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记中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2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洛克3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复习(D)考试4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5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
2、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6 组织教学的意义是( ) 。(A)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B)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C)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D)A、B、C 三项7 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8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3、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 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作(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10 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 教” 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B)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11 下列不是课堂总结的原则的是( )。(A)概括性(B)简约性(C)启发性(D)总结性12
4、 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B)运气(C)任务难度(D)努力13 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14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15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修养法(D)说服法16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任务较简单(B)教学进度快(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
5、形成的认识成果(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17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18 某学生在测试中得了高分,她将结果归为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 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 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9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20 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1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
6、的实践活动,日本设置综合活动实践都反映出对学生( )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2 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23 在教学论中,一般将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之为( ) 。(A)课的类型(B)课的结构(C)课的构成(D)课的组织24 “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 论语(C) 尚书(D)孟子25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时,某教师把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
7、=4(人)122=6(人)121=12( 人)120 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26 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二、简答题27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
8、性原则?28 简要回答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9 请简述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的思想,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出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
9、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故选 A。【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四个环节都是以上课为依托而展开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 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根据分组时是否打乱原来的班级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
10、在同一个班级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分成教学内容深浅不同或学习进度各异的小组。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组织教学的意义包括:(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
11、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A、D 两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C 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第斯多惠的这句话是说一个好的教师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句话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好的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而不应该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的接受式学习。【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9 【正确答案】
12、B【试题解析】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题干表述为谈话法的定义。注意和讨论法的区别在于: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堂总结的原则是概括性、简约性和启发性。【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韦纳归因理论将人的成败归因于三维度(控制点或因素源、稳定性、可控性)、六因素( 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态、其他)。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会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
13、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活动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注:解答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选择题时,只需要掌握关键词即可,当题干中出现兴趣、好奇
14、心、爱好这些词时,直接选认知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排名、尊重、地位这些词时,就选自我提高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父母、长辈、老师等词时,就选附属内驱力。【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描述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也是我国小学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重在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理解吸收新知识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知识
15、模块】 教学实施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间接性,教学认识完全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避免了一般认识过程中的无数次尝试、失败和曲折。如太阳系运行的轨迹和规律,人们摸索了上千年,而现在学生通过几小时的学习就掌握了。【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和欧洲古代学校主要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无固定的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授,教学效率很低。【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
16、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这六大因素都具有以上三个维度的属性。其中运气是属于外部因素,且是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知识
17、模块】 教学实施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对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包括:心理准备;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通过检查评定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方向和节奏。【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学论中,一般将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之为课的结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18、”等教育原则最早出自学记。【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在讲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并不是单纯的教授算法,而是将分馒头这种实际生活同算法联系在一起教学,因此正确选项是 C。【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错误,课堂教学方案有必要事前准备; B 项错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D 项错误,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不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应照顾
19、到大多数学生。【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二、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
20、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教学中要锻炼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具备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8 【正确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一认识复合活动。教学活动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在:(1)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
21、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9 【正确答案】 (1)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作业、联系和复习。(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客体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领会了的知识具体化。(5)检查效果。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通过检查评定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方向和节奏。【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