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上起 鸦片战争,下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主要包括晚清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 代社会生活变迁等知识点。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分 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表现,把握中国经济 结构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关系。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特点,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位。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模块的内容全面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一、晚清中
2、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的表现:(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 _开始解体。,自然经济,(2)_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 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2.变动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2)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3)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_,对 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中国
3、_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 现。,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外商企业,经,济结构,民间设厂,资产阶,级,实业救国,张謇,新文化,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兴工业,经济侵略,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欧风美雨”的诱导。列强侵华的同时,将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为社会生活的变迁提供物质基础。(3)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发展工商业;民国政府颁布改革社会生活的政令。(4)各种运动的推动。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直接促进社会生活的
4、变迁。,2.特点:(1)涉及领域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方面。(2)变革进程差异。服饰变革较快,断发运动迅速而彻底;不缠足运动和铁路事业起步早,但进程缓慢;婚丧等习俗变革更为艰难。,(3)地区水平不均。东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变化很快,农村变化极为缓慢。,3.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推动反封建斗争,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3)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使中国文化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考向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5年4考)【再研真题】 1.(2016江苏单科T7)1884年刊行的直隶
5、玉田县 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 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 土志载:“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解析】选B。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不选;材料中“亚谷城村,居民多以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正确;D表述与题意相反。,2.(2014江苏单科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6、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选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B、C和自然经济
7、瓦解无关。,【考向规律】重在考查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表现和影响,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洋务企业的特点等。通过近代的一段原始史料或历史现象的描述创设历史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识拓展】一、近代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 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小农经济解体的 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 沿江地区和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由于中国小农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其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
8、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首先,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其次,小农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2.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外反动势力逐步勾结起来,使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
9、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4.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的阶级(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如地主阶级中有顽固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中有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和民主派),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如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等)。,三、对近代中国多种经济形式的认识1.相互关系:(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其他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瓦解着自然经济,而自然经济的瓦解又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
10、义相互勾结、依赖和相互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依赖性。,(4)新民主主义经济:其发展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阻碍,同时也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2.发展趋势以及政治影响:(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2)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日渐消亡,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彻底终结。,【典题精练】(2018苏北四
11、市模拟)据1882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手工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人和洋人收购的数量比例,排除B;材料反映无锡地区蚕丝出售数量日益增多,价格日益上涨,可知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故选C; D中“已经”过于绝对,排除。,【备选训练】 1.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
12、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经济形态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解析】选A。是指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 但在近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地位较低说法错误,A 错误,符合题意;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是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物质基础,B正确,不 符合题意;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洋务经济,伴随 着鸦片战争而来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对自然经济,起到破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13、C正确,不符合题意;存在的时间是从1927年到1949年,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在抗战时期由于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膨胀起来,D正确,不符合题意。,2.(新题预测)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解析】选B。材料中“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 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
14、、通讯、开 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 术和文化的尝试”表明是洋务运动,其主张在不改变封 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思想极其守旧与材料中“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不符,A错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正确;顽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与材料中“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不符,C错误;材料中“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的尝试”表明没有涉及政治改革,D错误。,考向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年3考) 【再研真题】 1.(2017江苏单科T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
15、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世纪金榜导学号(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选D。具体解析如下:,2.(2015江苏单科T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
16、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选C。1914-1920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 “短暂春天”,材料中火柴业的发展情况反映了民族工 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对民族工业的发展 起推动作用,而非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故A 错误;因为华商投资额的递增,火柴厂数量也在增加,所 以火柴进口量才逐年下降,B因果关系颠倒,故误;1915,年日本向中国递交“二十一条”文件要求,引发国人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与当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支持国货,抵制日货一起推动了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D时间表述有误;火柴业在这一阶段的迅速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
17、工业短暂春天这一特征,所以C正确。,3.(2018江苏单科T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 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 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 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 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
18、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 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 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 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 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 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二,
19、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 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 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 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可知,发展内地军 工企业;由“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 辟航空线”可知,改善交通;由“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 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 元”可知,增
20、加国防建设费用。第二问,由“1935年前 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上,日本发动局部侵华 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政治上,抗日救亡运 动兴起(一二九运动等);经济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第(2)题,由“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 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 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可知,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由“各主要经济管理 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可知,实行统制经济 政策;由“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知,支持民营企业内 迁。第(3)题,积极方面,由“国民政府的抗战准
21、备,在 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由“这一 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可知,促进了 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消极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3分)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3分)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3分),(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
22、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史识拓展】一、综合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5.四个阶段:“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23、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 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
24、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发展趋势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自身缺陷和环境限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三、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方面:(1)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西方侵略客观正冲击了中国落后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自然经济走向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2)政府政策的推动: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民初历届政府出台鼓励兴办实业。(3)民族主义的驱使: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实业救国”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推动民
25、族工业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怀,成为推动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2.不利方面:(1)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发展过程阻力重重。(2)自身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自身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环境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发展缺乏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典题精练】 1.(2018徐州一模)“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
26、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解析】选A。根据“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可知,黄金时代指1903-1912年,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政府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D。,2.(新题预测)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
27、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解析】选D。材料信息不能表明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 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且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业发 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A错误;清政府放宽了民间 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与题 目时间“1892年”不符,B错误;孙中山发展实业的重点 是铁路交通运输业,C错误;材料中1915年“在北洋政府,组织下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说明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D正确。,【备选训练】下图为19221936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
28、正确的是 ( ),A.19221930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 B.19301936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C.19311936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D.19221936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解析】选D。1922193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列强的压制;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民族企业有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纺织企业发展受到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根据以上叙述,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符合题意,D正确。,考向三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29、变迁(5年4考) 【再研真题】 1.(2018江苏单科T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学科素养】时空观念:清末、上海张园 史料实证:解读年画海上第一名园,得出什么结论。,【思维脉图】,【解析】选D。仔细观察画面可知,上面的人物服饰、交通工具等均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D正确。“以形写神”是指在描绘对象逼真的前提下,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气质和风姿,A错误。B错误在于“国民共识”
30、,可以排除。C的“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不符合画面内容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可以排除。,2.(2016江苏单科T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选C。材料中妇女“剪发齐眉”仅仅发生在成 都,并结合所学,民国初期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集中在 大城市,故A错误;男女平等思想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 并没有深入
31、人心,政府认为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俗,不 能体现男女平等,故B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 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从侧面体现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正确;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故D错误。,3.(2015江苏单科T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解析】选C。照片中对疑似者搜身,遛狗者与旁边流浪儿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下层民众因为贫穷而无尊
32、严,C正确; A、B在图片中没有反映,排除;D只能反映第二幅图的内容,不能概括两幅图,排除。,【考向规律】高考重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中的服饰、婚丧嫁娶、社会交往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的进步,近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发展及其时代背景等。重在通过征婚启事、婚俗记载、民谣、打油诗、新闻报道、年画等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史识拓展】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1.从中国史角度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既有“欧风美雨”的影响,也是自身的嬗变的结果。这种吸收和改变,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2.从现代化角度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
33、迁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维理性化相互影响、相互推动。3.从历史巨变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次历史性巨变,都引发了社会生活变迁的高潮。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巨变。,4.从世界史角度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过程,实质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并随着世界发展的方向而改变。中国由被动地学习吸收到与世界同步。,二、近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一方面,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的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
34、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典题精练】 1.(新题预测)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解析】选D。材料民国时期饭店的广告,反映出当时生活方式的西化,与尊孔排外之风无关,A错误;材料
35、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国人的接受程度,B错误;材料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西方饮食文化的地位,C错误;辛亥革命后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可见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D正确。,2.(2018南通调研)“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 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 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 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选A。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
36、消息,传递已较 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 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 边疆的联系在加强,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交通便利有 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无法体现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错误;材料提到信件传递快捷并未涉及电信事业的发展,故D错误。,【备选训练】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 “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 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 C.明确
37、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解析】选C。材料“宣统年间赞助真实立宪”, 表明了改良主义的宗旨,A错误;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 宪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 令偏颇”,可知该报注重对政府立宪的支持,为政府立 宪提供建议,材料没有体现该报舆论监督的功能,B错误; 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可知该报明确了自己的政治导向,为政府立宪建言献策,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C正确;根据材料“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可知该报希望国民能够勇于担责,救亡图存,非引领民间风尚,D错误。,洋务运动与中
38、国近代化1.概述:中国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它开启了中国经济、国防、教育、外交等诸多领域的近代化。,2.表现:(1)经济近代化: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 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都属于使用机器生 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 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 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在洋务派民用工业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近代化。,(2)国防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使用洋枪 洋炮并聘用外国教官训练自己的陆军。1874年,清政府 开始编练新式海军,经十余年的努力,组
39、建了北洋、南 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规模最大。北 洋海军于1888年成军,共有“定远”“镇远”等20余艘 船舰,在旅顺、大连湾和威海卫设有炮台、船坞。这些,新式海陆军虽然因清政府政治腐败而在各方面存在许多弊病,并且在历次抵抗外敌的战争中大吃败仗,但毕竟开启了中国国防近代化的历程。,(3)教育近代化: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 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至1894年,清政府共创办新式 学堂24所。1872-1875年的四年间,清政府每年派出30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7年后,又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 学生分别赴英国和法国学习海军、造船及建筑、法律 等专业。洋务运动在翻译西书方面也
40、取得很大成绩。,当时,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4)外交近代化: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 务事宜。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 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 口岸、公使驻京等。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 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3.局限:从整体角度看,洋务运动也有着极大的局 限性。君主官僚专制制度是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根 本政治制度,它导致政治和社会的腐败,导致周期性的 天下大乱,是中国迈向近代、走向强盛的最大障碍。然 而洋务运动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旗帜,对这 一体制丝毫不做触动。相反,当19世纪中叶这一体制因,西风东渐而面临崩溃时,恰恰是洋务运动通过“变法”为它提供了一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新机制。这种对于君主官僚专制体制的维护,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历史局限。 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整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