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9 ,大小:525.50KB ,
资源ID:91895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189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课件.ppt

1、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是全国高考命题中的高频区域。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的思想等。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本课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阶段,考点内容较少,20

2、09年以来在全国卷中还未单独命题,值得关注。从其他各地命题来看,主要推测考向有对董仲舒的新儒学含义的理解、儒学的地位等。 3.宋明理学:是近几年高频考查区域,近五年来只有2011年没有命题。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务必在复习迎考中加强理解和关注。主要推测方向有三教合一与三教并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理解、对理学的认识等。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2011年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预测是明年的首选命题范围。复习迎考时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主要推测考向有明清时期儒学大师(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主张及对其的认识和评价。,第二部分:近年考题

3、及高考分析,1.(2018北京卷文综历史,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

4、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8新课标卷文综历史,1)墨子中有关“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

5、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8天津卷文综历史,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

6、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错;依据已学知识,“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错;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错。,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8新课标卷文综历史,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

7、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B、C。,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

8、17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

9、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A. B. C. D.【答案】 C 【解析】 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不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正确;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百家争鸣开始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春秋

10、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也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受破坏;“士”阶层崛起。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 文化上:“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受到良好教育的士人阶层不断壮大。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主要学派 (一)儒家学派 1.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1)政治思想:提出“仁”(仁者爱人)与“礼”(克己复礼)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11、,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伦理观:“性相近” (4)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5)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1)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3)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评价“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12、。 “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

13、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道家思想 1.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 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

14、相同的),如庄周梦蝶。 “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政治思想鄙夷权贵,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墨家思想: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思想主张:“兼爱”(无阶级差别的爱,当时不能实现)、“非攻”、“尚力”、“节俭”、“尚贤”。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

15、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四)法家思想: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思想主张:主张法(法律)、术(权术)、势(势力)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社会影响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这

16、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思想、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例题】 1.(2016新课标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C 【解析】 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

17、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排除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书埋藏起来,排除D。,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解

18、析】 根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2014高考山东卷)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

19、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 A 【解析】 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阶层,其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答案为A项,其他选项错误或不恰当。,知识清单二:汉代儒学的新发展成为正统思想,一、汉初:实行黄老之学。表现为:政治上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经济上休养生息。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新儒学特点:外儒内法)1.背景:经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汉武帝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20、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2.理论来源: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道、法、阴阳家理论而形成。3.主要内容: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仁、智、礼、义、信)为内容的新的道德标准。4.影响:汉武帝接受其主张,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独尊儒术”又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各家学派的消亡。,知识清单二:汉代儒学的新发展成为正统思想,【例题】 1.(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

21、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显然是主张牺牲民来满足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B项;A项错在“全部”;C项中“仁爱”与D项中“德治”材料中均没有体现。,知识清单二:汉代儒学的新发展成为正统思想,2.(2013福建高考,

22、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且由“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其治国理念是上下相安利国益民,因此A符合题意。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材料内容从两方

23、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故选A。,知识清单二:汉代儒学的新发展成为正统思想,3.(2013年重庆高考,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糅合,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的题干可知该位学者把包括“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糅合,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选项中:A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他的思想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成分;B孟子不符合题干要求;D朱熹利用理学体系维护君主专制,但也没有神化专制的理论;C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

24、思想,利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1.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以及儒学自身的问题,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隋唐以来,社会上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发展。 2.含义:儒学吸引佛、道思想,逐渐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为理学。3.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2)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个人的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原则,当个人欲望与天理发生矛盾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25、” (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3)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其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明初更是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4.陆王心学(1)代表:陆九渊(南宋)、王守仁(明代)(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3)阳明心学: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特别强调“知行合一”。5.评价: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

26、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它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社会责任感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但理学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己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例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

27、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为C项。,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2.(2014新课标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28、。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实践。A项表述不完整,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要求。故选D项。,知识清单三:宋明理学的形成,3.(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

29、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没有直接关系。,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一、时代背景 1.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阶层不断壮大。另一方面,统治者依然固守传统的抑商政策。(根本原因) 3.思想上: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保守,“三纲五常”扼

30、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因循守旧。 4.外因: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二、代表人物 1.李贽(明朝人):作品焚书藏书 (1)主要思想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民本思想。 主张“革故鼎新”。,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2)对李

31、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他们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其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2

32、)各自特色: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中国启蒙思想之父”) 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的主张,让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启蒙精神(清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 A.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B.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 A.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B.提出“理在气中”,批判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观点。

33、 C.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3)评价: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经世致用,对当时的旧思想产生了冲击,对后世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批驳继承明清。,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

34、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例题】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

35、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 C 【解析】 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2.(2014全国大纲卷)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

36、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D项本身错误。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故答案为C项。,知识清单四: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3.(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

37、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李贽的思想虽然也主张发展个性,但是其目的是批判儒学的僵化,同时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中国尚未产生新兴资产阶级,故选C。,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一、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待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

38、,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学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遭受秦代“焚书坑儒”灾难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董仲

39、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第四

40、部分:重难点精讲,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3)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41、,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共同点:内容相同,都继承孔孟“仁”“礼”思想,都认为“理”是万物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影响相同:都压制了人的自然欲求,都维系了封建专制统治。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就是“理”;“求理”的方法不同。理学通过“格物致知”以知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则通过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归良知而成为圣贤,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三、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和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1.共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都对旧有的思想体系进行批判。2.不同点:明末清初

42、的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的学说,冲击了旧的思想体系,对后世思想的发展起了启蒙作用。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未能产生能够推翻旧制度的资产阶级,所以中国明清的启蒙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提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等主张,推动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3.出现这些不同点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从而使社会革命的条件差异巨大,如中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未能产生领导社会革命的新的阶级。而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东西方君主专制的程度差异

43、较大。如中国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而西方君主专制的程度相对较弱,许多国家都有议会决策的传统。,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解析】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

44、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实行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2.(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解析】 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

45、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A项正确。B、D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材料未体现。,第五部

46、分:巩固与提升,4.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法观念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答案】 D 【解析】 从时间上判断,程朱理学在宋朝以后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阻碍自由思想的流动,把中国文化长河变成了一潭死水,一个发酸发臭的“酱缸”, 故答案选D 项。A项是在西周时期实行;B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措施;C项是唐代思想界的变化。因此A、B、C三项均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符。,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 )A.主权在民 B.君民平等 C.反对君主专制 D.实行君主立宪,【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时空和黄宗羲的主张。A、D两项明显不符合黄宗羲的主张,属于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因此A、D错误。题干中“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早期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