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1.50KB ,
资源ID:91254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12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特殊身份2 犯罪主观要件3 犯罪故意4 间接故意5 事实认识错误6 (2005 年 4 月) 疏忽大意的过失7 犯罪目的8 犯罪动机二、简答题9 辨认控制能力的种类有10 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1 简述犯罪目的的意义。三、论述题12 (2009 年 4 月)(2008 年 4 月) 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四、填空题13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是:_、_。14 (2006 年 4 月) 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_。15 已满_的人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此即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16 (2008 年

2、4 月)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_。17 (2008 年 4 月)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_、_、_。18 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并有合法经营、管理范围的_、_、_、_、_。19 (2010 年 4 月)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属于_。20 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_、_。21 (2007 年 4 月)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_。22 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_。23 (2005 年 4 月) 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有_、_、_、_。2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失可以分为_。25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

3、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_。26 产生犯罪动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_;_。全国自考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 【正确答案】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4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4、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6 【正确答案】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7 【正确答案】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追求的非法利益、状态或者结果。【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8 【正确答案】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行为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知识

5、模块】 犯罪构成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完全辨认控制能力;(2)相对辨认控制能力;(3)部分辨认控制能力;(4 月)减轻辨认控制能力;(5)限制辨认控制能力;(6)无辨认控制能力。【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0 【正确答案】 (1)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即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之和。(2)单位犯罪是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犯罪;单位一般成员实施的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没有任何关系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等)不可能成为单位犯罪。(3)单位犯罪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

6、取非法利益;为单位谋取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任何犯罪,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也不是单位犯罪。(4 月)单位犯罪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但这不是绝对的。【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1 【正确答案】 (1)在某些犯罪中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2)在某些犯罪中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3)影响量型。【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三、论述题12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在于:均认识到危害结

7、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从法律用语上看,间接故意是“ 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是 “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四、填空题13 【正确答案】 达到刑事法定年龄、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知识模块】 犯罪构

8、成14 【正确答案】 14 周岁【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5 【正确答案】 16 周岁【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6 【正确答案】 实行犯而言的【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7 【正确答案】 整体性、双重性、局限性【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8 【正确答案】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9 【正确答案】 自然人犯罪【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0 【正确答案】 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1 【正确答案】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2 【正确答案】 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3 【正确答案】 对象认识错误、工具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客体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4 【正确答案】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5 【正确答案】 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6 【正确答案】 (1)行为人内在的需要和愿望;(2)外界的诱因与刺激【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