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教师在教授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时,为了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体会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分析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 。(A)药(B) 明天(C) 孔乙己(D)狂人日记2 在校本课程“ 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请教“投笔从戎”“围魏救赵”“指鹿为马”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教师回答正确的是( )。(A)班超 田忌 赵括(B)班超 孙膑 赵高(C)班同 孙膑 赵高(D)班同 田忌 赵括3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 论语 与孟子” 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 四子侍
2、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四子侍坐以理解曾皙志向的实质和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齐桓晋文之事以探讨孟子的论辩艺术、感知孟子为重点;其他内容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此完成对“孔孟专题” 的教学。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 ) 。(A)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B)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C)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D)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4 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 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5 在教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
3、,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莎上比亚的悲剧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以下不符合的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B) 奥赛罗(C) 李尔王(D)麦克白6 学习拿来主义,教师把“真正领会拿来主义 的含义: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下面对该教学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应从杂文主题和作者思想角度选取重点(B)重点的确立没有考虑学生学习杂文时的困难(C)教师认识和理解了杂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D)教师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重点7 某教师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结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在班里开展一
4、个读书报告会。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B)体现综合性学习,说读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D)体现研究性学习特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8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9 “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
5、意音乐和诗意的协调” ,这是琵琶行一课的“ 研讨与练习 ”,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恰当的是 ( )。(A)提高学生体会诗句的艺术表现力(B)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C)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D)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10 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设计的诵读环节是“学生先自由诵读沁园春长沙,冉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充分演绎自己对本词情感的体会。最后听录音朗读” 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设置自由朗读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初读中解决词中的字音、字词问题(B)个别朗读可展示个人风采,调动积极性,个别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义课程标准(实
6、验)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C)听录音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断句错误及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人景(D)录音朗读后让生对比己之不足,教师再相机指导诵读,对学生朗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11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今天开始了文言文单元的教学,带着同学们一起梳理了本单元的史传文学。这些作品均是人物传记,而且都是历史上或者文学史上的有名人物,有关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不放过基本字词句的翻译的基本原则下,设置一些有辩论色彩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许可以激发学生亲近文本的热情
7、。本着这样一个考虑,我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从三个小故事上做文章:在“完璧归赵 ”的故事中,请同学们讨论这一故事的理亏一方是秦王还是蔺相如(不设唯一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渑池之会” 一节中,让同学们思考“秦王为之一击缶”背后的国家背景、政治利益的深义;在“ 负荆请罪 ”一节中,让同学们体味廉颇及时反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人性优点。对该教学反思(节选) 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教师需要有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才能深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C)教学方法的选取需契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D)不设唯一答案,学生难以形成明确、理性的认知
8、12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教师板书“我来迟了 ”,讨论、探究:为什么王熙凤偏偏就来迟了?师:“我来迟了 ”,是王熙凤说的话。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迎接来了,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生 1:王熙凤在贾府是实权派人物,事务缠身,来迟了可以理解。生 2:任何事物都有偶然性,来迟了事出偶然。生 3:这是王熙凤出场与众不同之处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生 4:王熙凤以“ 我来迟了 ”出场,这是曹雪芹的特意安排,独具匠心。教师感到生 3、生 4 发言已点到问题的肯綮,就插话把问题转入第二轮讨
9、论,说:“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特意安排,独具匠心,说得好!下边我们就探究一下好在哪里。”生 5:贾府是礼仪显赫之家,等级非常分明。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府,一定先拜见外祖母,然后拜见大舅母、二舅母,即使平辈中,还有珠大嫂子在前。如果王熙凤夹在其中,势必只能充当一个小配角。然而她又是一个好出风头、不安分守己的人物,这怎么能突出她的特殊身份、特殊地位和个性特征呢?(生 5 的发言获得全班热烈的掌声)生 6:如果把王熙凤当作主角来写,而把贾母等老一辈放在一边,那么,就会违背贾府的礼数,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生 7:“我来迟了 ”是“迟”在林黛玉与贾母等人见面以后。这时候王熙凤出场亮相,给她一个单独活动,充分
10、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所以“迟” 得恰到好处。生 8:“我来迟了 ”是王熙凤在后院笑着说出来的。有贾母在,包括邢夫人、王夫人都是屏气敛声的,而王熙凤却可以大喊大笑,“放诞无礼” ,这说明她是有靠山的,有恃无恐,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特殊身份的人物。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的教学片段,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教师抓住王熙凤出场时最具标识性的一句话 “我来迟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熙凤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B)教师首段的发问一方面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思维“ 着力点 ”进行了一定的限制(C)生 1
11、 的回答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属于无效回答,教师可直接忽略;生 3 和生 4 的回答是从作者塑造人物手法的角度给出的答案。(D)生 5、生 6、生 7 和生 8 的回答都是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表现的必然性的角度给出的答案13 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包身工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培养筛选信息和阅读报告文学的能力: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以及作者评价,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多层次理解。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比今昔“包身工”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维目标
12、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B)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出发点(C)以上三维目标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D)三维目标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完成14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重视积累不等于就是孤立的字词训练,不是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重视文本理解不等于必须是教师句句落实地串讲。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文本理解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任务,但的确是基本任务。然而,必须强调的是
13、,文本理解不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是目的所在。以下对该教学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教学需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B)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随文学习必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C)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述、评价(D)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5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片段一: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 124 个字,老师比他更惜字如金,只用了短短 18 个字,同学们可要好好看看。(幻灯片显示:莫亡郑也,亡郑有益于晋,不利于秦,望君三思)学生发出一阵笑声。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觉得老师的说辞远远
14、比不上烛之武啊。的确,古人曾盛赞过烛之武进谏的高超艺术。(幻灯片显示)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令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传经世钞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片段二:全班朗读第三段。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老师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大家用“烛之武 ,秦伯矣 ”(幻灯片显示)的格式,来概括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的几个阶段,以每一个句号为界,我们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学生自读,思考问题。生:烛之武说国家要亡,秦伯放松警惕矣。师:概括很精当,老师也概括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15、幻灯片显示:烛之武以退为进,秦伯戒心除矣)师:剩下几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各小组再展开讨论,特别要关注幻灯片中所标注的红色词句,再按照上面规定的格式加以概括。以上是两位教师对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进谏艺术的教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
16、的兴趣(D)片段一中,教师采用“移位” 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完成问题。师:(运用多媒体导入)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呢?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怎么样? 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好!请看第一场遣归。第一幕:相恋(形式:哑剧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兰芝听门
17、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等待仲卿,久等不来。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生配乐表演)第二幕:婚后形式:哑剧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惠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生配乐表演第三幕:逼归形式:话剧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兰芝:(低眉顺眼) 婆婆,我这就给你做饭。今天,咱们吃面条。焦母:(脸孔朝天) 面条太滑。兰芝:(委曲求全) 那咱们吃包子。焦母:(顿拐) 包子太腻。兰芝:(声音哽咽) 那吃饼。
18、焦母:(怒斥) 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么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兰芝黯然退下)第四幕:请归形式:话剧(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兰芝(停止啜泣,哽咽) :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留下,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仲卿(声音洪亮) :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兰芝仍啜泣不语)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曲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
19、他声音洪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 ,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 自挂东南枝 ”的悲剧发生吗?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来,请欣赏第二场誓别。第三场:抗婚形式:话剧由大屏幕显示汉代建筑灰色的瓦房,凸显出沉闷压抑的氛围刘母(抚兰芝背)(柔声):兰儿,咱们已经回绝了县令的好意,难得太守家也派人来提亲,你就答应了吧!兰(眼含泪水) :我刚回来时,仲卿还曾一再嘱咐过我,我们发过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答应了,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娘,您还是帮我回绝了吧!母:哎!真是乱透了。难为我可怜的兰儿了。(刘母拭泪下)兄(
20、大模大样上) :母亲,怎么样?(母摇了摇头)兄:这下可糟了。(进房,坐下,跷腿)妹子,县令家派人来提亲,按你的意思没答应,可是太守家派人来提亲,你还是一口回绝?兰(低头,小声) :是兄(瞪眼 )(大声):你真是愚蠢至极,你回来多日,那个焦仲卿找过你了?本来你被送回来就够让人笑话的了,你就算不为母亲和我想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师总结: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由以上几幕剧,我们对人物性格、故事主题有了深刻的了解;希望我们这堂课能抛砖引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
21、回去自编第四场殉情。问题:请根据实际教学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知识对本案例进行评析。16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问题。冬已至有人说,这是一个出快餐书籍的时代,高雅文人们的冬天到来了。前些日子,香港一家有名的人文书店老板在整理书籍时,被坠下的书压死,其尸首十天后才被发现。报道一出,引得爱书人唏嘘不已。书店老板的死,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书市现状。内容高雅需要细嚼慢咽的书乏人问津,相反,各种奇情、惊悚、低劣庸俗甚至错误百出的书,竞被宣传为适应最广大百姓,美其名日上了“排行榜 ”的快餐书而不停地再版。这样火热的书籍营销市场背后,是何等刺骨的寒冷!确实是让人感到冬天到了
22、!我曾经试着去追寻前人的读书之路,感受他们经历过的读书四季。那是个飘逸着奇幻之梦的书之春。有诗三百 的奇异绵长,有老庄的诡伟超绝,有诸葛亮的慷慨激愤,有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的霸气。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惆怅,有李清照“ 惊起一滩鸥鹭 ”的超脱,有姜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僚。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陶渊明的菊花盛开,有龚自珍的寒梅怒放。有王维的诗画一体,有王勃的情景交融。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那是个流光溢彩的书之夏。人们饱吸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睿智,激起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的幸福期待;经受欧亨利精巧结尾的震撼,馨
23、享伏尔泰宏篇巨制的滋润。到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访古,去杜拉斯曾魂牵梦萦的湄公河畔沉思;随鲁迅到咸亨酒家闻烧黄酒的醇香,跟汪曾祺到他的故乡品尝那甘美的鸭蛋。书之夏啊,让人们思索、感悟,悟出人生的真谛。那是个沉稳而丰实的书之秋。看卡夫卡在城堡 里深思,观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荒诞,感受铁皮鼓的沉重,沉思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意。王小波何以表述建筑的三个时代,周国平为何要构想精神的家园,余华笔下几世几代的中国民众是怎样的不幸,张玮在古船里究竟留下了多少时代的印记,在这思索的书之秋啊,令人们清醒,使人们求索。而如今,冬已至。我曾经勾画过一个美妙的读书之冬的美景:或端坐桌前,有香茗为伴,或围炉而坐,捧卷在手,高诵低
24、吟。可如今,且不说好书难觅,即使觅得,叉何能展读? 且不说八辈子也做不完的题目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空间,就时常要感受到的监视的目光就令人如芒刺在背,惴惴之中,哪来的心情品味享受?我虽不是高雅文人,但也感到饥饿,感到彻骨的寒冷。不过,先贤说过,冬已至,春日还会远吗!冬已至,我期盼春天!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进行修改。18 以上是某位高三学生的模考作文,阅读请指出这篇习作最少两个亮点(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班固苏武传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
25、、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
26、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一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
27、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28、,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轩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29、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
30、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落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 4 第 4 单元
31、第二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所选作品,均为史记汉书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也有正史之外的人物小传。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令后人景仰和追慕。 学习这些作品,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要注意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格调与韵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
32、审视作品,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 45 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问题:19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研讨与练习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
33、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天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苦的农村妇女“单四嫂子”的形象,她
34、勤劳善良、年纪轻轻就守寡,却遵循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其历史悲剧性与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性的联系十分紧密。符合题干要求。本题当选 B 项。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投笔从戍”中“戎”指军队,指扔掉笔去参军。东汉班超家境贫寒,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该在边疆为国立功。“嗣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同攻打赵同的部队致使赵国得救。后多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主人公为赵高,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本题当选 B 项。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中的教师从四子侍坐
35、和齐桓晋丈之事讲起,继而扩展到“孔孟专题”的特点,这正是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开展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化探究的方法,故排除 A、B;教师采取重点内容课内讲、次要内容课外学的方式,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排除 C 项。D 项说法无中生有,故当选。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游褒掸山记是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一专题应属于诗歌与散文类。本题当选 B 项。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正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本题当选 A 项。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据教学常识可首先排除 B、D 选项; A 项表述不符合拿来主义的特点,杂文主题和
36、作者思想固然重要,可以作为教学目标,但本文更重要的在其犀利的语言和比喻论证的手法。所以 A 项不准确: C 项表述准确,当选。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培养学生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不准确。此环节的设计属于拓展延伸,在学生深入文本之后进行升华,侧重于让学生通过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表达自己阅读完课文之后的感受,而不是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本题当选C 项。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结合全诗情感、内容来理解本
37、诗最后四句,更容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本题当选 D 项。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本题当选 B 项。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8、,“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知,个别朗读更多地体现了注重个性化阅读的要求,且并不能说个人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个人朗读的次数应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及文本的特点来决定。本题当选 B 项。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不设唯一答案,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结合文本可以分析出两者均有理亏的方面,另外这样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问题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本题当选 D 项。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 1 的回答虽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39、,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王熙风在贾府中的实际情况:擅权、揽事。且从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来看,教师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的回答,而应该对其进行客观点评,深入引导。本题当诜C 项。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同等重要,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砚,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
40、我们不能颇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台。本题当选 C 项。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存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属于无中生有,本题当选 C 项。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从教学片段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课文中体现出的进谏艺术进行了精当处理,都是精彩有效的处理方式,各有春秋,无孰优孰劣之分。D 项表述有误,当选。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当今的学生由于远离那个封建专制的年代,所以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单纯地学完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映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根本无关痛痒。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己编剧
41、、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在书中,学在课堂” 的效果。且由于该教师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变“ 教坛” 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华章意境。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
42、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感情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的错别字为“寂僚”中的“僚” ,应改为“寥” 。第段中的错别字为“ 宏篇巨制 ”中的“宏”,应改为“鸿” 。第段中的病句为: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最后一小句缺少谓语,应改为: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18 【正确答案】 本文亮点之一是立意新颖,思考深刻。学生能够避开一般构思,而从书市现状写起,表达对健康读书生活的神往和对现实没有良好读书生活的批评
43、。这是一个许多人都能感受得到,但是没去细致思考,更可能写不出的问题。该学生能在紧张的考试时间里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清晰地表达出来,显示了思考的新颖和深度。小作者的思维触角很敏锐,从一则有关书店老板的事情,马上想到了书市的不正常现象,由此生发出对健康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读书的痛心,表述不温不火,却耐人思考。亮点之二是体现了较为丰厚的积累。小作者在考场上能写出那么多的作家、书名和实例,本身就表现了其宽广的阅读面和较为丰厚的知识积累,这也正是小作者能够这样善于思考的主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读书体验的人,很难有对读书生活的深层思考;没有深切体会,很难感受到不能读书的痛苦,这就是语文素养的体现
44、。教育如果不能让学生读书,那绝对是失败。亮点之三是文章结构很有章法,首尾圆合,扣题紧密。文章从高雅文人的冬天来到起笔,自然想起那文人的春夏秋该是怎样的话题,待写到冬天,又由前面的铺垫,自然想到“我 ”的设想,实际这是委婉表达对好的读书环境的渴望对春天的渴望。但是现实却是连“ 我” 这不是高雅文人的人也感到寒冷,既照应开头,又把意义推广一层,显示出了写作厚度。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5、突出弘扬爱国主题,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如下:(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
46、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苏武传 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 4 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同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译能力。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3)学生情况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词、
47、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人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斗争策略和人物复杂的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20 【正确答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落实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点,校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自己体会一下十七八年的光景,这十七八年我们有多少的幸福时光,有多少成长与收获。这十七八年太珍贵了。而有一个人居然用十九年的时间,甘心忍受匈奴的囚禁
48、与压迫也不愿意投降,书写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气节之歌,这一壮举也被栽入史册,被后人广为流传,这个人就是汉代的苏武。今天我们就一起翻开历史的卷轴,来品阅一下苏武的传奇故事。 二、文学常识 (PPT 展示,教师重点解释、强调画线的语句) 1作者简介 2关于汉书 (PPT 展示,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史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对比记忆) 3故事背景(PPT 展示)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音,把握文言知识点,理解文章内容梗概 1疏通字音。 2解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以此来品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苏武的形
49、象,体会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划分课文层次 1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每个自然段都叙述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由一组回答,PPT 逐个展示情节过程的小标题)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武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不二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2请学生快速划分层次(PPT 展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层次: 第一部 (1 段):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28 段):记述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 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三、分析课文。合作与探究 (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 PPT 展示每部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