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2.50KB ,
资源ID:90713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071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47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竞争而产生的种群分布是 (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成群分布(D)内分布2 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3 下列提法中不是种群的数量特性的是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C)种群的密度(D)种群的分布方式4 在研究种群密度时,不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是 ( )(A)时间(B)环境条件(C)分布区域(D)种群的年龄结构5 对种群出生率影响不大的是 ( )(A)性比(B)种群的配偶关系(C)繁殖条件(D)种群的分布型6 种

2、群是指 (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7 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 )(A)一亩地有 20 棵杨树(B) 10 只hm 2 黄鼠(C) 100 个(h.m 2)鼠洞(D)50 ml 水中有 100 个草履虫8 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窄、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 (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衰退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9 内禀自然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 ( )(A)绝对(B)相对(C)平衡(D)均匀10 在世代不重叠生物的

3、种群增长模型中,当方程式 Nt=tN0 中的 1 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 )(A)种群数量下降(B)种群数量稳定(C)种群数量上升(D)种群无繁殖而发生灭亡11 单种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中,呈指数增长时其增长率为 ( )(A)-变量(B) -恒正值(C) -恒负值(D)零值12 在渔业生产上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A)K2(B) K(C) K4(D)K313 以下不是引起种群衰退和灭绝的直接原因的是 ( )(A)人类的过度捕杀(B)生物栖息地被破坏(C)种群爆发(D)种群的生育、生活力衰退14 以下选项中属于种群调节的密度制约因素的一项是 ( )

4、(A)水的物理、化学特性(B)土壤环境(C)气候条件(D)动物的社会行为15 “-32 自疏法则” 中的 “-32”的意义是 ( )(A)种群密度提高后,有 32 的个体被去掉(B)种群密度提高后,有 32 的生物量被去掉(C)平均单株重增加后,有 32 的个体被去掉(D)平均单株重的增加导致密度下降的系数16 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 ( )(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17 高斯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 ( )(A)两者可以长期共存(B)只剩前者(C)只剩后者(D)两者都灭亡18 下列提法中不属于种内关系的一项是 ( )

5、(A)密度效应(B)领域性(C)捕食(D)社会等级19 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20 反刍动物的瘤胃含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21 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附着的树上吸取营养,这属于 (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寄生(D)他感作用22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捕食的一项是 ( )(A)根瘤菌生存在豆科植物中(B)寄生蜂

6、将卵产在昆虫卵内(C)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D)狼吃兔子二、填空题23 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_,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24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25 焚风吹的方向是_。26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南坡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森林植物生活的需要时,就为_占据。27 一般认为河流中没有_,因为这类生物受到水流的支配。28 “先期适应法则 “的定义是_。29 山坡有_、_和_三种基本形态。30 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_。31 风是由_流动而形成的。32 地方风可分为_、_、_和_。33 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

7、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_。34 长江流域夏季_和秋季_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35 防治荒漠化的人工技术包括_、_和_。36 根据生物对大气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可分为_和_。37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从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作出有利于生存的改变叫_。38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_、_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39 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_、_和_三种类型。40 生活型是种_的分类单位;而生态型是种_的分类单位。41 饶基耶尔划分生活型的最重要依据是_。42 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地面芽、地下

8、芽和一年生植物。三、判断题43 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r 对策生物。 ( )(A)正确(B)错误44 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 )(A)正确(B)错误45 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 )(A)正确(B)错误46 落叶阔叶林没有明显的季相交替。 ( )(A)正确(B)错误47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 )(A)正确(B)错误48 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 )(A)正确(B)错误49 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 )(A)正确(B)错误50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 )(A)正确(B)错误51

9、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亚系统。 ( )(A)正确(B)错误52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3 简述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式。54 什么是初级生产? 什么是次级生产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55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的定律是什么?56 简述碳、磷循环的途径。57 氮循环过程如何?58 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质学大循环的本质区别及各自特点。五、论述题59 叙述生态农业的特点。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47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D6 【正

10、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A二、填空题23 【正确答案】 日照时数24 【正确答案】 海拔高度25 【正确答案】 背风山坡向下吹26 【正确答案】 草原27 【正确答案】 浮游生物28 【正确答案】 平地植物种类或群落预先适应于南方或北方的相应生境条件29 【正确答案】

11、 凸形 凹形 直形30 【正确答案】 山谷风31 【正确答案】 空气32 【正确答案】 季风 海风和陆风 山风和谷风 焚风33 【正确答案】 干燥风34 【正确答案】 干燥风 寒露风35 【正确答案】 生物措施 机械措施 化学措施36 【正确答案】 广氧性生物 窄氧性生物37 【正确答案】 生态适应38 【正确答案】 形态适应 行为适应 适应组合39 【正确答案】 气候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40 【正确答案】 以上 以下41 【正确答案】 休眠芽(复苏芽)42 【正确答案】 地上芽三、判断题43 【正确答案】 A44 【正确答案】 B45 【正确答案】 B46 【正确答案】 B47 【

12、正确答案】 A48 【正确答案】 B49 【正确答案】 B50 【正确答案】 A51 【正确答案】 A52 【正确答案】 B四、简答题53 【正确答案】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等4 个基本成分所组成,而且四个基本成分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体系(见图 51)。该图没有涉及具体生物成员,可代表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性模型。模型中生产者接受太阳光能,从环境中吸收 CO2、水等无机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并经过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消费者转化;还原者以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为食,将有机物还原分解归还给环境,这样有条不紊维持系统运转。54 【正确答案】 初级

13、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55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十分之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

14、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十分之一定律,即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转化,大致十分之一能够到下一营养级身上,以组成生物量,十分之九被消耗掉,主要是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浪费,以及用于呼吸和排泄等。56 【正确答案】 (1)碳循环的途径有 3 个:途径之一是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植物固定的碳化物经食物链转入动物及微生物体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及残体分解释放 CO2,返回大气中参加再循环。途径之二是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途径之三是化石燃料

15、燃烧参与的碳循环。现在该途径已成为大气中 CO2 的一个重要来源。 (2)由于磷溶于水,但不挥发,所以它不能随水的蒸发而被携入空气,故其主要存在于岩石圈与水圈,磷循环的途径是从岩石圈开始的。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磷可随水进人江河、湖泊和海洋,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磷除一小部分进入海洋生物小循环中外,其中大部分磷以钙盐形式沉积于海底或珊瑚岩中,长期地沉积而离开循环,可能要经过几百万年,直到地壳运动,海底上升为陆地,磷可能重新返回陆地岩石圈。57 【正确答案】 大气中的氮被固定后,以硝酸盐、铵盐的形式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与植物体中的磷合成蛋白质、核酸,成为植物体重要组成部分。当植物被动物采食后

16、,氮随之转入并结合在动物体中。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经代谢作用产生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这些含氮排泄物及动植物尸体经微生物分解又可转变成氨,氨经亚硝化细菌作用而形成亚硝酸盐,再经硝化细菌作用而形成硝酸盐,尿素、铵态氮及硝酸盐都可再度被植物吸收利用,构成循环。58 【正确答案】 (1)本质区别:地球上没有生物时就存在地质学大循环,是仅包含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循环;有生物参与的地质学循环才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包含物理和化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包含有生命活动的过程。(2)各自特点:地质学大循环的特点是速度慢、周期长、范围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是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小。五、论述题59 【正确答案

17、】 (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种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依赖并改造环境。因此,必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成效。(4)调控性:生态农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四条路径:第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第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第三,改造生态环节;第四,把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发展。(5)建设性:生态农业是一种建设性农业,重视统一性规划,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努力完成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以利于建设、繁荣经济,美化环境。因此生态农业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起来,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