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2 一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3 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伯林(D)弗洛伊德4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5 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
2、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6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属于( )。(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7 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 )影响的结果。(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8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9 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A)幻想(B)空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0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3、)。(A)具体化(B)形象化(C)系统化(D)抽象化11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 )。(A)嗅觉适应的结果(B)嗅觉对比的结果(C)嗅觉补偿的结果(D)嗅觉统合的结果1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最基本单位是( )。(A)命题(B)概念(C)判断(D)推理13 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 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指向性14 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
4、意分配能力15 以下属于马赫带现象的是( )。(A)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B)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C)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D)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16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17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18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5、(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9 维果斯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 ”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20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1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2 某班在“每月一星 ”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
6、是( )。(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教育2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4 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A)榜样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教育法25 某小学生决心改掉经常迟到的坏习惯,但到了冬天,还是经常迟到。针对该学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6 下列不属于我国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爱国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集
7、体主义教育(D)生命教育27 某学生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但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班会上请他向全班同学讲解田径比赛的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以此为例,讨论如何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这促进该生思想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8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29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 )岁。(A)4
8、6(B) 68(C) 810(D)101230 小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来治疗。(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31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症(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32 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33 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34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B)倾听(C)鼓励(D)询问35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
9、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6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37 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8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39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B)同化顺应的过程(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尝试一错误的过程40 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
10、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D)尝梅生津41 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 )的反应。(A)第一信号系统(B)非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第三信号系统42 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贵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43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
11、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44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45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尝试过程(B)试误过程(C)联结过程(D)反馈过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是对聚合思维概念的考查。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
12、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故选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
13、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用红笔画重点是为了使重点突出,便于重点学习。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这种形象并非单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声音也是一种形象,对它的记忆便是一种形象记忆。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遗忘的理论学说。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情况。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
14、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中间内容难以记住是由于受前后材料的抑制影响。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分类。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对同一道应用题,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属于发散思维。【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故选 C
15、。【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思维的过程。系统化是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觉的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的适应。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其中,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3 【正确答案】
16、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 2、3 秒至 12 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听课状况,表现为“一心二用”
17、,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觉的特性。马赫带现象是一种感觉同时对比;B 属于感觉的适应;C 属于感觉的继时对比:D 是感觉的后象。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以服从法律权威为导向。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其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
18、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
19、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20、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其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说服教育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它帮助人们自觉地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做出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
21、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小学生品德意志不坚定,应该针对其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内容,属于中学德育范畴。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本题中,该教师通过让
22、学生自己讲解规则重要性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符合疏导的做法。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榜样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点是“小学生易产生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810 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故选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0 【正确答案】 B【试题
23、解析】 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
24、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
25、确的方向发展。故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故选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模式,其中德育的认知模式注重道德认知的培养。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
26、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从而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
27、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材料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准备律是指在进人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这属于心理的预备性反应。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的含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它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故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它的理论核心是说学习是通过有机体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形成的。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