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57KB ,
资源ID:91885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18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

1、1专题跟踪检测(十二)(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保定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选 B 材料叙述了美国消费社会降临的原因,并没有涉及经济政策因素,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这种高消费、低储蓄的做法

2、,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 B 项正确;材料“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不属于宗教观念,故 C 项错误;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是题干所述的经济现象,故 D 项错误。21930 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 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 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解析:选 A “1930 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故 A 项正确;新政在

3、 1933 年才开始实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执行于 1933 年,故 C 项错误;仅材料中的两项措施不能说明政府已经全面对经济进行干预,故 D 项错误。3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可见, “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 )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 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 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解析:选 C 整顿银行是让银行停业整顿而非紧缩银根,故 A 项错误;首先整顿银行不能够打击投机,故 B 项错误;整顿银行是为稳定金融秩序,增强信心,故 C 项正确;整顿银行并非新制度,故 D

4、项错误。4.如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罗斯福的花园 。此漫画反映了( )2A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通过B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C “以工代赈”计划实施D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解析:选 C 全国工业复兴法 旨在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对原有的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故 A 项错误;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是 “以工代赈”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以工代赈”的表现而非影响,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复兴计划”“新项目”可知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等新项目,以缓解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工代赈”而非社会保障,故 D 项错误。5(2018滨州期末)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

5、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解析:选 C 材料中讲到以改善普通大众生活为出发点的罗斯福新政却带动了各个阶层的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拉动了大众消费,活跃了市场需求,故 C 项正确。61980 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 1988 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负担 B改善公民住房C缩减社会福利 D加强

6、政府干预解析:选 A 20 世纪 70 年代的 “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英国开始减少国家干预,缩减政府开支,减轻政府负担,故 A 项正确;改革目的不是为了改善住房,故 B 项错误;缩减社会福利是表现,不是目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减少政府干预,故 D 项错误。7(2018太原一模)上映于 1939 年的前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 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解析:选 C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是 194

7、1 年以后,跟 1918 年的台词无关,故 A 项错误;3苏联是在 1922 年建立的,故 B 项错误;1918 年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故 C 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D 项错误。8(2019 届高三绵阳统考)1920 年 11 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 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解析:选 D 1918 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8、归国有,1920年 11 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说明苏俄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故 D 项正确。9(2018怀化三模)苏联自 1928 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 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 1937 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解析:选 C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主要机械已经实现自给,故 C 项正确。10(2018郑州三模)1

9、951 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讯基站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系日趋完备 B工程技术实现自给C易于凝聚全国力量 D商品市场基本畅通解析:选 C 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 A项错误;上百家企业参加地铁的开建并不能说明工程技术实现自给,故 B 项错误;1951 年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上百家企业参与其中这是计划经济的作用,故 C 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市场流通不畅,故 D 项错误。11(2018株洲二模)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

10、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 )A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B认为对农业投资很不够4C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D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解析:选 A 由材料内容可知赫鲁晓夫对无土栽培生产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保持缄默,说明他在反思成本与产出的关系,联系史实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盲目开荒,导致生产成本巨大,故 A 项正确。12下边图表数据摘编自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 。据图表可知,苏联在近半个世纪中( )19291940 年 19511970 年基本建

11、设投资年均增长率 19.9% 9.7%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4.4% 8.7%19661975 年物质消耗年均增长率 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6.7%A国民收入不断下降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斯大林时期综合国力最强D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主流解析:选 D 表格数据都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种高速增长是靠劳动、资本等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取得的,而不是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方式取得的,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

12、,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 ,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

13、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5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4 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1 分)解析:第(1

14、)问第一小问,苏俄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不对经济进行干预”到 30 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从当时苏俄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的形势分析,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分析。第(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二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答案:(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

15、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 ,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4(2019 届高三河南中原名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

16、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阿诺德 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12 分)6解析:材料观点是经济的盛衰主要是“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可以选择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与经

17、济危机周期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不会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也可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与苏联的经济危机的关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过分强调通过对农业的剥削完成资本积累,进而酿成民生问题和社会危机。总之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 世纪

18、20 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 ,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示例二:观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