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三皇五帝 ”是中国古代的(A)文明时代(B)旧石器时代(C)先秦时代(D)传说时代2 下列关于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简单得多(B)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C)一般而言,道德意识浓蘑而又伴随着异端思想澎湃,是明代思想文化的明显特征(D)清王朝文化政策体现在大型文献编纂和日趋残酷的文字狱这两件事情上3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中,私营劳动阶层的代言人是(A)墨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4 汉朝尊儒术、
2、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A)农耕方面(B)文学方面(C)政治方面(D)科举制度方面5 传说中,发明居室的是(A)黄帝(B)神农氏(C)颛顼(D)有巢氏6 对秦汉的乡治发出由衷的赞美,称“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 的是(A)董仲舒(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守仁7 道统演变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 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气概是在(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8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A)节用(B)无为(C)仁(D)孝9 在有关国计民生的著述方面。明代称得上大放异彩。下列属于这方面著作的是(A)宋应星天工开物(B)王夫之船山遗书(C)吴承恩西游记(D)朱熹四书章句10
3、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A)申不害(B)商鞅(C)管仲(D)韩非子11 下列属于南宋理学代表人物的是(A)周敦颐(B)陆象山(C)张载(D)程颐12 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A)尚忠的文化(B)尚孝的文化(C)尚义的文化(D)尚礼的文化13 记载魏晋时期名士“ 清谈 ”之风故事最多的书是(A)文心雕龙(B) 世说新语(C) 淮南子(D)白虎通14 中国历代王朝抑制商业、手工业为内容的“重农主义” 可以在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A)以族群相处的夏代(B)尊崇神权的商代(C)西周的农耕政道(D)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15 311 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A)八王之乱(B)董
4、卓之乱(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16 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A)书生(B)学士(C)儒户(D)儒生17 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雎景臣二、多项选择题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有(A)民族的大融合(B)新的经济区出现(C)三教鼎立(D)动荡与混乱(E)佛教的广泛传播19 著名的“丝绸之路 ”的作用有(A)物质交流(B)中外文化的沟通(C)佛教的东传(D)西域丝绸的输入(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20 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战争(B)宗教(C)农耕(D)渔猎(E)天灾21 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
5、峰期涌现的有(A)韩愈(B)柳宗元(C)白居易(D)刘禹锡(E)欧阳修22 下列各项中,哪项是中唐两税法的继续?(A)一条鞭法(B)摊丁入亩(C)移孝作忠(D)农为天下之本务(E)研习以备用23 器家的“兼爱 ”就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也”(C) “道法自然”(D)“尚公义 ”(E)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地互爱互利24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包含(A)玄学(B)禅学(C)般若学(D)涅集学(E)明学三、简答题25 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26 简述西周时期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27 汉武帝对中央集权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论述题28 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29 试述明清
6、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
7、史发展脉络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二、多项选择题18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
8、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0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2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3 【正确答案】 A,E【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4 【正确答案】 C,D【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乍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知识模块】 中国文
9、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6 【正确答案】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他们不是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以某种“ 政道” 的含义。农事在周人的精神观念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计,它有许多额外的功用。农耕在西周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都是经济的主要部分。周人高度重视农业,对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也的确有大的作用。但是当周人把农耕与周家的“王业”连在一起,用复杂的观念去看待农耕事业时,农耕事业就不再简单地是一种生业。中国数千年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与几千年来盛行的“ 重农主义 ”大有关系。而以抑制商业、手工业为内容的 “重农主义”正可以在两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萌芽。【知识模块】
10、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7 【正确答案】 (1)在中央的权力上层,是“ 内朝官” 的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丞相的权力。这大体也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2)汉武帝为强化君权,更多地任用尚书办事,而尚书多由宦官充任。许多重大机密事宜,也多与身边的亲近侍从议定。兵权则掌握在大司马、大将军手中,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亲信,实际权力在宰相之上。【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四、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 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
11、,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从宋儒那里就有“ 尊德性 ”与“道问学”的分歧。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
12、大帮助的。【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9 【正确答案】 (1)基督教的东传:东西方的相遇,是东西文化的大交流。西方人狂热的普救主义宗教精神,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特殊作用,因此继商人之后东来的是基督教士。西方教士,明朝以利玛窦,清朝以汤若望、南怀仁最为著名,据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明末清初在中国的西方教士多达六十余人。明末信徒有数干人,到清康熙年间,信教者已多达十几万人。除宗教典籍之外,大量西方天文、历算、物理方面的著述及钟表和天象仪器、火炮制造术传人中国。那时的传教士不像晚清时期传教士那样凶恶,他们努力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他们学习汉语,改穿中国文士服装,承认人们崇拜孔子等,都贴近了
13、他们与中国人的距离。因此影响不仅在一般民众,也在士大夫阶层。徐光启、李之藻等的科学精神及其著作,都与受西方文化影响关系至大。明朝政府对西方教士的传教活动基本上是宽容的,南明政权曾寻求过罗马教廷的援助;清政府起初对教士也颇为尊崇,甚至封以官职。但是罗马教廷不懂得尊重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的实际也不了解,严禁中国教徒行祖先崇拜之礼。当时为康熙朝,康熙皇帝曾向教皇的使者详细说明中国祖先崇拜的意趣,但教皇使者不予理睬。勒令不遵守教皇命令的信徒退教。被激怒的皇帝下令逮捕了他,遣送澳门交葡萄牙人看管。后来教皇发布同样的教书,清政府终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 下令教士非经内务府许可者慨令退至澳门,各地天
14、主教堂概行禁止。中西之间宗教文化交流因教廷的蛮横与对中间的无知而受到严承影响。(2)中国文化的两传: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在 18 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在 18 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有大量介绍中国的书籍。当时与教士们保持密切联系的哲学家莱布尼兹、学者弗雷烈、政治家贝尔坦等,从教士们那里了解到中国。中同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于1705 年传到欧洲,此外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品种。较早时期,中国的天花接种术经土耳其传到欧洲,18 世纪在那里家喻户晓,它的降低病毒源毒力的治疗原则,启发了英国人种痘术的发明。中国的科举制经过反复介绍传列西方,促成了两方考试选拔官员的做法。对西方的影响,不仪限于科技,还包括观念层面的内容。清朝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启发了法国的承农学派。中国的审美观念也伴随着白色陶瓷、家具、花园建筑术的传入,对西方施以相当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打破了西方正统的神学唯心论,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切近的世界观;而莱布尼兹的哲学理论,是受到宋明儒学中“理一分殊” 命题启迪的。【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