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A)情节设计(B)结构严谨(C)文学风格(D)语言精练2 对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B)创作个性是大于文学风格的概念(C)创作个性是等于文学风格的概念(D)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两个概念无关3 首先提出“ 风格即人” 的作家是 ( )(A)布瓦洛(B)布封(C)狄更斯(D)黑格尔4 文学风格的灵魂是( )(A)选择题材的审美价值(B)主题的思想深度(C)作家的创作个性(D)作品的体裁、体制5 文学风格的载体是( )(A)文体(B)语言(C)主题
2、(D)题材6 文学基本语体中音乐性具有突出地位的语体是( )(A)规范语体(B)自由语体(C)抒情语体(D)叙事语体7 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A)规范语体(B)自由语体(C)抒情语体(D)叙事语体8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典型性(D)独创性9 提出“心画心声说 ”的是 ( )(A)曹丕(B)扬雄(C)刘勰(D)姚鼐10 文学风格的外表是( )(A)文采(B)情调(C)气势(D)氛围11 不仅是风格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风格探讨的手段” 的是( )(A)文采(B)情调(C)气势(D)氛围12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
3、动状况是指作品的( )(A)文采(B)情调(C)气势(D)氛围13 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 )(A)作家的徽记和指(B)文学作品共性的表现(C)文学作者共有的标记(D)文件不成熟的标志14 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 )(A)创作个性(B)作家气质(C)文学修养(D)世界观15 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是风格的( )(A)审美效应(B)独创性(C)文采(D)韵味16 文体的第一层面是( )(A)体裁(B)语体(C)语调(D)风格17 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A)语言(B)结构(C)体裁(D)有机整体性18 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 )(A)言语结构(B)故事情节(C)文采(D)意境19 在西方
4、,“ 风格” 一词源于 ( )(A)意大利文(B)西班牙文(C)德文(D)希腊文20 从文学风格的本体构成出发,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的模型的人是( )(A)皎然(B)曹丕(C)司空图(D)姚鼐21 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 、“平庸的”和“ 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理士多德(D)安提西尼22 在西方,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把文学风格分为严峻的、理想的和愉快的三种类型的美学家是( )(A)黑格尔(B)歌德(C)康德(D)尼采23 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方苞(B)姚鼐
5、(C)王夫之(D)刘熙载24 创作主体是指( )(A)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B)日常生活中的作家个体(C)即将进入创作过程的个体(D)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个体25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 这段对文人 “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A)陆机的文赋(B)曹丕的典论.论文(C)钟嵘的诗品(D)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26 文学创作活动本质上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这里的“客体即((A)客观世界(B)客观存在(C)客观事物(D)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27 以“艺术直觉 这一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 艺术即直觉”著名观点的
6、人是( )(A)康德(B)黑格尔(C)克罗齐(D)柏格森28 艺术直觉和认知直觉( )(A)有异无同(B)有异有同(C)有同无异(D)无异无同29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以上这段著名论述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30 在西方,用“ 神灵凭附 ”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人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31 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然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B)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C)自然
7、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D)艺术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32 “不平则鸣 ”说的提出者是 ( )(A)司马(B)韩愈(C)杜甫(D)苏东坡33 “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此论断的提出者是( )(A)苏珊.朗格(B)卡西尔(C)维尔茨基(D)鲍山葵34 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艺术动机(B)艺术冲动(C)艺术构思(D)艺术传达35 创作须先“ 胸有成竹” 。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A)苏东坡(B)欧阳修(C)王安(D)司马光36 艺术构思的两种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和( )(A)艺术变形(B)艺术抽象(C)艺术夸张(D)艺术想象二、多项
8、选择题37 从形式上看,对偶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A)正对(B)反对(C)当句对(D)邻句对(E)隔句对38 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提出的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对范畴是( )(A)主体对客体(B)送信者对受信者(C)助手对敌手(D)英雄对假英雄(E)正面人物对反面角色39 叙述语体在本质上是想象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它依据的是( )(A)性格的逻辑(B)情感的逻辑(C)语言的逻辑(D)人格的逻辑(E)艺术想象的逻辑40 审美体验的效果包括( )(A)审美的获取与升华(B)娱乐的获取与升华(C)情感的获取与升华(D)知识的拓展与提高(E)思想的拓展与提高41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要素主要是指( )
9、(A)氛围(B)韵味(C)气势(D)文采(E)情调42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 )(A)世界(B)作家(C)作品(D)读者(E)批评43 符号式意象分为( )(A)象征型符号式意象(B)形象型符号式意象(C)抽象型符号式意象(D)整体型符号式意象(E)具象型符号式意象44 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 )(A)意象(B)词组(C)隐喻(D)典故(E)悖论45 对于如何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这一问题,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把文学一文化阅读分为( )(A)民族阅读(B)宗教阅读(C)性格阅读(D)品质阅读(E)价值阅读46 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A)哲理性(B)象征性(C
10、)审美性(D)朦胧性(E)期望性三、名词解释47 文艺学48 文学理论49 寓教于乐说50 童心说51 视界融合四、简答题52 文学传播发展的三阶段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53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是什么?54 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境需要满足哪几个条件?55 为什么说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56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表现形态及原因是什么?57 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58 原始思维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59 试论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60 试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61 象征意象在文学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62 试分析达.芬奇的
11、名画蒙娜丽莎的审美理想。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风格对作家的重要作用。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风格的独创性同作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自觉的艺术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作家文体成熟的表现是文学风格。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我们应该能够区别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概念。一方面,创作个性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的
12、,我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首先提出“风格即人这一概念的学者。首先提出风格即人 的作家是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家布封,他的本意是强调风格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风格的灵魂。文学风格的灵魂是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个性,一个作家的风格一旦形成,便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复性。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抒情语体。文学基本语体中音乐性具有突出地位的语体是抒情语体,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
13、的体验,多半用于诗歌体裁,这种语体以节奏、韵律、分行为表层特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黼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风格的特征。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画心声说”的提出者。提出“心画心声说”的是扬雄,曹丕提出“文气说”,刘勰则提出“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强调作家的精神气质充实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志。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采的概念。文采是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11
14、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气势的含义。气势指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看来,“气”是一种自然物质,也是一种精神力量,世界是由一种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气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的自然禀赋、精神人格,这对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说的气,在内则为人格结构的组成部分,在外则表现为作品的气势,也即在言语形式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貌和精神能量的强弱与运行中的高下起伏。就作品而言,气势加强了情调的生动性和流动性,并呈现为多样的风格。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风
15、格与作者的创作个性的关系。关于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体的三个层面。文体三层面包括: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文体的第一层面是体裁。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18 【正确答案】
16、 A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风格”一词的根源。据 19 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威廉.威克纳格的考证,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取其“雕刻刀”的本义,喻指“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的文论家。从文学风格的本体构成出发,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的模型的人是司空图,曹丕把“气”分为“清”和“浊”,姚鼐则把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皎然诗式把诗歌的风格分为十九类,分类并不是十分协调。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
17、识点是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的文论家。在西方,安提西尼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但丁把文学的风格分为高雅的风格、低下的风格和不幸人的风格,黑格尔把文学风格分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威克纳格从文体的角度把风格分为智力的风格、想象的风格和情感的风格。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刚柔说”的提倡者。中国的简分法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但以刚柔说影响最大,且源远流长,主要代表人物是刘勰和姚鼐。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创作主体的相关知
18、识。创作主体是指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即创作主体一定是在创作过程中的人,不处于创作状态中的创作主体只能称其为作家,不能称其为创作主体。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创作客体的相关知识。文学创作活动本质上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这里的“客体”即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是一对相互依存、不可须臾分离的范畴,没有离开主体的客体,也没有离开客体的主体。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名句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是马克思说的,意思是说认知直觉与艺术直觉正是两种
19、不同的“本质力量”,故而有着不同的对象。他们是与各自特定的对象相适应而存在的,也可以说,正是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对象,主体才会形成这样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柏拉图关于艺术灵感的观点。最早用灵感这一概念来解释文学创作活动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诗人在创作时由于受到神灵的凭附,会陷入“迷狂”的状态,这时就会获得难以言说的灵感。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特点。自然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即它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感受与体验,仅与个人的特定境遇相关,一般不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与自然情感相比,艺术
20、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所谓共通性是指这种情感只是纯粹个体性的,即它不与个人的利害关系直接相关,不是人们对自身境遇的直接性心理反映。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平则鸣”说的提出者。“不平则鸣”说的提出者是中唐古文家韩愈,此说主要是讲艺术情感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作用。33 【正确答案】 A3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创作的核心阶段,它一般有这样几个基本阶段:一是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二是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三是情节的演变发展。35 【正确答案】 A3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1、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构思的两种主要方式。艺术构思的两种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和艺术变形。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和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达出来。特别注意的是,艺术变形并不等于歪曲生活,是从某种意义上揭露了生活的本质的某些东西。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37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辞格层面。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对偶的分类方式很多,如从形式上
22、看,有当句对、邻句对和隔句对;从上下句语义上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等等。3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叙事功能研究。格雷马斯提出了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对范畴。第一,主体对客体。即故事中的主人公(主体)与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客体)之间的关系。第二,送信者对受信者。这是故事情节得以发生或推进的媒介条件。第三,助手对敌手。这是一个起辅助作用的范畴。39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的语体。文学中的叙述语体指向叙事作品中的虚拟世界,它在本质上是想象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叙述语体依据的是性格的逻辑、情感的逻辑、艺术想象的逻辑,它本身
23、就是独立自足的。40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接受效果。审美效果包括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审美体验的直接效果包括审美、娱乐、情感方面的获取与升华,间接效果是指知识、思想方面的拓展与提高。41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要素包括氛围、韵味、气势、文采和情调五方面,这五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4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广为流传的文学“四要素”理论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43 【正确答案】 C,E【试
24、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符号式意象。符号式意象可分为两类:抽象型和具象型。抽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在建筑等视觉艺术中比较发达,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组合而成,适用于任何艺术形态。44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抒情的修辞策略。B 项属于抒情的语法策略。45 【正确答案】 D,E46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预备情绪的特征。预备情绪是文学接受者从日常生活的实际态度与研究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变,是审美经验的初始阶段与准备状态。预备情绪具有三个特征:审美性、朦胧性与期望性。三、名词解释47 【正确答案】
25、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正确的名称应该叫做文学学。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48 【正确答案】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的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49 【正确答案】 寓教于乐说:古罗马诗人兼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他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反映了贺拉斯对罗马国家和奥古斯都的忠诚。在“ 教”与“乐这两者中,他把“教”作为目的、根本,把 “乐”作为手段、工具,而他的所谓
26、 “教”,即是教育人民遵守罗马宫廷的道德规范。显然,贺拉斯的“寓教于乐” 开西方实用说之先河。50 【正确答案】 童心说: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种学说。“童心” 说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 ”去感受世界。他在 童心说一文中指出: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为什么要提出“ 童心说”,作家为什么要有“最初一念之本心呢?这是因为人由儿童到成人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地学习道理、增加闻见的过程。这种道理和闻见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整个社会多数人遵从的东西,是一种没有个性特点和诗性精神的常规、常法、常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云亦云的东西。但又是一
27、个必然的过程,人人都要变成成人,适应社会,这样才能被社会和团体所接纳。然而随着岁月的增长,儿童变为成人,那么他们所积累的闻见、道理越多,其童心的丧失也就越多。所以对于作为成人的作家、艺术家来说,要保持“童心” 、“最初一念之本心”是不容易的。51 【正确答案】 视界融合:这是一个阐释学术语,意思是说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四、简答题52 【正确答案】 文学从诞生的那天起,它的传播就离不开一定的手段与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文学传播方式发生着历史的变化并
28、趋向多样化,由此也引起文学消费的日益大众化与世界化。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1)口头传播方式的特点:它是面对面的直接传播,有利于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口头传播方式主要靠语言进行,部分靠非语言符号如手势、表情、姿态等进行,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复合符号的传播,比文字传播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口头传播方式使传播内容不能以物化形态固定下来,相反,它在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中处于不断的变动、修改、丰富、补充状态。(2)书写印刷传播方式的特点:非直接的单向信息传递。文字符号的单一性与非直观性。书写印刷方式意味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以及彼此地位的不平等,作家处
29、于书写文化的重要位置,而报纸、杂志、书籍的出版者、编辑、评论家则充当着引导读者的角色。(3)电子传播方式的特点:电影、电视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与语言文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同,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53 【正确答案】 文学消费已经包含了文学接受的内容。但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1)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物
30、质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各自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畴,是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整个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文学接受则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主体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角度不同,各自研究的对象与重点会有差异。这就是说,文学消费以生产、产品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为重点,而文学接受则侧重在作品阅读中的感知过程和意义过程,即读者对作品形象及其意蕴的把握与再创造。总的来说,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既有相互联系、打通的一面,又有不能互相替代和差异的一面。文学消费是文
31、学接受的必备条件与初级状态,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现实延伸与高级状态;文学消费包括但并不等于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最终完成与价值实现。54 【正确答案】 所谓“ 接受心境 ,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一般情况下,接受者如果心境不好或不适当,他就不能建立起与接受客体之间的通路,他的审美情感就会受到抑制,接受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具体地说,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接受者的兴趣。(2) 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55 【正确答案】 我们认为,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32、原因如下:(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 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56 【正确答案】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表现形态:(1)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者衰落。(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57 【正确答案】 (1)文学思潮的产生,首先与社会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文学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境况下发展的,作为观念领域的文学思想与思潮自然受到时代诸多文化思想潮流的影响
33、。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的大繁荣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思潮的大变动。胡适曾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不是没有道理的。文学思潮处于一定的时空,它与所处的哲学、道德、宗教、伦理等等观念组成的文化历史背景相联系。可以说文学思潮是一定文化历史语境中的产物,也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彼此互相联系、互为影响。(2)文学思潮的产生往往也是文学自身演进、变化的结果。文学除了外在的历史文化影响作用之外,还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及其内在原因,而且外在的历史文化因素要对文学的发展发生影响,必然要通过文学自身内在各要素的调整和变化来实现、体现。(3)在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学的各个分支之
34、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联为一体的时代,某一文学传统之中的一种文艺思潮的移植也可以成为另一文学传统中的文艺思潮产生的原因。58 【正确答案】 原始思维及其特征是艺术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原始思维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原始人以感知和肖像表达为基本思维方式。这就是说,原始人缺乏抽象归纳的心理能力,其思维是以各种富有情感的、可望可画的、突出细节的原始记忆和表象来进行的。在原始思维中,抽象概念极少,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直观形式和感性表象表达的。(2)原始思维具有我向性思维的特点。所谓我向性,就是思维活动朝向自身,它与现实性思维是对峙的。原始人由于处在主客体(人与自然界)分化的边缘,反映在意识中便缺乏精神的和物
35、质的理性两分法和清晰界限,内在世界的知觉、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形象、属性通常是混为一体的。他们把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想象投射于客体,即认为它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思维主观性。(3)原始思维是一种原逻辑思维。原逻辑即原始逻辑,它是逻辑思维的源头,但在后者看来,它又是非逻辑非理性的。列维.布留尔曾指出,原始思维受神秘的“互渗律”的支配,表现出几乎是不分析的和不可分析的。所有这些特点表明,原始思维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思维,本质上是形象的幻想式的思维,它不仅是原始艺术产生的心理基础,而且使艺术活动成为人类最早的重要精神活动,或者说,使其他的一切精神活动都带有艺术活动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的特点。
36、五、论述题59 【正确答案】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发展的五个阶段是:(1)阶级论典型说建国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人物身上。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2)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做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3)共名说认为典型不仅活在书本上,而且流行在生活中,成了人们用来称呼某些人的“共名”。它是人们自
37、觉不自觉地仿效的榜样,是人物塑造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标志。此说在研究方法上别开生面,不是就典型本身论典型,而是企图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上去判定是否是典型,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共名说对典型的本质缺乏必要的理论概括,仅以是否广泛流传作为判定典型的标准,也未见周密,仅从普遍性判定典型也容易回到类型说老路上去。(4)必然与偶然的联系说此说认为对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仅做静止、抽象的理解,而应深入到比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范畴更深的层次中,即放到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的范畴上来考察。典型之所以具有个性体现共性的特点,其实质正在于在偶然的现象中体现必然性的本质或规律。(5)中介一特殊说此说认为
38、哲学上为了便于解释复杂的事物,往往使用三个概念:个别、特殊、一般。“ 特殊 ”是个别与一般的中间环节,又叫 “中介”,典型就是这个“中介。典型包含有个别的因素,但又不是个别;典型包含有普遍的因素,但又不是普遍;它是处于个别与一般之间的一个特殊层次。逻辑范畴的“特殊揭示了典型的深层本质:典型即“特殊” 。“特殊”对个别而言是本质,对本质而言又是现象;个别对一般而言是远离本质的现象,“特殊” 较之于个别对一般而言,则是更加切近本质的现象。60 【正确答案】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
39、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这是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客观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围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多愁善感” 的性格,就是在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还逼迫
40、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通过岳庙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道”、“ 大闹野猪林”、“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情节,把林冲逼上了梁山。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高尔基的母亲中的巴威尔把法庭变成讲台,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人把监狱变成战场,都带来了周围人物和世界的巨大变化。61 【正确答案】 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尚无定则。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文学象征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1)寓言式象征意象寓言式象征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故事的
41、主旨。寓言式象征意象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有故事情节,哪怕是最稀薄的淡化了的故事情节。此类象征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主要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出现,通过有情节的整体性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例如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通过舞台组接了两对夫妇对面不相识的事,显示了作家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与隔阂的忧虑和思考。这便是一种寓言式象征意象。在20 世纪现代艺术中,通过“现代寓言” 的形式,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很值得重视的象征意象形式。(2)符号式象征意象符号式象征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它以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上来看,不过是
42、一种表意的符号。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抽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中比较发达,而在语言艺术中比较少见。所谓抽象型,是指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而只能借助于某些抽象概念、术语去表达它。例如各国的国旗,各种大企业的商标等。所谓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合而成的,不论在哪一门艺术中都是符号式意象的主要形态。例如李贺笔下的“天马” ,李商隐笔下的锦瑟”。62 【正确答案】 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而且,正确的审美理想总是通过个人因素存在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与人类社会理想相统一的正面素质充分展现出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便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这幅画的最重要特征便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向人展示那被中世纪黑暗岁月所摧残而丧失很久的笑容又回到了人间,那笑容里充满了新时代人物的乐观自信,洋溢着对未来、对真善美的渴望。达.芬奇用艺术形象表明,人已从禁欲主义下解放出来,人不再是徒具形体,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够向人会心地微笑了!由于这幅画充分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所赋予的审美理想,所以蒙娜丽莎成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形象,成了艺术家可以放开手脚颂扬真善美的象征,成了欧洲人结束漫长中世纪痛苦的标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