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0.50KB ,
资源ID:90300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030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2 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引发学生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角色扮演法(D)品德评价法3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这是由( )的本质决定的。(A)学生(B)教师(C)教育(D)教学过程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情感陶冶

2、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5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三个阶段。(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7 多多由于中考没考好受到了父母的责备,之后只要一提起考试就觉得很烦,这是一种( )。(A)认知失调(B)态度定势(C)道德认知(D)刻板印象8 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体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是( )。(A

3、)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9 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德育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1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D)

4、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12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属于( )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具体运算阶段(D)习俗水平13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科尔伯格(D)罗杰斯14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5 “孟母三迁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16 看见他人随地吐痰感到厌恶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

5、德情感(D)法律的道德情感17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18 下列选项中,( ) 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成果的质量标准。(A)思想教育(B)德育内容(C)道德行为标准(D)德育目标19 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品德评价法(B)情感陶冶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说服教育法20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

6、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21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 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积极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22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23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4 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

7、的是( )。(A)认知失调(B)学校教育(C)态度定势(D)道德认知25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B)实际锻炼法(C)情景创设法(D)榜样示范法26 一些中学生有很大的理想,但对社会、对未来职业、对自己缺乏真实客观的了解。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 )。(A)就业意识指导(B)就业准备指导(C)就业具体指导(D)就业心理指导二、辨析题27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28 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29 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30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

8、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称之为认知失调。31 德育原则也叫德育规律,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三、材料分析题32 材料: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达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32 材料: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

9、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问题:33 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34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35 材料:张老师是初二(3)班新来的班主任,从学生档案袋和前任班主任处了解到,徐杰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尤其是英语,关键的问题是徐杰学习态度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前班主任及各科老师都批评过他,他当时可以保证的很好,可是时间一长就又是如此,

10、渐渐地,大家对他都放弃了。张老师开始关注这个男生,他发现,徐杰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很聪明,也很热心,班里不管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还经常帮助别人。于是,张老师在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就专门表扬了他,“徐杰同学很棒,他乐于助人,关爱同学,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 没想到,屡次批评不改的徐杰,上课开始慢慢用心了。张老师发现后,就又找徐杰专门聊了聊。张老师告诉徐杰,之前的班主任很关心他,说徐杰特别懂事,很聪明,数理化的基础还是很好的,但可能学习比较累,上课容易困。英语老师也很喜欢他,说如果徐杰能够好好上课,英语肯定会突飞猛进的。徐杰默默地听着,张老师看着,就拍拍徐杰的肩膀,“ 我们一起努力,不要辜负他们

11、好吗?” 徐杰用力地点了点头。自此之后,他上课精神越来越好,作业也越做越棒,在第一次月考中,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问题: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张老师的做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角色扮演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自我设计下,通过显性的实践活动或者非显性的心理活动进行换位思考,扮演别人的角色,感受他人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感受,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德育方法。题干所述属于角色扮演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

12、全面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情感陶冶法中的环境陶冶。【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级,即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

13、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7

14、【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如好感或厌恶、赞成或反对、趋向或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题干中多多的表现正是一种态度定势。【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所述属于实际锻炼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村下走出一条

15、小路出来。这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 一 5 岁)、权威阶段(58 岁)、可逆性阶段(810 岁)、公正阶段(10 一 12 岁)。其中,可逆阶段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此时这种共同约定的规则具有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

16、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研究表明,大多数 10 岁以下儿童的道德推理处

17、于第 1、2 阶段水平,10 岁以后开始进入习俗水平,但仍有少数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推理阶段,青少年和成人大都使用第 3,4 阶段的道德推理,只有大约 35的人在 16一一 25 岁之后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独创临床研究法,即谈话法,通过给儿童讲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然后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分析儿童的回答来揭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科尔伯格则开创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是对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发展,同样也是用情境故

18、事设置冲突并提出道德问题,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内心的观念,以此来判断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级,即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19、价值体系。因此,第二个阶段是认同阶段。【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孟母三迁”体现的正是情感陶冶法中的环境陶冶。【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

20、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药可救,就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学生的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9

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故选 A。【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抉择。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观念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

22、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题干中学生不能抗拒诱惑,结果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正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但要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要求,并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就需要积极的道德情感的激发。学生只有对某一认识产生情感,具有强烈的爱憎、好恶,才会对这一道德认识或追求,或舍弃;如果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在行为上就不会表现出强

23、烈的反应。故本题选C。【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可以分为两类:(1)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等。(2)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等。事实说服可以使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用具体生动、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提高说服的效果。【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性功能,主要包括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和享用性功能;(2)社会性功能,主要包括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所以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

24、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意识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就业具体指导三个方面。就业意识指导,就是指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做到“三个了解”(了解社会

25、、职业、自己),树立“三个观念”(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处理好“三者关系”(国家、集体、个人)。结合题干,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二、辨析题27 【正确答案】 错误。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8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9 【正确答案】 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之外的

26、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0 【正确答案】 错误。题干所述的是态度定势,故错误。【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1 【正确答案】 错误。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则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三、材料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有错,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

27、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教育学生的措施。但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两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3 【正确答案】 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

28、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离异,祖父对他管教不严,父亲对他不是打就是骂;社会风气: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同伴群体: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内部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4 【正确答案】 针对材料中李某的不良品德行为,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运用长善救失原则,发扬李某擅长运动的优点,充分调动其自利教育的积极性,以帮助其克服尚极因素,促进道德成长。【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5 【正确答案】 (1)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德育的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

29、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张老师通过表扬徐杰聪明、乐于助人来激发他学习的动力,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要“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2)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张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因为徐杰的缺点而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了解徐杰的具体情况,对其优点进行表扬与肯定,以纠正其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张老师的做法还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材料中杨老师表扬徐杰的优点,并通过谈话让徐杰得到肯定,让他在肯定中找到自信,从而促进了学习。【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