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对这一理念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B)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阅读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文化积累尚缺,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D)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2、2 某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选文为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A)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B)培养鉴赏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C)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3 某教师选择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选修系列中的( )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
3、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4 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北岛的回答和顾城的一代人,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理解诗文,深人挖掘诗文的美(B)帮助学生建立广泛的阅读兴趣(C)三篇诗文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D)不同诗人的创作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诗歌5 某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首先询问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课程导人方式的重要性(B)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力(C)教学与学生经验相结合(D)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关6 下列句子中,包含与“ 既来之,则安之 ”中的“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7 下列关于高中必修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B)必修课程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5 个系列(C)必修课程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D)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8 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高中语文课程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B)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C)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
5、相统一的原则(D)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9 某教材设置了“ 走进婉约词的唯美世界 ”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 (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范仲淹渔家傲.秋思(C)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温庭筠望江南、欧阳修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10 上课前,语文老师故意把一个扫把横倒在教室的门口。第一个学生过去了,第二个、第三个已经过去 54 个学生了,只剩一位平时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同学没进来了
6、。坐下来的同学终于注意到那把扫帚了,而最后一个同学也终于走过来了,“万众瞩目”下,这位同学也走过去了,但是一段距离后,她又回来了,默默地捡起扫把,放到了墙角里。一直默默关注着这一切的语文老师表扬了这位同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一个扫把引起的思考” 。并说:“同学们,这就是今天作文的题目。” 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形象的语文(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11 阅读下面的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曾说过,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那么地坛要是能
7、说话,它会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地坛,你又会对史铁生说些什么?生 1:平息心中燃烧起来的对命运之神的怒火。生 2:人是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生 3:你将从我身上感悟到些什么呢?生 4:人生难免有我这样破败的时候,但自然总是生生不息。生 5:对着空空的裤管,我希望你能对他说:没有你,我依然能站起来。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到文章中去读。我们再来读一遍第三段。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联想,表达了不同的想法(B)教师没有在学生的发言之间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观点的交融(C)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D)高中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思辨能
8、力,想象能力不是教学重点12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今天教授窦娥冤,我先让学生分角色诵读。扮演监斩官、刽子手和卜儿(蔡婆婆)的三个同学都读得很好,扮演窦娥的同学由于不熟悉台词,读得要差一些,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学生诵读“端正好” 、 “滚绣球”,学生们也读得很投入。我深深地感受到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诵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诵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 ”、“思而不读”或者“泛泛地读” 的畸形之路。那么,是不是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诵读能
9、力呢? 在高中诵读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不能自然大方地诵读,不能在读中感悟等等令人担忧的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诵读课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们对语句意思的领会能力,对语句中语病的辨析能力,对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我认为,教师对每一篇课文的分析,很多情况下都应以学生对课文的诵读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师的分析就大多属于架空分析,学生表面上看是听懂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文内容。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不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10、,而且说出了诵读的重要性(B)这篇教学反思的主旨在于说明诵读对理解课文的重要性(C)学生如果不对课文进行诵读,就不能对课文进行理解(D)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13 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远离了那个沉闷的年代,淡漠了自由的概念,而今的中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学完了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应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根本无关痛痒;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己编剧、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在书中,学在课堂” 的效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高中语文第三册还没有涉及有关戏剧方
11、面的知识,所以我补充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该课例评析分析正确的是( )。(A)这位老师的分析不宜直接作为教学资源(B)不宜教学太多学生不了解的事物,以防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C)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D)突出了补充讲解的重要性14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何为“滥殇 ”?某报报刊“时文”何时休? 一文中,有如下一句:“ 大家你也写,我也写,竞相模仿,从而形成了一种滥殇的趋势。”首先纠正一个错字:汉语中只有“滥觞”,没有“滥殇”,所以
12、引文中的“殇” 是“觞”之误。其次,何为“滥觞”?查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可以找到其释义为“指事物的起源” 。显然,“滥觞”用在上引文中是难以令人理解的。其实,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是“泛滥 ”的意思。故上面引文中的 “滥殇”应改为 “泛滥”。这个例子给人的警示是:写文章先要把词义弄懂再用,不要轻率地使用自己也没搞明白的词语,否则会闹出笑话。对上述教学论文分析正确的是( )。(A)文章主要目的是批评某报的不严谨(B)文章指出某报的错误在于望文生义(C)文章没有充分点题(D)一字之差,文意相去万里,文章突出了汉语的博大精深15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作文既是
13、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语文考试必考的内容。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而作文题目拟定的好坏又与文章内容的优劣有联系,非重视不可!有道是:“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对文章题目的推敲;教会学生熟悉并掌握一些拟题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在拟题时力求吃透材料的精神,领悟话题的内涵,弄清命题的指向,符合文体的要求,扣住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拟出来的题目,形象而生动,简洁而醒目,贴切而含蓄,别致而新颖,从而使“ 眼睛 ”更亮,使文章更完整,更有深度,更有文采 !对该教学反思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教学反思突出了作文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B)该教学反思突
14、出了作文拟题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性(C)好的作文标题,应该扣住文章的中心(D)学生要拟出好的作文题目,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再别康桥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问题。师: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称作意象。“云彩”“金柳”“青荇”和“ 潭水”等物象寄托着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先看第二节,这一节写“ 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呢? 为什么?生:柳在“ 夕阳中” ,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所以柳是“金柳”,影是“ 艳影”。师:“金柳 ”为什么像“新娘”?生:“金柳 ”有新娘色彩光泽、鲜艳好看的特点。生:“金柳 ”有新娘的柔美。师:金柳的“ 艳影” 明明是在波光
15、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生:“在我的心头荡漾 ”,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师:第三节写“ 青荇” 。这一物象又寄托了诗人对康桥什么样的情感呢?模仿第二节的分析方法,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换意见。生:在诗人的眼里,“ 泥 ”是“软泥”,“波” 是“柔波 ”,草是“油油的” 。这些描写都寄托着诗人对康桥的喜爱。生:“招摇 ”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招摇过市”中的“招摇”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 “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生:“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6、 就是再也不愿离开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喜爱和永久的依恋。师:我们把第二、三节齐读一遍。要读出“金柳” 和“青荇”这两个物象所寄寓的对康桥无限喜爱和深深依恋的情感。以上是一位教师关于再别康桥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作出评析。16 以下是一位高中生的习作,阅读并回答。慈 善窗棂上的积雪渐渐地融化,顺着玻璃缓缓地流过,轻轻地画出了道道水痕,晨晖下熠熠闪光。当美而不艳、清而不卓的水滴轻轻滑过时,我震惊了,阳光下的她竟折射出七彩的光辉,透过光影交织的瞬间,我仿佛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那是人性的高洁,是生命的至纯至真。慈善之爱不正如这晨光中的水滴,晶莹璀灿,彰显着生命的博爱和人性的善良吗?此时的我似乎看
17、到了在北京首钢体育馆里那驰骋赛场奋力拼杀的姚明,他正是这场慈善义赛的发起人,他将比赛逾千万的收入全部用于慈善。当国家危难之时,他奋勇当前,捐巨资,拍公益广告,成立“姚基金“募捐善款,并且热衷环保事业,这位“东方小巨人 “的心时时在为喜爱他的球迷而跳动,为普通民众而跳动,他所呈现的是成功者的良知,是体育明星的公益心,是回馈社会的慈善大爱。这慈善之爱就像那清雅的茉莉,长于心田,播撒爱的希望。当财富的种子播撒在享乐的土地上时,那是令人厌恶唾弃的,但当它找对了自身的位置,长成了慈善的大树,荫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喜地看到“壹基金 ”的慈善之树在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地枝繁叶茂,看到李
18、连杰的慈善事业日趋成熟。我们感动于他那“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生的事业”的真诚朴实。“ 壹” 虽然简单,虽少却蕴含着多少份爱的期望。“积善成德”,千千万万个“壹”汇成一条爱的大河,流淌于人们心底最纯真、最简单的净土,滋养着慈善的大树。专心慈善,这位自称“全世界最大的乞丐” 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慈善的真缔,他亲自运送四川地震救灾物资,四处募捐,大谈慈善于众。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于爱心的路上,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样的赤诚,如此的善举,试想人们如果都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用真诚去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园又怎能美丽,我们的生活又怎会不美好?追求生命的图腾,激昂生命的斗志,让陷入困境的
19、人坚强,给遭遇挫折的人希望。霍英东先生为各地教育、医疗等方面捐赠巨资,造福了千万百姓;李嘉诚先生为灾区设立教育基金的高尚情操令人心生敬仰;邵逸夫先生为大陆教育创办“邵逸夫奖” ,散尽千金济学子。我想,他们的内心是一尘不染的,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力量,好一个“取财有道,还富于民”! 他们不是守财奴,他们懂得财富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他们践行着兼济天下的慈善之道!捧一缕阳光,让温暖的慈善之爱浸润我们的心灵,在这爱的思绪中,呵护彼此、点亮人生!17 请从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对该习作进行点评。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
20、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昊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班额 50 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19 根据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1)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2)
21、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并找出相应的诗句。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说法错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都是散文,A 选项属于小说阅读的教学目标。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的空中楼阁属于散文。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戴望舒是象征诗派诗人,北岛和顾城属于
22、朦胧诗派,他们在写作风格、抒情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不具备可比性。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往往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安”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安定”。四个选项中,A 项中“非常”是形容词用作名词;B 项中“老 “是形容词用作动词;C 项“王”是名词用作动词;D 项“凄”、“寒”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 “使凄凉”、“使寒冷“。因此本题选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所述为选修课程所包含的 5 个系列。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
23、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都是豪放词;B 项范仲淹的 渔家傲是豪放词;C 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唐诗。因此本题选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情境创设的方式是设计模拟情境来教学,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的说法过于片面。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篇课例分析主要说明了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某报用词不当的原因在于望文生义。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
24、教学反思的主旨在于突出拟题对作文质量的影响。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再别康桥23 节,情感相通,写法相似。常见的教法是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金柳、青荇这两个意象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但高一学生对意象这一术语还比较陌生,对他们来说分析物象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片段改变了以往常用的教法,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抓住“金”“艳”等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 “柳”这一物象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给学生分析意象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彼此讨论,便十分顺利地理解了“青荇”这一物象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17 【正确答案】 第段错别字: “璀灿”改为“璀璨” ;第段错别
25、字:“ 真缔”改为“真谛”。第段病句:“试想人们如果都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用真诚去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园又怎能美丽,我们的生活又怎会不美好?”改为“试想人们如果都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用真诚去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园又怎能不美丽,我们的生活又怎会不美好?”18 【正确答案】 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语言清新隽永,举例经典而详略得当。开篇以阳光下的水滴起笔,进而激发作者对于慈善的思考,在下文的论证分析中分别借用了姚明、李连杰的事例对于慈善的内涵作了深入地解读,结篇之前又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了霍英东、李嘉诚、邵逸夫的慈善之道,前后呼应、相得益彰。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
26、标: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依据:(1)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诗歌,应该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2)这首诗中有桐、空山、江娥等多个意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把握这首诗歌的节奏,还要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3)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之一即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20 【正
27、确答案】 教学方式:问答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 27 岁,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像评价的那样。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李贺(790 一 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18 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
28、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 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 27 岁,就病卒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 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李贺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 之称。(2)追溯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
29、3) ,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3)文体知识介绍“歌”、“行”、“ 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问题投放 初读诗歌,划出节奏
30、,找出韵脚。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学生活动 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后,将难点交给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概括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要口、脑、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根据字词意思翻译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问题投放 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 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 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
31、?学生活动 诵读全文 依照句意分出层次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找一人做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整合答案 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描绘的意象有: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补天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
32、、桂树、寒兔。给人的感觉: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具有消极情绪,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咀嚼鉴赏,领悟方法】问题投放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学生活动 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情绪变化。整合答案 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
33、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第一个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中速,神清气爽。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 语势稍快,音量高亢, “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 昆山玉碎 ”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
34、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 二十三丝 ”句,语势扶摇直上, “石破天惊”要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 句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 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 ”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 ”字重读。【挖掘内涵,提升人格】问题投放 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
35、自己带来哪些美感。学生活动 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整合答案 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芙蓉泣露香兰笑 ”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 “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缓和
36、。“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运用通感将视觉付诸听觉的属性,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靥如花” 的视觉感受,描绘出乐音的流畅鲜明。这两句想象丰富,意象鲜明,前一句以比喻写声,后一句以视觉写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形,是种立体的美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可)【探讨写法,写作指津】问题投放 背诵这首诗,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 (1)学生运用试背、默背、互相提示、齐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背诵。(2)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找出手法,分析技巧,讨论质疑,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1)背诵提示: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应
37、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还要把握这首诗的四次换韵,注意韵脚和节奏,背诵效果会更好。(2)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整合答案 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像这些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联想到“ 江娥素女昆山凤凰紫皇女娲炼石梦入神山神妪老鱼跳波瘦蛟
38、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课内小结,强化重点】学习本诗,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领会意象的意义。要重点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还要认真体味意象所形成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诗,在背诵的基础上慢慢加深理解。21 【正确答案】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出现的“引” ,请同学讲述自己对“引”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其次,教师补充“ 引” 的相关知识,点出 “引”同“歌”、“ 行”等,一般属于古乐府诗歌体裁。再次,介绍古乐府体裁的来历及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还有哪些相同体裁的诗歌,如琵琶行、茅屋为
39、秋风所破歌。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乐府体裁的诗歌。(2)教师 PPT 出示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效果方面的异同。学生通读两首诗,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归纳,总结: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等进行表达的。李贺在李凭箜篌引诗中虽然有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的诗句,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 ,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
40、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联想。分析李诗,提问学生,李凭箜篌引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引导学生总结乐声、想象。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乐声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想象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