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 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犹“频繁” ,多次答案 B解析 佳:佳人,指湘夫人。期:约会。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东汉王逸认为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
2、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风。答案 B解析 “李白”应为“鲍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新乐府 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B.楚辞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 ,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 ;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D.“一剪梅”是词牌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答案 A解析 A 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
3、诗”错, 新乐府是讽喻诗。2二、名篇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恨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妃嫔皆黯然失色的句子是“_,_” 。(2)湘夫人中借秋风木叶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的诗句是“_,_” 。(3)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 。(4)书愤中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明志向的诗句是“_,_” 。答案 (1)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2)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三、古代诗歌阅读
4、(30 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 游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最 堪 笑 ”“羞 自 照 ”是 对 颓 唐 失 意 、 容 颜 苍 老 的 自 我 解 嘲 , 中 间 蕴 藏 着 无 尽 的 不 平 与 感 伤 。B.“谁知得酒尚能狂”表明作者对自己“脱帽向人时大叫”的酒后狂态甚为惊讶,觉得有失体统。C.“逆胡未灭
5、”是作者“心未平”的根源,也是其醉思的核心,由此产生的抑郁悲凉之感贯穿全诗。D.“孤 剑 床 头 铿 有 声 ”移 情 于 物 , 通 过 床 头 孤 剑 发 出 铿 锵 响 声 把 作 者 内 心 情 感 形 象 地 表 达出 来 。E.“打 窗 风 雨 正 三 更 ”以 景 作 结 , 景 中 含 情 。 既 渲 染 了 悲 凉 的 氛 围 , 又 含 蓄 抒 发 了 内 心 的 痛苦 。答案 BC解析 B 项表面上是惊讶自己酒后失态,实际上是透视内心,借酒后狂态宣泄难以抑制的悲愤。C 项抑郁悲凉的感情不仅是“逆胡未灭” ,更是由于报国无门。这种感情并非贯穿全诗,3诗歌前四句的情感是慷慨激
6、昂的。(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主要运用虚实(对比)结合的手法。前四句写自己当年泛游东海、射虎南山的豪壮之举,是虚写;后八句描写自己如今处境颓唐、功业无成的失意之境,是实写。虚实相反相成,对比强烈,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起笔虚写,情感豪迈;后面实写,情感悲凉。这样使得诗歌具有跌宕起伏之美。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题元十八 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 ,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注 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
7、,隐于庐山五老峰下。红踯躅:杜鹃花的别称。千年鹤:据搜神后记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语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首联短短的两句,却写了诗人次第相逢的许多意象,既显得气势阔大,又渲染了庄园的豪华优美。B.颔联是将视线推进到主人溪居的周围,是实写环绕溪居的近景。通过杜鹃、芙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优美境界。C.颈联转入虚写。用“千年鹤”丁令威的典故,显示出庄园的主人是个看破红尘,超然世间的非凡人物。D.“影落杯中五老
8、峰”一句运用拟人手法, “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表现了溪居主人的不俗。E.全诗通过对好友元十八庄园环境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答案 AD解析 A 项中“豪华”理解错误。D 项没有拟人手法,应是神奇的想象。(2)诗的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答:_答案 景物描写的手法: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4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秋风(其二)杜
9、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
10、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答案 CE解析 C 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 “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 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诗人心中的悲苦。(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 “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
11、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四、语言运用(13 分)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增减词语)(4 分)5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诗人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忠诚。(1)以长恨歌为主语:_(2)以白居易为主语:_答案 (1)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
12、忠诚的长篇叙事诗。(2)白居易创作了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及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忠诚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把句子的主干排列好,然后将枝叶部分放到句子的相应位置,注意不要遗漏原有信息。9.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 分);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答案 (示例)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豪情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意义10.在
1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5 分)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_,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_,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开口度越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_。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答案 (示例)作者用什么样的韵脚 韵字开口度越大 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五、写作(60 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因此他认为杜牧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 ,所谓“千里”乃传抄之误。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已学过的诗歌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6答案 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