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7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马伶传中“ 以分宜教分宜 ”的意思是 (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敦舞台上的严嵩2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3 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4 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层次清楚
2、、轻重分明 (B)首尾呼应(C)要有头有尾 (D)有贯穿的主旨5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 (B) 寡人之于国也(C) 谏逐客书 (D)郑伯克段于鄢6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C)对比 (D)象征7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A)类比法 (B)归纳法(C)演绎法 (D)对比法8 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9 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3、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B)杜甫的蜀相(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D)王维的山居秋暝10 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将登太行雪满山(C)忽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在11 唐代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C)王维 (D)自居易12 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C)托物言志 (D)隐喻手法13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 )(A)豪放词 (B)田园词(C)婉约词 (D)风雅词14 下列曲词中,概括天净沙.秋思全篇主题思想的
4、是 (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15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 水浒传(C) 红楼梦 (D)儒林外史16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先王以为东蒙主17 下列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车错毂兮短兵接(C)旌蔽日兮敌若云 (D)矢交坠兮士争先18 徐志摩曾于 1923 年与人发起成立 ( )(A)创造社 (B)新月社(C)语
5、丝社 (D)湖畔诗社19 莫泊桑出生在 ( )(A)军官家庭 (B)没落贵族家庭(C)教师家庭 (D)商人家庭20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中的“坐”意思是 ( )(A)坐下来 (B)定罪(C)因为 (D)副词,表示无缘无故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2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23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23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列小题。月明
6、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4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成现代汉语。25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6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26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
7、者嘻曰:“ 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27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28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29 柳宗元“传其事 ”的目的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
8、,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30 这段文字叙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1 这段文字中有两种灯光的描述,它们分别有何象征意义?32 这段文字所提及的“ 爱尔克姐姐点的灯 ”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又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
9、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竞包藏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33 这段话引自哪篇小说,作者是谁?34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35 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 “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
10、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36 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 二字?37 作者为什么说“ 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38 和坤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7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修辞。第一个“分宜”是双重借代,表层是用严嵩的籍贯借代严嵩,另一层是用现实中顾秉谦与严嵩同是奸臣的特点借代奸臣(顾秉谦)。第二个 “分宜”,是用舞台
11、上角色的特点(严嵩的籍贯)借代舞台上演员扮演的奸臣(严嵩 )。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庄子.秋水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故事。“河伯”是“黄河之神”,“北海若”是“北海之神”。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情况。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是对中国旧社会旧文明,即“固有的精神文明”进行抨击。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层次清楚,二是轻重分明。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著名作品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多行不义必自毙”是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说的一句话。6 【正确答案】
12、C【试题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篇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对比起来,从而论证了“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人事”的论点。因此,此处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论证方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论证方法一般有四种:归纳论证(例证论证) 、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是用讲故事、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侧面描写是被描写的对象不出场,而是通过其他有关的人、事或景物来渲染和烘托,从而达到表
13、现特定对象的目的。A 、B 、D 项都属于正面描写;C 项通过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耽误了干活,只是因为贪看罗敷,以此来衬托罗敷的美丽,属侧面描写。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表现形式上,诗经、楚辞、乐府等属于古体,形式相对自由;绝句、律诗等属于近体,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知道五言律诗是五言八句,很容易就能选出只有 D 项是正确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 项是五言古诗,B、C 项是七言律诗,只有 D 项是五言律诗。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伊尹见商汤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这里用来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因此
14、应选择 C 项“忽复乘舟梦日边 ”。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创作主张的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著名的创作思想。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炉中煤一诗通过“炉中煤”向年青女郎倾诉恋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只有 C 项符合题意。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作家作品和风格的认识。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再联系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的风格特点,可以确定它是“婉约词”。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情绪。“断肠
15、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这一句,前几句就有了落足点,使景物带有了主观色彩,也概括和强化了主题。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对封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论据根据其性质特点,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科学道理、定律、公理、法规、名人名言、格言、成语、俗语、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这里孔子用名人名言作为批评的理论依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说明为人臣者要恪尽职守,要职、能相称。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描写手
16、法的掌握。A 、B 、D 项为近景动态描写,C 项为远景静态描写。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作家与文学社团的关系。徐志摩于 1923 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同时又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选自陌上桑一文。“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另如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这里的“坐”不能按现代汉语理解为动词。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对“ 涂有饿莩 ”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试题解析】
17、 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22 【正确答案】 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 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颐人民死活,把“ 涂有饿莩 ”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试题解析】 善用比喻,起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本文的论证特色。本题中,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23 【正确答案】 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 ,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
18、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试题解析】 注意分析文段中作者论证技巧的高超。“非我也,兵也”在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论证,在修辞上说是比喻。24 【正确答案】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试题解析】 注意本题只有正确理解“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的含义,才能作出恰当的翻译。传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人才,凡有士人来访,他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两句说自己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虚心对待贤才,以得到天下人的衷心拥戴。25 【正确答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试题解
19、析】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本片段也蕴涵这一基调。点题句在最后两句文字上。26 【正确答案】 这几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试题解析】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典故。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一艺术特点。27 【正确答案】 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困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术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剑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 有暇生产”、“生活安定”。【试题解析】 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况,借郭橐
20、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28 【正确答案】 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 ,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试题解析】 选文第一段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理类比官理,指出当时为政者政乱令烦,使民不得安居乐业的状况。29 【正确答案】 柳宗元“传其事” 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橐驼对唐代官吏的批评。【试题解析】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作者的思想倾向即可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写作者傍晚驻足在故居前的所忆所念。作者由
21、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看到了家庭走向衰败的悲剧,内心感到痛苦和沉重。【试题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重访离开了 18 年的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所忆所想,表达了作者要冲破“家”的牢笼,走向广阔天地,追求积极美好的新生活和崇高信念的坚定决心。本片断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写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作者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31 【正确答案】 故宅门内昏暗的灯光和爱尔克姐姐点的灯光,前者象征着封建旧家庭走向没落和崩溃,后者象征旧家庭里的青年渴望幸福的希望破灭。【试题解析】 文章中写了三种灯光,一种是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这一线微光象征着封建旧家庭的衰亡和崩溃。第二种是爱尔克的灯光,
22、借用传说中爱尔克姐姐毫无结果的等待,最后失望地死去这一典故,象征着旧家庭里的青年渴求幸福的希望破灭。第三种是心灵的灯,象征着作者心中新的希望、光明和理想。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意蕴丰富、意味深远。32 【正确答案】 使作者联想到已逝的姐姐的悲惨命运,激起他对旧生活的憎恶。【试题解析】 作者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欧洲传说中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姐点的灯,由此写他对已逝的姐姐的思念。他们就像哈立希岛上爱尔克姐弟,只是自己的姐姐已被专制的家族制度所扼杀,悲哀地死去了。33 【正确答案】 苦恼,作者契诃夫。【试题解析】 苦恼是 19 世纪后期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小说,是一篇反映劳动人民内心痛苦的抒情心
23、理小说。34 【正确答案】 这段文字主要写主人公姚纳无处诉说自己的苦恼。【试题解析】 姚纳想找人诉说自己的丧子之痛,但却接二连三遭到别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这段文字描写了他的不幸处境和内心痛苦。35 【正确答案】 这段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把这种悲哀与孤独感以一江流水作比喻来暗示姚纳苦恼之深和他心境的绝望程度。【试题解析】 此处作者以第三人称时姚纳的心理活动进行夹叙夹议的勾画。姚纳看着街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愿听他倾诉衷曲,此时他心里感到极度的悲哀与孤独。36 【正确答案】 梁任公是指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 二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试题解析】 注意对名家生平的识记。后一个小问题可直接从文段中找到答案。37 【正确答案】 时间观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不同的人“打发” 时间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人生的志向也不相同。【试题解析】 为了论证“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作者列举了梁任公所说的名人志士与和坤所说的凡夫俗子。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打发时间的方式不同。38 【正确答案】 和坤说的话有道理。作者认为不能因为他是贪官,就否定了他对人们忙着追名逐利的正确看法。【试题解析】 显然作者认为和坤的话“相当正确”。回答后面的问题,要注意对和坤这一历史人物特征的把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