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60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对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寄生(C)降雨(D)竞争2 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3 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衰退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4 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兔(B)藻类(C)食用菌(D)棉铃虫5 “老年型人口 ”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B)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2、 10以上(C) 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5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D)7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或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6 反刍动物的瘤胃含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7 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中,占比例最大的生活型是( )(A)地下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8 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传播距离有限,植物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正态分布9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
3、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10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 (A)旅鼠 (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 (D)蝗虫11 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 )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A)开放系统 (B)闭合系统(C)自然系统 (D)人工系统12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即( )。(A)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B)物种的丰富度和信息的紊乱(C)物种信息的紊乱和均匀性(D)物种的均匀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1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 )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
4、 (B)坦斯利(C)林德曼 (D)奥德姆14 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15 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 (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 (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16 FECIements(1916)提出的演替顶极学说是 ( ) (A)单元顶极学说 (B)多元顶极学说(C)顶极格局假说 (D)三者都是17 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 ) (A)自养性演替 (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 (D)次
5、生演替18 苔原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19 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 (A)捕食 (B)共生(C)寄生 (D)竞争20 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A)臭氧层空洞(B)光化学烟雾(C)温室效应加剧(D)动物捕食二、填空题21 叶子中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要通过寄主来吸收水分、矿物质的寄生称( )。22 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做( )。23 水生植物区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二是机械组织( )。24 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
6、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做( )。25 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 )和( )两种基本形式。26 一些性质稳定的物质或元素,易被生物体吸收,并沿着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有机体内不断富集、浓缩的现象叫做( ),又称为( )。27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可把植物划分为_和_。28 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_。29 种群生态学是以_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30 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31 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种间共生关系称为_共生。32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_的三个层次。33 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的排
7、放,以减轻温室效应。34 _是指从各方面影响和制约生物生命活动的一切外部动力与物质的总和。35 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生物种群,在对资源的需要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都是十分剧烈的,特别是在密度过大时_就更为剧烈。36 鲢鱼和鳙鱼是上层鱼,主要吃浮游生物;而青鱼和鲤鱼是底栖鱼,前者喜欢吃螺蛳,后者是杂食性的。通过混养,既减少了对资源的竞争,又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鱼类群落的代谢功能,增加了生产力。这是利用了水生动物的_现象。37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过_的发育过程。38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分为_两个基本层次。39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_。40 食物链
8、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物链、_和混合食物链。三、判断题41 荒漠由于极端干旱,只有旱生草本生存。( )(A)正确(B)错误42 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A)正确(B)错误43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A)正确(B)错误44 水稻和陆稻属于土壤生态型。 ( )(A)正确(B)错误45 自然稀疏是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结构的增长,森林内树木的数量被啃食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A)正确(B)错误46 丹麦生态学家 Raukiaer 选择生活型系统的基础是活动芽。 (A)正确(B)错误47 生活型相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似的适应特征。 (A)正确(B)错误48
9、“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费化石燃料引起的。 (A)正确(B)错误49 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A)正确(B)错误49 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 )(A)错误四、简答题50 简述原始合作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51 简述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52 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五、论述题53 论述风对生物的影响。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60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种群生态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生态系统5 【正确答案】 B【知
10、识模块】 应用生态学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 B。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A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半寄生22 【正确答案】 趋同适应23 【正确答案】 不发达【知识模块】 生物与环境24 【正确答案】 生
11、物地球化学循环【知识模块】 生态系统25 【正确答案】 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 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知识模块】 生态系统26 【正确答案】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学放大作用【知识模块】 生态系统27 【正确答案】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28 【正确答案】 过渡区域29 【正确答案】 动植物种群30 【正确答案】 个体死亡情况31 【正确答案】 偏利32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33 【正确答案】 二氧化碳34 【正确答案】 环境35 【正确答案】 竞争36 【正确答案】 成层37 【正确答案】 由简单到复杂38 【正确答案】 自养层和异养层39 【正确答案】 激烈40 【正确答案】 寄生食物链
12、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B42 【正确答案】 A43 【正确答案】 B44 【正确答案】 A45 【正确答案】 B46 【正确答案】 B47 【正确答案】 A48 【正确答案】 A49 【正确答案】 B四、简答题50 【正确答案】 原始合作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有所得,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便如,蟹与腔肠动物的结合,腔肠动物覆盖于蟹背上,蟹利用腔肠动物的刺细胞作为自己的武器和掩蔽的伪装,腔肠动物利用蟹为运载工具,借以到处活动得到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不同生活型植物的问作和套种,有时可以相互利用对方造成的有利环境条件等,相得益彰。例如,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冬小麦
13、与豌豆或黄花苜蓿的间作,棉花与甘薯或板蓝根的间作,紫云英与萝卜、油菜的间作,经济植物橡胶与茶树的间作,茶树与药材的间作,果树与农作物的间作,稻田养鱼、养萍等,利用它们之间的种间互补作用,控制有害生物,改善环境条件等。【知识模块】 种群生态51 【正确答案】 (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52 【正确答案】 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五、论述题53 【正确答案】 (1)风的输送作用。小尺度内空气的流动带动热量、水汽、CO 2 和O2 等的输送,从而使这些因子重新组合、分布,改变环境的小气候条件,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2)风媒。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森林树种的传粉是靠风作媒介的,这类植物称为“ 风媒植物”。 (3)风影响动物的行为活动,如取食、迁移和分布。 (4)风的不良影响。风使土壤的无效蒸发加强,使干旱加重,风是促使土壤干旱、沙化、表土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风能够造成土壤的风蚀。风也能传播植物病原菌孢子,协助害虫长距离迁移,加速作物病虫害漫延,造成作物病虫害。【知识模块】 生物与环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