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8KB ,
资源ID:91481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14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要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构造主义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2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不包括(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实验结果3 在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重大的周期是(A)

2、年周期(B) 28 天周期(C)日周期(D)90 分钟周期4 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催眠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是:催眠是角色扮演和(A)催眠是半睡眠(B)催眠是幻觉(C)催眠是追忆(D)催眠是意识的分离5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描述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实践活动的影响(D)感觉的相互作用6 知觉恒常性不包括(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运动恒常性7 下列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的是(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有意记忆8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

3、的主要是(A)编码能力(B)存储能力(C)提取能力(D)保持能力9 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10 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A)三段论推理(B)线性推理(C)假言推理(D)假设推理11 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A)法国心理学家比内(B)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C)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D)中国刘劭12 测验关注的是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回答问题。这种智力测验称为(A)文字测验(B)个别测验(C)速度测验(D)难度测验13

4、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与诱因两个因素,请你确定下列属于诱因的是(A)水源(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4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它们是认知层面、生理层面和(A)内部层面(B)表达层面(C)外部层面(D)综合层面15 心理过程不包括(A)认知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操作过程(D)意志过程16 下列不属于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提出的人格类型模式的是(A)宗教型模式(B)单一型模式(C)对立型模式(D)多元型模式17 讲话风格是属于(A)言语沟通(B)非言语沟通(C)身体语言(D)表情18 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A)特瑞普里特(B)费斯廷格(C)阿希(D)拉塔奈19 下列表

5、现符合心理防御机制中文饰的是(A)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B)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C)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D)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20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不包括(A)依恋关系的形成与类型(B)性别社会化(C)道德判断的发展(D)个性发展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心理学22 感受性23 记忆24 群体极化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测验法在心理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26 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27 简述想像的特征。28 简述斯腾伯格智力理论中的智力内部构成。29 简述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30 分析

6、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1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32 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33 下面的说法反映了哪些心理现象?(1)北方人直爽,南方人精明。(2)一美遮百丑。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D5

7、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D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正确答案】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2 【正确答案】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3 【正确答案】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

8、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4 【正确答案】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正确答案】 (1) 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如用智力量表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用人格量表了解人格不同的心理特征。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如考察智力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2)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法中所用的心理量表,或称心理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

9、适用性和科学性,编制程序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参数指标。除编制过程外,在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过程中,也都有统一的标准必须遵循。26 【正确答案】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为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

10、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另外,人在不断地变化,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获得对人的知觉要比对物的知觉更为困难。27 【正确答案】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像不是回忆,不是对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特征。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11、尽管这一类形象离奇古怪,有时甚至荒诞无稽,但它们仍来自现实,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想像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它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有其现实依据。想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神奇的一部分,它与创造性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正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精髓部分。28 【正确答案】 在斯腾伯格看来,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

12、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29 【正确答案】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2)情谊:伙伴情谊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30 【正确答案】 (1)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

13、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群体的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匿名性。个体在匿名状态下,个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于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就降低了,认为没有人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

14、而降低自我意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1 【正确答案】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智商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2)人格因素。一些心理学家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与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的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和冒险精神等。(3)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它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

15、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代理人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4)动机因素。创造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如果没有激起自己相应的创造活动动机,就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表现。32 【正确答案】 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两个方面。青少年智力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表现了较高的抽象逻辑性,青少年已经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已经不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进行运算和思考,而是能够抽象思维,根据概念提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得出各种可能的结果,说明青少年个体开始逐渐构筑自己的认知观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重要特点是:(1)

16、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处于主观自我阶段。(2)情绪表现不再单一,但又不稳定,常常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在与朋友、父母以及异性等不同交往对象的关系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前不同的特点,比如,更重视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试图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等。33 【正确答案】 (1)北方人直爽,南方人精明。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

17、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人为主” 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2)一美遮百丑。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好” 的,他就会被 “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坏 ”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