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 “心想事成 ”这一观点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4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质量互变
2、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5 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6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A)经验论(B)循环论(C)直线论(D)不可知论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8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
3、全受物质的制约(D)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9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0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是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1 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 】(A)某些个人的意志(B)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C)进步阶级的意志(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A)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B)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 30 年代前期(C)国民革
4、命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后期13 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4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卅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党的会议是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16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B)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17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5、【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B) 1840 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1919 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1927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18 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19 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20 毛泽东在论述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 】(A)统
6、一战线和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21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A)南昌起义的余部转入农村(B)湘赣边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2 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思想的领导人是 【 】(A)陈云(B)李富春(C)薄一波(D)周恩来23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 ”标准24 实事求是的前提是 【
7、】(A)实践(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25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依法治国(B)权力制衡(C)人民当家做主(D)多党合作2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2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培育“四有 ”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B)促进国民文化素质(C)促进物质文明建设(D)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0 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在 【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31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 】(A)是完全一致的(B)本质上是统一的(C)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D)形式上是统一的32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 】(A)1982 年 1 月(B) 1982 年 9 月(C) 1983 年 6 月(D)1
9、984 年 2 月33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主要是由于 【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34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B)开放(C)改革(D)稳定35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 】(A)加强党的建设(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简答题36 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3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下,如何缩小
10、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38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0 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四、论述题41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观
11、点。“心想”是一种思维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过程,如果“心想”就能“事成”,则思维就可以直接成为客观事物,这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的观点。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
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形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将会导致的错误理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
13、作用。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都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 【正确答案】 B【试题
14、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271930 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形成,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1945 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中共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在革命阵线上,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15、端。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毛泽东在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新
16、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改造采取的方针。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1956 年,中国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的剥削制度被消灭。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
17、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是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的进军,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探索。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上陈云的思想。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了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8、。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七大中指出的马克斯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
19、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
20、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核心方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时间。1982 年 1 月 11 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由叶副主席的名义
21、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的政治宣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二、简答题36
22、 【正确答案】 (1)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客观现实性。实践是一种变革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37 【正确答案】 (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2)取缔非法收入。(3)整顿不合理收入。(4)调节过高收入。(5)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38 【正确答案】 (1)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
23、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3)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 1978 年以来的 30 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经济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错误。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认为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有能动的反作用。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说任
24、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和延缓作用。40 【正确答案】 错误。(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
25、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