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5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 )(A)小康生活需要(B)基本生活需要(C)富裕生活需要(D)现代化生活需要2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最紧迫的问题是( )。(A)政治路线问题(B)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C)策略问题(D)思想路线问题3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是(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D)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4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 )(A)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经济与政治
2、的全面协调发展(C)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D)人类自身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5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6 提出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B)叶剑英九条方针(C)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而继续奋斗7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D
3、)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 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中的成分构成是( )(A)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 1/3(B)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中间派各占 1/3(C)无资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 1/3(D)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 1/310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惟一特性(B)根本属性(C)存在形式(D)辩证本性1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
4、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2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C)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D)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1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5、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A)(B) (C) (D)14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阶级关系15 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A)在较长时期内放置新的世界世界大战爆发时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实现国际社会广发的、公正的和平与合作1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B)实现少数民族
6、经济的发展(C)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合作(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18 阶级的实质是( )(A)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不同(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C)分配不公而造成贫富不均(D)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二、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19 三次历史性巨变20 非意识形态21 认识三、简答题22 怎样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3 社会主
7、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4 简述发展的本质。25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6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7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8 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五、论述题29 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 判断标准?30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1 试述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5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
8、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毛泽东首先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B二、
9、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19 【正确答案】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处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次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定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7 年 9 月 1
10、2 日 江泽民)20 【正确答案】 社会意识中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称为非意识形态。注: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包含着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不同部分。21 【正确答案】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最终目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内容主要是:(1)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
11、质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23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4 【正确答案】 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的运动和过程。发展首先是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内容上讲,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除旧布新;从形式上讲,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发展不仅是运动,而且也是一个过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新事物代替旧
13、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反之,旧事物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三点:第一,事物发展的辩证性质决定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发展起来的。它是旧事物赖以存在的因素,又是促进旧事物灭亡的因素。旧事物无法克服新事物,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否定旧事物。第二,新事物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
14、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新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25 【正确答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又必须以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在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内
15、在统一的。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坚持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进步;二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上。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26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
16、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
17、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7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18、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8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 21 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 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 “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
19、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1)邓小平 1992 年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主要是看“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 三个有利于”标准。(2)“三个有利于 ”判断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扫清改革开放中的种种“左”的思想束缚和观念障碍,它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谈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三个有利于 ”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 “有利于”这个以往被人们忽略的价值标准问题。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的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
20、题。“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4)“三个有利于 ”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坚持“三个有利于 ”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5)“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反对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伐。坚持“三个有利于” 标准,就不能把那些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又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东西加以排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必须接受和坚持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目前所需要和允许的。30 【正确答案】 (1
2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由于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如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之能够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的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3)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
22、性地完成了这一特殊困难的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1 【正确答案】 (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
23、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相对绝对的关系。个性与共性不同,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相互包含,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总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
24、个性。第三,它们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个性可以转化为共性,共性也可以转化为个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