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8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 )(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2 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 率的是 ( )(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3 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 )(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4 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5 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2、( )(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6 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 )(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7 坡度在 16一 25的是 ( )(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8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 ( )(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9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10 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 ( )(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11 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
3、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12 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13 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14 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15 在一个特定
4、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 )(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16 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 )(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17 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 ( )(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18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19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20 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
5、热变化的光是 ( )(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二、填空题21 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_。22 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23 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法则。24 华北的农谚“ 枣发芽,种棉花 ”,“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生物。25 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26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首先提出来的。27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28 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29 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和现代生
6、态学时期。30 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31 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32 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33 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三大类。34 物种均匀性越大,则多样性越_。35 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群落。36 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37 酸雨是指 pH 值低于_的降水。38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_。39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的适应表现。40 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三、判断题4
7、1 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 )(A)正确(B)错误42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 )(A)正确(B)错误43 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 )(A)正确(B)错误44 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 )(A)正确(B)错误45 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 )(A)正确(B)错误46 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 )(A)正确(B)错误47 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 ( )(A)正确(B)错误48 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 ( )(A)正
8、确(B)错误49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 )(A)正确(B)错误50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1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环境分为哪几类?52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哪些方面?53 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五、论述题54 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8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
9、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 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7
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 5以下 缓坡 615 斜坡 1625陡坡 26 35 急坡 3645 险坡 45以上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 足环境的净化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土壤动物
11、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用单位时间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流量或生产力表示的比例关系;由于能量以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总是不断减少的,能量金字不仅表示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各生物在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的实际作用。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
12、种生物之问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 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_肉食性动物。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
13、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密度效应22 【正确答案】 种间竞争23 【正确答案】 贝格曼24 【正确答案】 指示25 【正确答案】 均匀型26 【正确答案】 奥德姆27 【正确答案】 绿色植物28 【正确答案】 不均匀性29 【正确答案】 巩固时期30 【正确答案】 活动温度31 【正确答案】 严重损耗32 【正确答案】 通气组织33 【正确答案】
14、壤土34 【正确答案】 大35 【正确答案】 镶嵌36 【正确答案】 种群波动37 【正确答案】 5638 【正确答案】 年龄分布状态39 【正确答案】 水40 【正确答案】 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种群的内分布型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老虎种群属集群分布,这种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是动植物对生理差异产生反应的结果,同时也是受气候和环境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生殖方式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形成的。42 【正确答案】 A43 【正确答案】 A44 【正确答案】 A45 【正确答案】 A46 【正确答案】 A47 【正确答案】 A48 【正确答案】 A4
15、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分解者(小型消费者)。50 【正确答案】 A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从环境的主体、环境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1)按环境的主体分,可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2)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52 【正确答案】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53 【正确答案】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
16、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联结起来的链锁结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营养级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如不仅家畜采食牧草,野鼠、野兔也吃牧草,即同一种植物被不同种的动物食用。同样,同一种动物也取食多种食物,如沙狐既吃野兔,又吃野鼠,还吃鸟类。此外。有些动物(如棕熊等)既吃植物,又吃动物。这样,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形成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之间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结,从而构成网状结构,这就是所谓的“食物网 ”。五、论述题54 【正确答案】 (1)磷循环的过程: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
17、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循环的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磷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磷的富集。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