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4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 )(A)以经济效益为中心(B)以发展速度为中心(C)以平衡比例为中心(D)以经济增长为中心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的决策是( )(A)建设小康社会(B)发展循环经济(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D)建设环境节约型、资源友好
2、型社会4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A)争取和平统一(B)不首先使用武力(C)和平统一,求同存异(D)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C)助人为乐(D)办事公正6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 ,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世界上各种事物不外是感觉的复合(B)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C)人类意识不过是“绝对观念”的一种体现(D)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7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相互包含的(D)相互转化的8 “三个有利于 ”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 )(
3、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B)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 社”问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D)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问题9 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12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18172(B) 18537(C) 18
4、902(D)1926813 我国目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色是( )(A)多层次、多渠道(B)多层次、高水平(C)多层次、宽领域(D)多渠道、宽领域14 系统是指( )(A)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B)由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C)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广延性(D)由诸事物要素相加之总和15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D)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内容1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5、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17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19 现阶段我国实施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小康水平20 生产要素市场不包括(A)资本市场(B)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D)信息市场 21 我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是(A)在新中国成立
6、初期(B) 1955 年 5 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 15 次会议上明确宣布的(C) 1956 年 1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的(D)在 1978 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22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 年 9 月 22 日对外发布“十二五” 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这是我国发布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的(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 23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A)十一届六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五大 24 下列关于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命题,错误的是(A)因果关系一般表现为先后顺序关系(B)所有先后顺序现象都是因果关
7、系(C)没有无因之果(D)原因必定会引起结果 2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二、简答题26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27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28 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29 为什么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0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1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2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3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34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四、论述题35 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36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37 论述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38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4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9、。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速度、效益、比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平衡比例是为了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看来只有“A” 符合题意。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故选“C”。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尤其要注意一点,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选“D”。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公德的要求,故不选“A”、“C”、“
10、D”。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背景,要注意区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认识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所以选“A”。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1、,才能逐步摆脱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2、战略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要素市场的概念。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B25 【正确答案】 B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1948 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规定: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这是总路线的核心;革命的
13、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27 【正确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错误认识能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
14、、历史的。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每一个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日益明确。28 【正确答案】 (1)无论是个人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总起来讲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个人的机体素质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客观条件是指个人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机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人们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各种条件和手段。机遇是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有和的偶然性。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约的,但对于具体的
15、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 (2)个人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是社会实践。个人价值在实现以前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要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是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的。29 【正确答案】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知识模块】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0 【正确答案】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
16、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们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即认识对实践有能动性,正确的认识或理论指导实践有利于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或理论指导实践导致挫折或失败。【知识模块】 实践和认识31 【正确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把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实际加以对照,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一致。但认识本身不能回答是否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客观世界本身也不能回答是否与主观一
17、致,唯心主义只从精神出发,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所以都不能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才能起到联系主观和客观的中介,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有直接现实性优点。直接现实性是指,人们能在实践中根据一定的思想、方案和计划等引出客观的效果,有把主观和客观加以对照的功能,一切的认识只要置于实际中试一试,就可以判别是正确还是错误,从而检验出真理来。【知识模块】 实践和认识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2 【正确答案】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
18、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两层含义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但仍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3 【正确答案】 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是既区别又联系的关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普遍发展规律;各门具体科学只研究整个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特殊发展规律。两者又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各门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9、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该命题的实质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4 【正确答案】 正确。理由:(1)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改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扫除阻碍发展生产力的一切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需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对原有
20、的体制(包括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全面重大变革,特别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深刻变革,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他体制也随之改革。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3)改革还会引起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转变,产生广泛性和深远意义的影响,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四、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
21、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台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走“ 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丁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凋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2)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把中国资产阶级划
22、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方法对资本家进行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和作用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闭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而不是没收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36 【正确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
23、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矛盾的差别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辩证的。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而个性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个性的共性。它们相互依存。随着时间、空间范围的变化,共性和个性也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不同,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它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是个性,中国特色是个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结合。第二,它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教条主义忽视个性,经验主义贬低共性,两
24、者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第三,它提供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的工作方法,“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解剖麻雀”、“ 典型试验”等都是运用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科学方法。【知识模块】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7 【正确答案】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自我价值,又称人的个体价值,是社会对个人实践活动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以及肯定程度,是社会对个人尊重状况,体现个人合理的回报性;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的奋斗程度,体现人的奉献精神。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体,人的价值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是满足需要和奋斗奉
25、献的统一。两者相互联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分离,人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即个人只有对社会承担责任和作出贡献,社会才能对个人奋斗作出肯定,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社会主义保护和满足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关心和尊重个人的成长,为个人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两者相互渗透:人的社会价值包含着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整个社会价值的必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价值又要通过社会价值体现出来。必须反对片面地强调索取和片面地夸大奉献而忽视个人利益的现象。任何否认社会对个人满足合理的需要都是错误的,任何不为社会承担责任、不为社会作贡
26、献的索取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38 【正确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管理国
27、家的一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组织形式。(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多党合作的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就有关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