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郡县制最早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2 从_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秦汉原有的郡县两级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所取代。(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初期(D)东汉末期3 秦汉小县之长官称( )(A)吏(B)仕(C)侯(D)长4 东汉时期以三公分掌相权,郡国上计由三公分管,以_为主。( )(A)司徒(B)司马(C)司法(D)司直5 魏国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_制度。( )(A)世卿世禄(B)三长(C)九品中正(D)科举6 曹丕称帝后,尚书台不再隶属于_,正式独立于宫
2、廷。( )(A)丞相府(B)少府(C)内务府(D)宗人府7 魏晋南北朝时期,执掌封驳权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三公府8 唐中期以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起小王国,其中基本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官制而略有变动的是( )(A)突厥(B)回纥(C)南诏(D)渤海9 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 )(A)枢密院(B)兵部(C)中书门下(D)三司使10 在宋代元丰改制后,三司被撤销,其职权并归( )(A)吏部(B)户部(C)工部(D)兵部11 元代最高行政机关为(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12 金代先后采取了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君主政体和封建君主专制政
3、体,前者反映在中央行政体制上是( )(A)一省制(B)三省制(C)内阁制(D)勃极烈制13 洪武十五年(1382 年) ,明朝撤销御史台,建立_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A)内阁(B)御史台(C)都察院(D)司礼监14 明代内阁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A)洪武年间(B)永乐年问(C)宣德年间(D)嘉靖万历年问15 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内三院(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枢密院16 清朝在 1840 年以前共设_省。( )(A)十八(B)十九(C)二十(D)二十一17 1862 年清政府批准设立的学习外国语言文学和科学技术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自强学堂(C)
4、同文馆(D)国子监18 南京临时政府地方行政体制中福建类型的军政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 )(A)总统制类型的省政府(B)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C)特别类型的省政府(D)君主制类型的省政府19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行政裁制机关是( )(A)大理院(B)总检察厅(C)肃政厅(D)平政院20 1928 年 10 月通过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暂行条例正式将_确定为“全国实行训政之最高指导机关” 。( )(A)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B)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C)国民政府委员会(D)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21 从 30 年代开始,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执行体制逐步改为( )(A)合议制(B)首长集权制(C)民主集中制(
5、D)会议制22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技术系统足( )(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D)中央政治会议23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是( )(A)新疆自治政府(B)内蒙古自治政府(C)西藏自治政府(D)宁夏自治政府24 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现时革命阶段,党的主要 15 号就是。”( )(A)苏维埃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权独裁制性质的政权(B)苏维埃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性质的政权(C)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D)建立临时苏维埃25 华中抗日根据地由各行政区参议会或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的_均为各该地区的最高行政
6、机关。( )(A)政府委员会(B)专员公署(C)行政公署(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二、多项选择题26 军事民主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_三种权力机关进行。( )(A)军事首长(B)三司(C)部落酋长议事会(D)人民大会(E)三公27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包括( )(A)御史台(B)肃政台(C)谒者台(D)宪台(E)司隶台28 在元代,行省于辖区内常划分若干道,视情况于道设派出机构诸使司,这包括( )(A)宣慰司(B)招讨司(C)安抚司(D)转运使司(E)宣抚司29 明洪武九年(1376 年) ,明太祖改行中书省为三司分立,这三司为( )(A)布政司(B)都司(C)按察司(D)帅司(E)转运使司30
7、 关于 1943 年 4 月公布的公务员叙级条例的正确说法有( )(A)对公务员级俸的核叙作了具体规定(B)统一了公务员的核级标准(C)标志着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的初步完善(D)规定了公务员的退休制度(E)规定了公务员的惩戒制度三、名词解释31 禅让制32 战国时期上计制33 行台尚书省34 批红35 人民委员会四、简答题36 简述战国时期主要的选官方式。37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8 简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积累的行政管理经验。39 简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40 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五、论述题41 试论西周王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
8、。42 试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B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
9、答案】 A25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C,D27 【正确答案】 A,C,E28 【正确答案】 A,B,C,E29 【正确答案】 A,B,C30 【正确答案】 A,B,C三、名词解释31 【正确答案】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32 【正确答案】 上计制是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即下级行政部门向上级禀报仓库存粮、垦田数、赋税数、户口统计以及治安情况。其具体做法是:每年初中央重要官员和地方长官将一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报国君;国君将卷一分为二,国君执右卷,大臣执左卷,年终由国君亲自考核,将两卷相合,并将实际完成数字和预
10、算数字相核,以定政绩高下。33 【正确答案】 行台尚书省是金朝地方上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特殊区域。金太宗、金熙宗时,金先后在燕京和汴京设行台尚书省,其在行政体制上沿袭中原汉制,与金内地保持一定差别。天德二年(1150 年),海陵王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金代未年,由于抵御蒙古、西夏、南宋三面夹击的军事需要,金又设立了许多行台省。金末行台省的性质和元初行省基本相同,可以说已开元代行省制度的先河。34 【正确答案】 批红是明代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之一。皇帝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作出最高裁决,称为批红。明宣宗已将批红之权部分让给了宦官,明宣宗以后的皇帝多昏庸无能,但又不愿分权于臣僚,于是便
11、托权于具有很大依附性的宦官,宦官便乘机弄权,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成为皇帝处理机务最为贴近的助手。35 【正确答案】 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人民委员会由主席、各人民委员、工农检查委员会主席、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等组成。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荐举之法。春秋时期就有荐举之法,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制度,当时各国贵族、官僚竞相养士,推举人才,朝中大臣和郡县官员也有义务定期向国君推荐人才,并实行荐举连坐,即推举者对被举者是否称职承担 法律责任,以确保荐举制度的有效实施。 (2)自荐。战国时期游
12、说纵横之士遍布天下,这些士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学到的知识在列国之问择主而事,他 们通过直接给国君上书或游说等方式自己推荐自己。 (3)除掌握知识和拥有能力的士阶层外,一般庶民还可以通过耕战而“因功授官” ,功较能更容易掌握,故此标准更易为大多数人所掌握,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也具有重要意义。 (4)也应看到的是,在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的残余仍有很大程度的残留,以血缘关系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在战国时期官员选拔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7 【正确答案】 魂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状态,这使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中呈现出军政合一的特点。 (1)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后,作为管理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的州
13、牧多兼军职,这一传统被魏晋南北朝各政权所继承。魏晋以后,州刺史一般均兼任军职,或由都督兼领刺史,或由刺史兼任将军,不领军职的刺史称为 “单车刺史” ,不仅权责有限,而且为时俗所轻,地位十分低下。到南北朝时,单车刺史被取消,刺史兼领军政 趋于制度化。此外,这一时期各政权在州上所设之官,如都督诸州军事,作为地方高级统兵武官,也同时兼管 地方军事与行政。 (2)这一时期郡之官制基本遵循两汉制度,设守及丞,魏时还恢复了都尉之制,但郡守多兼领军职,加将军之号,无军职之郡守地位低,为人所耻笑。 从上述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高级地方政区的行政权已为武官所把持。在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完全 的军事管制式的
14、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即军镇。十六国末,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 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其辖区称“ 军镇” ,长官称 “镇将”。镇将负责军镇内的军事和民政,实行军事化 管理。军镇形同一级行政区,大约与州的行政级别相当。38 【正确答案】 (1)试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2)加强党对政权的领导,保证行政管理的正确方向。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立民族地区民主自治政府。 (4)加强决策咨询,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5)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办事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6)实行人民监察制度。 (7)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保持行政机关的廉洁。39
15、【正确答案】 中华苏维埃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各人民委员部和各委员会组成: (1)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人民委员会对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委员会在中央执行委员 会指定的范围内颁布各种法令和条例,但与大政方针有关者,必须事先报告中央执行委员会或其主席团审核 批准。(2)人民委员会根据行政工作的需要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设立各种人民委员部和各种职能性的委员会,作为人民委员会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职能机关。 (3)人民委员会的直属机构还有邮政总局、国家人民银行、中央出版社、中央印刷局、外贸总局、
16、中央合作总 社、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国、总务厅、中华苏维埃大学等。40 【正确答案】 (1)把对敌王卜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 (2)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 (3)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由于西周王朝是等级君主的国家结构,在行政决策与行政联络上分为上下级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和平级间的横向决策与联络两种方式。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纵向的行政决策,指中央朝廷、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层层行政决策,其共同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独掌。 中央朝廷行政决策的最后决断权掌握在周天子或其代理人手中,其核心精神是国务由一人裁定以示天下一主。决策地点
17、除朝廷以外,还可以在宗庙、效野、军旅以及巡狩之地。参加决策会议的人数亦无一定限制,通常是辅政贵族,由他们协助王作出决策。涉及四方诸侯的事务,常要利用“巡狩” 或“朝觐”等礼仪形式,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祭天的仪式将政令加以发布。 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涉及个别国家的问题,天子可在述职后立刻决断。如有涉及多国的共同问题,则在朝觐后奉行“殷同” 之礼,即天子带领诸侯群臣在郊外设坛,经协商后向诸侯发布政令。诸侯与卿大夫间的决策与联络方式大体与此相似,上级对下属均有巡狩之权,且其巡狩范围依其实力而定。上下
18、级的纵向联络除巡狩、朝觐的述职以及天子发布政令这种直接联络沟通方式外,还可间接联络沟通,即由天予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称为聘。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 、“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 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 和“会”两种形式。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效野拜会。无论是朝还是会,各方君主均可达成某些协议。此外,还要奉行一种在神前发誓的杀牲饮血仪式,称为“盟” 。会盟成为西周时期(特别是以后的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间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 朝会乃是一种直接沟通方式,另有“聘问” 这一间接
19、沟通方式,即诸侯派使臣互相访问。其中“ 问” 是一种小聘,礼节规格不高,可随时奉行。大聘称“殷聘”,定期举行,且礼仪隆重。诸侯通过聘问达到沟通感情,协商关系的目的。42 【正确答案】 尽管近代中国行政管理走过的是一条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道路,但其改革和进步的趋势仍然清晰可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清晰度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翻开了中国行政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的改革。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
20、。但是这次改革的成果与变法运动一起很快被顽固派扼杀了。在随后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传统的行政体制在保证皇权至上的前提下,又作了尽可能的改革。尽管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装潢门面,却也显示出历史进步的不可抗拒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将行政体制改革大大地推进一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确有许多新的东西,行政体制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也是新的。所有这些,都给以后历届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历届占统治地位的政府尽管并没有认真按这些新的东西去办,有的甚至又重新举起帝制的旗帜,但在大多数场合下,还得打着这些东西作为招牌,并不断地对旧
21、的管理体制做些修改和改革。因为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拒绝改革,不仅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将会被历史潮流所吞没。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无民主,而受封建主义压迫,长期的闭关自守导致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但是,近代中国毕竟不同于古代中国,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新的社会因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夹缝中逐步成长起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形成,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
22、,再加上世界大潮的推动,中国社会终于跨入了近代化的门坎,国家行政管理也日益趋向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变化。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孙中山确立的总统制、内阁制、国会制形式,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等政权组织原则,以及权力合理配置、职能合理划分等管理思想,对后世行政管理都有很大影响。至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是以高扬孙中山民主共和的旗帜,鼓吹通过军政、训政达到宪政,最后实现孙中山“还政于民 ”的民主政治理想而号召的,其中不乏虚假和变形的成分,但在形式上确有一些新的色彩。 在施政过程方面,随着封建专制政体的被推翻,延续了几
23、千年“乾纲独断” 、“朕即国家”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委员会议制。尽管实际运用中常常变形走样,但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可低估,它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先兆。 在人事行政方面,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终于结束了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以“八股取士”为中心内容的科举制度,为人事管理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国民党统治时期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的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近代中国,政权林立,进步政权和反动政权同时存在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这诸多的政权中,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异军突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根据地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而且代表了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