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文言文阅读0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
2、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
3、亦有类乎?”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 伏行 伏行:弯着腰走(B)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筑:修建、修筑(C)根 拳 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指根部生长不舒展(D)早缫 而 绪,早织而缕 而:通“ 尔”,你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B)且硕茂早实以蕃(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3 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是_,作者借此告诫为官者_。4 下列选项每组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其乡日丰乐乡 老臣以媪为长安
4、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弱燕后(B)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 能如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C) 而 木之性日以离矣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D)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 狼亦 黠矣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5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5、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酃、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6 此篇文章是柳
6、宗元的山水游记_中的一篇,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到任后所作。7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 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寻:沿着,顺着(B)其石之突怒偃蹇 偃蹇:难行(C)余怜而售 之 售:卖(D)烈 火而焚之 烈:猛烈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B)其冲然角列而上者(C)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9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被贬期间,结合全文说说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10 公
7、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 “诺。”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
8、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
9、其故。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1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子墨子闻之, 起 于鲁 起:出发、动身(B)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舍:舍弃(C)公输盘诎 诎:贬黜(D)子墨子归, 过 宋 过:经过1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何命焉 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B)
10、然胡不已 乎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C)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D)宋莫能守, 乃 可攻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输盘不说(B)子墨子九距之(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4 给文章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15 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
11、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日:“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郐,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
12、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6 本文以“庖丁解牛 ”为喻,论说 _。17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踦:通“ 倚”,撑、抵(B) 奏 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硎:磨(D)谍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18 下列每组中,加下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为知者,殆而已 矣 甚矣 ,汝之不惠(B) 砉然 响然,奏刀騞然 杂然相许(C) 所 见无非牛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 若新发于硎 若 人前为寿19 下列句子中,没有
13、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以保身,可以全生(B)善哉 !技盖至此乎(C)官知止而神欲行(D)善刀而藏之2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0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14、,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1 归去来兮辞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中的“谏”的意义是_,文题中的 “谏” 的意义是_。2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 堪 命矣 堪:经得起,忍受(B)是 障 之也 障:障碍(C)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规:规劝(D)耆、艾 修 之 修
15、:整理23 下列与“衣食于是乎生” 中“乎”的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壮士!能复饮乎(B)长铗归来乎(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楚人生乎楚2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B)召公反对厉王弭谤,主张君王当广开言路,使民畅所欲言(C)文中的“国人” 古今意义相同,都指一国之人(D)厉王与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 时的君王一样,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25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_译文:_25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
16、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17、:“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尔有母遗,紧我独无?”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
18、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2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C)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27 下列选项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佗邑唯命(B)姜氏何厌之有(C)段人于鄢,公伐诸鄢(D)亟请于武公28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京不 度,非制也 生之有时,用之无度(B) 姜氏欲之,焉辟 害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 欲与大叔,臣请事 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颍考叔为颍谷 封人 封宫室府库,还军灞上29 分析文章内容,
19、谈谈作者对“郑伯克段于鄢” 的态度。3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不暱,厚将崩。(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文言文阅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筑”指“捣土用的杵”,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捣土”,“其筑欲密”意思是“捣土要结实”。【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业”名词做动词,以为业; B 项“实”名词做动词,结果实;C 项“爪”名词做动词,抓、掐;D 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3
20、 【正确答案】 顺木之性 顺民之性,与民休息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其”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为“他的”;句中的“其”为第二人称代词,意为“您的”。B 项句中的“莫”为代词,意为“没有谁”; 句中的“莫”为“暮”的本字,意为“傍晚,日落时分”。C 项中的两个“而”表转折关系,意为“然而、但是”。D 项句中的“亦”为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加强,可译为“或许、大概”;句中 “亦”为副词,意为 “也、也是”。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5 【正确答案】 (1)我郭橐驼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们按
21、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2)我们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那些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生活呢?【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6 【正确答案】 永州八记【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偃蹇”为“昂首高耸“的意思; C 项“售”为“买”的意思;D 项“烈”意为“烧”。【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行走 ”;B 项“角”名词做状语,意为“像角一样”;C 项 “货”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 卖”。D 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22、】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9 【正确答案】 作者将自己的遭际与小丘的遭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荒远被弃的小丘正是作者孤傲高洁人格的象征。作者托物言志,借小丘的被弃,隐喻自己遭贬谪的不幸,抒发自己被贬谪的愤慨之情;同时以自己对小丘的喜爱和欣赏,表达出改变贬谪命运的希望。【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0 【正确答案】 (1)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将它们烧掉。(2)如今(它) 被抛弃在(荒远的 )永州,农夫和渔夫经过( 这个地方)都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 (却)一连多年卖不出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23、项中的“诎”通“屈”,意为“理屈”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为”是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句中的“为 ”是介词,表被动。 B 项两句中的“乎”都是语气词,用在句末,相当于“呢”。C 项句中的“也”为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句末,表判断;句中的“也”为语气词,用于反问句句末,加强反问语气。D 项 句中的“乃”为连词,相当于“于是、就”;句中的“ 乃”为副词,意为“竟然”。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说”通“悦”,意为“高兴”;B 项“距”通“拒”,意为“抵御”;C项
24、“国”通“御”,意为“抵挡”。D 项没有通假字,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4 【正确答案】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5 【正确答案】 (1)我在北方听说您在制造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2)运用大智慧的人,众人往往不知道他的功劳;在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都知道他。【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6 【
25、正确答案】 养生之道【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硎”在此句中为名词,意为“磨刀石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了、啦”;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感叹,可译为“了、啊”。B 项两句中的“然”都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后,表状态。C 项句中的“所”为助词,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所见”表示“所见的事物(人)”;句中的“所”为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D 项 句中的 “若”为动词,意为“好像、如”;句中的“若”为代
26、词,代指 “你”。【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生”通“性”,意为“天性、本性 ”;B 项“盖”通“盍”,意为“何”;D 项“善”通“缮”,意为“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C 项没有通假字,故本题选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0 【正确答案】 (1)做了善事不图名声,做了坏事不遭刑害。(2)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没有厚度(很薄) ;把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子的运转必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啊。【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1 【正确答案】 纠正、挽救 劝谏、规劝【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
27、识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障”,防水的堤。在此为动词,意为“堵塞”,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为助词,表示疑问;B 项为助词,表示祈使; C 项为助词,表示反问;D 项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题干中的 “乎“ 为助词,表舒缓语气,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C 项文中的 “国人”为古今异义词,文中指 “居住在国都内的人”;D 项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时被驱逐的就是厉王。【知识模块】 古代汉
28、语基础知识25 【正确答案】 标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堵住百姓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后果更加严重。河流水道堵塞而决堤,受伤的人必然很多,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的人开通水道使河流疏通,管理百姓的人应当开放言路使他们畅所欲言。【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寤”通“牾”,意为“逆,不顺” ,“寤生”指难产;B 项“锡”通“赐”,意为“赏赐、赐给”;C 项“无”通“毋”,意为 “不要”;D 项“隧”名词做动词,意为“挖地道”,属于词类活用。因此本题选 D。
29、【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该句是省略句; B 项“何厌之有”等同于“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该句为倒装句;C 项为正常的陈述句;D 项介词短语做状语后置,该句为倒装句,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度”为“法度”的意思,此处名词做动词,“合法度”;句中的“度 ”为 “限度”的意思。 B 项句中的“辟”通“避”,意为“躲避”;句中的“辟”为“征召”的意思。C 项两句中的“事”都为“ 侍奉、服侍”的意思。D 项句中的“封”为动词,意为“管理疆界”;句
30、中的“封 ”为动词,意为“查封,封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9 【正确答案】 作者记述“郑伯克段于鄢” 的事件,刻画了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阴险狡诈、富有谋略的郑庄公,褊狭昏聩的姜氏及贪婪狂妄的共叔段,意在讽刺上层统治阶级的虚伪、贪婪、残杀的丑恶本质,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 的道理;文章以心存至孝的颍考叔结尾,重在宣扬孝道,感慨颇深。【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30 【正确答案】 (1)(共叔段) 对待君王不义,对待兄长不亲近,土地占多了将要垮台。(2)大叔(共叔段)修葺城墙,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士兵车马,将要攻打郑国国都,武姜将要为共叔段开启城门(做内应)。【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