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技术学名称的创始者为( )(A)闵斯脱博格(B)梅奥(C)斯腾(D)马斯洛2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 )(A)勒温(B)黎维特(C)阿吉里斯(D)闵斯脱博格3 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是( )(A)霍桑试验(B)搬铁块试验(C)砌墙试验(D)马罗试验4 “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是 ( )(A)泰罗制(B)参与管理制(C)终生雇佣制(D)缓慢提升制5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独特性(C)稳定性(D)倾向性6 强调个人争取优胜意识是行为主要内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
2、勒(D)麦迪7 人的知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知觉的(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8 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为( )(A)认知要素(B)评价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9 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需要(B)动机(C)信念(D)理想10 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麦克利兰(D)弗鲁姆11 张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朋友的一句言谈就能引起她思虑很久,甚至产生巨大的情绪冲动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她的性格属于( )(A)情绪型(B)理智型(C)意志型(D)和平型12 阿吉里斯认为,个体的成熟是一个( )(A)社会过程(B)自然发展过
3、程(C)心理过程(D)社会心理过程13 研究表明,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 )(A)绝对正相关(B)绝对负相关(C)倒 “U”型关系(D)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14 工作丰富化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强化理论15 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不包括( )(A)锻炼原则(B)接近原则(C)相似原则(D)闭锁原则16 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1932 年(B) 1958 年(C) 1903 年(D)1912 年17 霍桑试验属于典型的( )(A)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C)调查(D)测验18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 )(A)国富论(B)
4、 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C) 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D)科学管理原理19 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了 14 条管理原则的人是( )(A)亚当.斯密(B)巴贝奇(C)法约尔(D)泰罗20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B)兴趣(C)爱好(D)信念21 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A)类型差异(B)水平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发展速度差异22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 )(A)个别反映(B)整体反映(C)个别反应(D)整体反应2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这说明价值观具有( )(A)独特性(B)个体性(C)群体性(D)社会性24 将巴甫洛夫的
5、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态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凯尔曼(B)英斯科(C)弗鲁姆(D)班杜拉25 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要属于( )(A)社会性需要(B)天然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26 对个体的知觉过程的研究,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的哪个层面( )(A)组织心理(B)领导心理(C)群体心理(D)个体心理27 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属于( )(A)心境(B)道德感(C)理智感(D)热情28 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自我社会管理(B)自我思想管理(C)自我行为管理(D)自我心理管理29 挫折反应个体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A)个体的忍受力
6、(B)个体的智力水平(C)个体的抱负水平(D)个体对挫折的经验30 下列理论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期望理论(B)目标理论(C)挫折理论(D)成就需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31 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A)和谐(B)融洽(C)友爱(D)团结(E)疏远32 下列选项中,可能成为群体规范的是( )(A)法律(B)纪律(C)道德标准(D)风俗(E)习惯33 人际关系的特性包括( )(A)社会性(B)情感性(C)复杂性(D)综合性(E)可变性34 组织行为学家认为,群体的特征应包括( )(A)成员之间相互依附(B)共同规范(C)群体意识(D)共同目标(E)相互影响35 下列属于影响人际关
7、系的因素的是( )(A)主观印象(B)交往的频率(C)相似性和一致性(D)性格和气质(E)距离的远近三、简答题36 目标管理有何特点?37 简述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38 绩效考核中,如何贯彻以激励为主的原则?39 简述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40 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四、论述题41 试述冲突的基本过程。42 试述组织变革的动因。五、案例分析题43 请解释图中各部分内容含义。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偶尔的、
8、一时的某种心理现象,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只有那些一贯的、经常而持久出现的心理特征,才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阿德勒强调个人争取优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动力。他认为,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意识,而不是潜意识。个人不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而且有计划、有方向地追求成就,以胜过他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知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选择性。在同一时刻内,有许多客观事物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不能同时反映这些事物。为了清晰地反映客观对象,人总是主动地或被动地对许多知觉对象进行选择,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知是态度的基础
9、,因为认知影响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和情感从而影响主体的行为意向,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评价。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因为它们是促成行为意向的关键。意向是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它直接源于主体的情感反应。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这种主观状态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欲望。正如恩格斯所言,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认为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来自不同的动机,而不同的动机来自不同的需要。人的主要需要包括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对权力的需要,对于管理者
10、和职工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对成就的需要,因此他的理论常被人称为“成就需要”理论。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组织心理学教授阿吉里斯提出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这种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但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完全的成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管理制度限制了人的发展。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如果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积极,必然会产生高的工作效率或工作成绩。这是一般规律。但是研究表明,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管理学教
11、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研究激励问题的知名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对职务丰富化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约尔在他 1916 年发表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论述管理活动这五种职能的基础上,法约尔提出了 14 条管理原则,即:分工; 权限与责任;纪
12、律;命令的统一性;指挥的统一性; 个别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 报酬;集权;等级系列; 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性的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能力的个别差异,既有质的差异,也有量的差异。质的差异是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早晚两个方面。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简单地说,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3 【正
13、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24 【正确答案】 C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智感,它是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如对难题的钻研、对偏见的鄙视等。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和自我行为管理三部分。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挫折反应的个体差异,由以下原因引起:(1) 个体的抱负水平。(2) 个体的忍受力。(3) 个体对挫
14、折的经验。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和谐、融洽、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程度有差别:如协调、友好、亲密等。32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法律、纪律、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都可以是群体的规范。每一个群体的成员,都必须依照自己群体的规范去思考、判断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33 【正确答案】 A,B,C34 【正确答案
15、】 A,B,C,D,E【试题解析】 群体的特征: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它与组织之间很难以人数的多少来划一界线。群体应具备下列 4 个特征:(1) 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2) 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3) 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我们同属于一群”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之感受;(4) 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35 【正确答案】 A,B,C,D,E三、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近年来的目标管理主要是以长期规划或战略规划为中心,其主要特点如下:(1) 系统观念应用。(2) 参与管理应用。(3) 授权管理应用。(4) 整体观
16、念应用。(5)自评观念应用。37 【正确答案】 (1)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2) 个人能力主义;(3) 软硬结合。38 【正确答案】 在绩效考核中要贯彻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就必须做到:(1) 在考核活动前,考核的目标与标准的设置要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一致。(2) 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感情沟通。(3) 考核的结论还要与奖励待遇切实结合起来,功过分明,奖罚亦应分明,使责、权、利相一致。39 【正确答案】 组织变革与发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其目的有两个:(1) 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 改变成员的行为。40 【正确答案】 (1) 实验研讨阶段;(2) 小组建设和开发;(3
17、) 小组问关系的建设和开发;(4) 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5) 模式的贯彻;(6) 系统评价。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了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这种过程描述了相互作用变成相互冲突时,所出现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把冲突的过程划分为 5 个阶段: (1) 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冲突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产生冲突的必要条件,但这些条件并不一定导致冲突。我们把这些条件概括为 3 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 (2) 认知和个性化。冲突过程的第二阶段是认知和个性化。如果第一阶段中提到的条件对某一方关心的事情
18、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那么,这种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在第二阶段中就会显现出来。只有当一方或多方认识到冲突或感觉到冲突时,前面所说的条件才会导致冲突。 (3) 行为意向。冲突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行为意向。所谓行为意向,是指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做出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倾向。只有判断出一个人的行为意向之后,才能知道他会做出什么行为,许多冲突之所以不断升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对另一方的误解。此外,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他的行为意向。(4) 行为。冲突过程的第四阶段是行为。行为阶段包括冲突双方进行的说明、活动和态度,也就是说,冲突的一方有行为,而对
19、方作如何反应。 (5) 结果。冲突过程的第五阶段是结果。冲突双方的行为导致了最后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功能正常的,即冲突提高了群体的工作绩效;也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即冲突降低了群体的工作绩效。42 【正确答案】 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变化。 (1) 外部环境的变化。 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的现代化,机器越来越多地代替了通常由中层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常规性工作,这就使上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减少,使他们能更多地注意组织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问关系的处理等。技术的
20、进步还对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客观上要求组织不断进行变革。 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价值观也应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竞争的加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组织的生产和经营面临比以往更多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不进行变革,则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国家政策的变化。政府实施新的政策,必然引起组织外部环境的改变,从而客观上要求组织内部也要相应进行变革。 总而言之,一个组织要求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外部环境取得平衡。组织对外部环境无法控制,因此只有从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才能保持与外
21、界环境相适应。 (2) 内部条件的变化。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包括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期望、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当内部条件发生这些变化时,如果组织目标、结构及权力系统与之不相适应,就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一般而言,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组织就应该进行变革。 成员要求在工作中有个人发展的机会,但组织仍然倾向于简单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从而限制了成员的发展机会。 组织成员民主思想增强,要求参与管理,希望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公平待遇,受到尊重,但组织仍然是等级分明、地位差别大,对组织成员进行严格控制。 当组织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增强,通过工作赢得尊重时,组织却仍然只靠奖惩手段推动成员工作。 当组织成员期望
22、从工作中尽快获得当前需要的满足时,组织满足其成员的奖励、晋升等方式却仍然是缓慢的、延期的。 除上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影响组织变革外,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也会促使组织进行变革。五、案例分析题43 【正确答案】 图中模型各部分含义如下: (1) 信息源:是指发送信息的主体。 (2) 编码:是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 (3) 信息: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 (4) 通道:是指传递信息的媒介物。它由信息源选择。 (5) 解码:在信息被接收之前,接受者也须先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理解的形式,这就是对信息的解码。 (6) 接受者:是指接受信息的主体。 (7) 反馈:是指信息从接受者返回信息源的过程。 反馈对信息沟通是否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