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及其基本结构)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B)四季温暖如春(C)土地肥沃、雨量充沛(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2 正确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关键在于将社会理解为(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思想观念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民族发展史3 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是( )。(A)生物圈(B)生态系统(C)人文环境(D)生产关系系统4 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 )。(A)决定性环节(B)重要环节(C)一般环节(D)前提条件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
2、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B)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C)自然界(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6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A)单值的因果关系(B)对应的因果关系(C)非线性的因果关系(D)线性的因果关系7 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德国古典哲学家(C)实用主义者(D)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8 唯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D)偶然性决定必然性9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
3、式和活动方式。这一概念的含义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B)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活动(C)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表现(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10 对社会发展最为有利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与物质生产相适应(B)人口与密度成正比(C)人口数量维持原状(D)人口与地理环境相适应11 从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 )。(A)直立行走(B)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C)地理环境的变化(D)彼此的沟通12 从猿变人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生理结构(B)自然环境(C)生产劳动(D)生活习性13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是( )。(A)人口因素
4、(B)意识形态(C)地理环境(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4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意味着 ( )。(A)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渡(B)杜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规律等同于自然规律(D)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5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最突出的表现为( )。(A)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B)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 使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劳动(B)地理环境(C)天人合一观念(D)生产资料17 人口因素对社会的
5、发展起着( )。(A)决定性作用(B)不利作用(C)制约和影响作用(D)革命性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8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有( )。(A)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B)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C)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19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意义的有( )。(A)提供了识别唯心史观的锐利思想武器(B)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是唯物史观得以产生的基础(E)为无产阶级进行实践提供了科学历史观的指导20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包括( )。(A)人口因素(B)国家政体(C)地理环境(D)思想观念(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E)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2 人对地理环境具有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为( )。(A)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率的高低(B)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C)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
7、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23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是( )。(A)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B)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存在尖锐矛盾(C)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D)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E)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24 列宁曾指出:“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A)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只要按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行
8、动,人们的目的和愿望就可能实现(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D)人不能认识客观规律,所以不能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E)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5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现为(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E)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三、论述题26 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四、判断题27 目前,地理环境对人类
9、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 )(A)正确(B)错误28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 )(A)正确(B)错误29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A)正确(B)错误30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 )(A)正确(B)错误31 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 )(A)正确(B)错误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及其基本结构)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3 【正
10、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
11、构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二、多项选择题18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19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0 【正确答案】 A,C,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1 【正确答案】 A,C,D,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2 【正确答案】 B,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3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4 【正确答案】 C,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12、25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规律的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技术是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物化的科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经过如下途径:第一,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如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与劳动对象相结合,改进或扩大劳动对象,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与劳动者相结合,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第四,运用于生产管理,提高管理的自动化
13、和科学化,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影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四、判断题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2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3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3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