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 岁-3 岁(B) 4 岁(C) 5 岁以前(D)1 岁-3 岁2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4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5 创造性是指个
2、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6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7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8 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博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威廉.冯特10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3、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11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D)与他人相接近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14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D)教学
4、阶段15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_。17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_反应发生的概率。18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19 _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0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_和验证假设。21 _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
5、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2 焦虑症是一种与_威胁不相适合的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23 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24 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25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26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的过程。27 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_迁移。28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_。29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
6、人都处于_水平。30 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_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1 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32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33 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34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35 知识直观有哪些类型?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6 论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
7、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A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心理变化17 【正确答案】 增加18 【正确答案】 活动方式19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20 【正确答案】 提出假设21 【正确答案】 品德22 【正确答案】 客观23 【正确答案】 精确性24 【正确答案】 课堂情境25 【正确答案】 人际关系26 【正确答案】 价值判断27 【正确答案】 水平28 【正确答案】 描述性知识29 【正确
8、答案】 习俗30 【正确答案】 同伴群体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我国教育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 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
9、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32 【正确答案】 人们在学习、阅读时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但很少有什么学习策略总是有效,也很少有什么策略总是无效。显然,学习策略的价值依赖于其具体情况和使用。在进行学习的训练时,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这些
10、策略,可以遵循一定的基本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4)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5)有效的监控。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6)个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33 【正确答案】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
11、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
12、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作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34 【正确答案】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
13、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 ,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
14、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有时,教师可以采用非正式评价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35 【正确答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
15、)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
16、,均少不了言语直观。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6 【正确答案】 1操作的定向(1)操作定向的含义。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了这种定向映象,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
17、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2操作的模仿(1)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18、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3操作的整合(1)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
19、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4操作的熟练(1)操作熟练的含义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操作的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