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轨迹,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一、中国古代农业1.特点:(1)分散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保护,小 农经济是_建立的根本原因。(2)脆弱性:促使统治
2、者实行_政策。,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3)自给自足:是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2.影响:(1)对古代科技发明: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 业生产相关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如农学、天文历法等, 使古代中国的科技具有_的特点。,实用性、实践性,(2)对科技创新: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决定了中 国古代科技长期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如自隋唐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就始终没有革命性突破,而西方在19世纪中期已经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3)对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4)对民族性格:小农
3、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 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_的 民族心理。(5)对习俗:小农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 是男子,成为“_”思想的根源。,狭隘、保守,重男轻女,二、古代传统手工业的特征1.地位: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2.技术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众多领域长期领先世界。先进的手工业产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中外交流中占重要地位。,3.经营方式:存在三种经营方式,即官营手工业、 _、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成就最高;家庭 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民营手工业最 具活力,并能后来居上,进而在其内部诞生出资本主义 萌芽,推动了社会的进
4、步。,家庭手工业,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有草市;从时间上分早市、夜市等。2.商业都会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_和海上丝绸之路 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成为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类似银行的柜坊和类似汇票的飞 钱在唐代已经出现,北宋出现纸币“_”,明朝形成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货币制度。,陆上丝绸之路,交子,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 _,如晋商、徽商等。6.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_ _的压
5、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但政府对商业 的控制逐渐减少,发展艰难而曲折。,商帮,重农,抑商政策,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构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也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考向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及外贸(5年6考)
6、 【再研真题】 1.(2018江苏单科T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解析】选D。由“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 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可知,当时实行“工商食官”,官 方垄断了商业活动;由“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 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知,民间商人 通过纳税的途径取得了合法地位。由此可知
7、,D正确。 题干的材料无法反映政府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商业市镇的崛起是在宋元时期以后,B错误。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显然不符合战国时期的史实,C错误。,2.(2015江苏单科T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解析】选D。“水乡成一市”是指吴江丝织业的繁荣,而非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A错误;“罗绮走中原”是指丝织品的畅销,而非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故B错误
8、;明清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则体现在商品经济繁荣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所以本题选D。,3.(2014江苏单科T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世纪金榜导学号,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选B。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寸 板不许下海”的基本国
9、策。在“海禁”时期,对外贸易 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在沿海倭乱基 本平定后,直到隆庆初年,明政府迫于压力开始部分开 放沿海贸易。从材料中可知,提出开放的大臣是福建巡 抚涂泽民,因此所谓的开放也是在福建一地部分开放,A,错误。对外贸易决策权肯定是在皇帝手中,C错误。D在材料中未能得到体现。,4.(2017江苏单科T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 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 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 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 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
10、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 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 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 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 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
11、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审答模板】析设问,找关键,定点突破!,【考向规律】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影响,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考查是重点,一方面重在考查明清时期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对政治、思想、社会生
12、活、观念等方面的冲击,体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试图扭转一些传统认识,即明清时期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开海政策”,对外贸易不是一开始就“海禁”。,【史识拓展】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及社会风气的影响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3.对绘画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13、的画家和画派。,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5.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观念和社会风气逐渐发生变化,“重农抑商”观念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社会上形成拜金、重商和倡奢等风气。,二、对外贸易由盛到衰1.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 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 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 展,和亚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 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
14、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2.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拓展延伸】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典题精练】 1.(2018南通三模)“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 D.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
15、社会生活,【解析】选D。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故A错误;宋朝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城市的商业活动,但对不法商业会进行管理,故B错误;坊市制度在宋朝全面被打破,故C错误;题干中“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推知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生活,故D正确。,2.(新题预测)明代陆楫在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说道:“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 作者的态度是反对禁奢 作者认为奢侈之风促进经济发展,奢侈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 一定程度冲击了传统的本末观 A. B. C. D.,【解析】选A。材料中作者认为饮食(粮
16、食肉类)的奢侈 消费可以使农民和屠宰者获利,衣服穿着的奢侈消费可 以使商人和手工业者获利,即他认为奢侈消费有积极的 作用,因此作者的态度是反对禁奢,故正确;作者认为 奢侈之风可以刺激消费,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故 正确;明代奢侈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故,正确;作者提倡奢侈消费的思想一定程度冲击了传统的本末观(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故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3.(15分)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某些学者认为,“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
17、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材料二 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 关系的新型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 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 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 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 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材料三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 广结政
18、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 “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 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 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业经营的主要特点。(6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这一观点进行评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世纪
19、金榜导学号,【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 得出商品种类多,根据材料一中“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盐商咸萃于淮、浙”得出经营的地域范围广。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第二步根据材料二、三寻求史实。在论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经营地域范围广,住店经营和流动经营相结合;商品种类多,尤以盐、茶、木等大宗商品交易为主。(6分),(2),【备选训练】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
20、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解析】选B。材料中“州城”与“镇场”在咸淳年间基本持平,故A错误;咸淳年间“镇场”的商税额是“县城”的2倍多,说明镇场兴起很快,故B正确;“宋代”抑商政策不突出,也不会只针对县城,故C错误;坊市界限打破不会只刺激镇场,故D错误。,考向二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5年3考) 【再研真题】 1.(2018江苏单科T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
21、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学科素养】时空观念: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历史解释:理解江南蚕桑业发展对农户生活的影响,【思维脉图】,【解析】选C。由“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可知,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蚕桑的收入是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C正确。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以后,A错误。题干的材料没有涉及农耕技术的情况,B错误。题干的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错误。,2.(2015江苏单科T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
22、“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选B。淮北由唐代“稻垄泻泉声”,北宋的“水阔人间熟稻天” 到1678年的“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沟洫之制,水陆失宜”,体现环境遭破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农田生态的破坏,排除C;D说法绝对,排除;环境破坏多与人为有关,人为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本题间接说明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故选B。,【考向规律】重点考查经济现象与政治、文化及社
23、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告诉考生,经济现象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如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现象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明确其内涵及外延。,【史识拓展】一、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24、。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二、中国古代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
25、荡。,三、明清时期新经济现象及原因1.新经济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2.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3)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出超。(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
26、系。,(5)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典题精练】 1.(2018无锡模拟)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农妇每天纺棉织布,可以到 市场上卖出换钱,可以供给家庭用度,或者交税给政府。 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但是在满 足家庭自身需求之后,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对外有交流, 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27、D。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B;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不具有近代化的曙光,排除C。,2.(新题预测)唐代元稹在织妇词 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 ) 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解析】选A。“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
28、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采取的保护措施,故A正确。,一、宋元时期的市舶司制度1.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国家重视对外贸易,助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突出体现在市舶司体制的完备和官本船贸易体制的确立。,2.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初市舶制度已由唐代中 央临时派遣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使发展为市舶司常设 机构。唐代仅在广州一处设立市舶使之职位,通常由宦 官充任,而宋代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机构的,有广州、 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秀州(今松江)、 江阴、密州(今山东胶县)8处,若包括设置市舶场的澉,浦(今浙江海盐)在内,实际上共有9处之多。宋代市
29、舶司的主要职能是征收税款,处置舶货,办理船舶出港和回港手续以及招徕和保护外商等。当时市舶司的相关规定和举措都有力地保护了外商切身利益,为他们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政治及司法保障,极大地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3.元代关于市舶的制度,“大抵皆因宋旧制,而为 之法焉”。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原南宋市舶官员参 与下,正式制订了市舶法则二十二条,延祐元年(1314年) 又重新颁行。二者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市舶抽分抽 税办法、船舶出海手续、禁运物资种类、市舶司职责 范围以及外国商船的管理办法等。这些规定主要适用,于自行造船出海贸易的商人和“番船”,旨在使海外贸易处于元朝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4.此外,
30、元朝政府还实行过“官本船”的办法,即 由政府资助船只货物,选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所得利润 由官府和商人按比例分成,一般由官府获其大部分利 润 。最初实行这个办法是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元朝政府想用这种办法杜绝民户下海从而垄断海外贸 易的利益,但禁止私商下海之法没有行通,而“官本船”,则一直存在。元代后期,市舶司在一度取消后重新恢复 时,泉州曾“买旧有之船,以付舶商”,这些船当然也成 了“官本船”。拿国家本钱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叫做 “斡脱”。元朝政府设置的发放高利贷机构斡脱总管 府发放给“海蕃市诸蕃者”贷款的利息为八厘,比一般 贷款利息要轻四分之三。由此可见,政府对于海外贸易,采取了积
31、极的推动政策。但也有学者认为,元代以斡脱为代表的特权官商对海商的压迫和侵夺,严重地挫伤了海商经营的积极性,阻碍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二、由“茶业”看明清时期的中西贸易1.在古代各国联系不发达的情况下,茶叶这类依靠 自然优势而获得青睐的产品,必然取得了无可比拟的 “专利”地位。正是它的专有和被需求,导致产出国在 古代世界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在物 质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赚进了大量的白银。而且土壤这,种先天的优势是不可能偷盗的,尤其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还是难以复制的。因此古代社会彼此之间的隔绝、封闭,茶叶生产的这种专利优势也还能发挥一定的效能。但受到茶叶利益的巨大刺激,其他国家也纷纷发
32、展本国的制茶业,并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茶业。,2.依靠自然“专利”和封闭优势虽然获得了巨大 的收益,使传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 在今天中国经济崛起的前提下,得到世人的关注,为人 称道。但是由于这些产品自身的巨大局限性,所以只适 合存在于古代社会封闭的环境中,而且这种发展模式本 身也并不能够完全说明出口国的先进性。尤其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传统技术外传并先后被超越, 而自身对传统的产品的分散经营模式,以及技术革新较 差等因素,导致这些产品的封闭垄断地位丧失;加之中 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业的不重视以及只卖不 买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也使 初级产品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近代科技不断发展,中国,的初级产品自然也就被逐渐边缘化了。因此,在近代科技繁荣的条件下,要想谋求自身的发展,绝对不能以此作为“制胜法宝”,而是要努力掌握核心科技,努力争取进驻世界科技的中心地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