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7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2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感觉的复合”(C) “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以理为本”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 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 意识能动作用最
2、突出的表现是 ( )(A)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B)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D)通过指导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 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6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7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 )(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8 认识是否具有真
3、理性,关键在于 (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B)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D)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拥护9 社会意识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D)社会意识形式的全部内容10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思想斗争(D)文化斗争11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
4、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反对本本主义和井冈山的斗争(D)新民主主义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 ( )(A)参议会制度(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多党合作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B)封建主义不容许(C)无产阶级不容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15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 ( )(A)中央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C)左右江根据地(D)陕北根据地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A)无产阶级(B)农
5、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7 1927 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C)对待富农问题上(D)对待地主阶级问题上18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 ( )(A)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19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 )(A)保护(B)没收(C)限制(D)改造20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
6、章是 ( )(A)论十大关系(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 不要四面出击(D)中共八大的开幕词21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 )(A)国家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半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结合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B)人民群众(C)知识分子(D)工人2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B)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 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C)党的十四大(D)党
7、的十六大2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性社会(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 ( )(A)阶级基础(B)社会基础(C)政治基础(D)经济基础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C)社
8、会主义经济实体(D)人民代表大会2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30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 2020 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民主制度化法律化(C)法律面前人人
9、平等(D)加强法制教育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集体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个人主义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 )(A)和平(B)发展(C)民族独立(D)经济联盟34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 )(A)争取和平统一(B)不首先使用武力(C)和平统一,求同存异(D)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二、简答题36 简述感性
10、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7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8 为什么“一国两制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40 “三个有利于 ”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 社”,只要为我所用即可。四、论述题4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7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对象的深刻变革,它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
11、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故选“A” 。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离开人、离开人脑的某种所谓精神的产物,如“理”、“理念”、“绝对精神“等,故选“D”。“A” 、“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看不出是主观还是客观。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混淆了“实物”、“自然科学物质结构 ”与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D”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故选“D” ,排除“A”、“B”;“C”说法明显错误。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2、】 抓主要矛盾是指在众多矛盾中抓住起决定作用、居支配地位的矛盾,可见“A”与题干无关;确定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故“B”、“C”亦应排除。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或根本属性。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批判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主观精神活动的错误,也克服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等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缺陷,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选“D”。8 【正确答案】 C【
13、试题解析】 “A”、“D”属于主观真理论,是错误的;“B”否认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形式中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称为社会意识形态,故选“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具有决定意义,故选“B”。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英雄史观属于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出发点,而唯物史观则相反,故选“B”,其他为无关项。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历史知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初步形成了“工农
14、武装割据”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以农村为中心”的观念,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反对本本主义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哲学基础。故不选“A” 、“C” ,它们均属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则属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代表作,故亦排除“D” 。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为无关项,“B”、“C”是我国的政党制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同时也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这决定了它不能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这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历史知识,要记住。16 【正确答
15、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7 年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基本上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组成,从而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故选“A”。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作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由这一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新民主主
16、义经济结构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历史知识,要记住。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在经济管理上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因此,其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故“B”正确,“A” 、“C”、“D”均错误。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即是广大人民群众,故选“B”。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故选“
17、B” 。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属政治知识,要记住。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以间接手段从宏观上
18、调控经济运行,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执政党和在野党或反对 党的关系,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选“D”。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严格要求,故选“A” 。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政治知识,要记住。33 【正确答案】
19、B【试题解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基础。其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中的核心问题,故选“B” 。“C”、“D”属于与题干无关的干扰项。3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尤其要注意一点,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选“D”。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是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C”、“D”不属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故选“B”。二、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内容、
20、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的统一。(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它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
21、中的辩证法。(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37 【正确答案】 (1)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在党内进行思想上、组织上的认真整顿,开展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以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2)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包
22、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教育,进行党的理论建设;二是要对全体党员进行以党章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高党员的素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8 【正确答案】 “ 一国两制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这是因为:(1)“一国两制”符合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与大陆实现统一。但是,由于这些地区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与大陆
23、的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实行“一国两制” ,既能实现祖国统一,又保留它们的差别,所以它是一种最佳方案。(2)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必然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涉及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涉及有关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因此,要使这些地区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有一个被几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又不损害英、葡、美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3)“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24、(4)“一国两制”符合大陆的历史和现实。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实行“ 一国两制 ”,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所以, “一国两制”不仅考虑到了港、澳、台地区的现实,而且更考虑到了大陆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是实行“一国两制 ”的基础,也是祖国统一的基础。(5)“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又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错误。(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
25、系。(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 、“社会关系”、“ 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40 【正确答案】 错误。“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邓小平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
26、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 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决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以为“ 资”也可以为“社” 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加以排斥。讲“ 三个有利于 ”,有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 ”不是实用主义,它本身是社会主义的。事实上,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允许的。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
27、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高度的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能够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