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倒计时第 3 天1(2018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列有关中学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卡诺氏液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如果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实验,可以用碘液做检测试剂C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糖时,必须要将 A 液和 B 液先临时混合好才能使用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健那绿作为染色剂解析:选 D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本实验的染色剂为改良苯酚品红染液,A 错误。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结果两个装置均无淀粉,加碘液后均无蓝色,因此不能用碘液来做检测试剂,B 错误。检测
2、还原糖采用斐林试剂,且甲、乙液现配现用,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必须先加 A 液,再加 B 液,C 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线粒体,且无叶绿体,不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健那绿会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D 正确。2仙人掌生长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特征。如图表示仙人掌在24 h 内,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B白天蒸腾作用强,散失的水分多于夜间C白天可以进行光反应,但不能从外界吸收 CO2D夜间同化 CO2,所以暗反应只在夜间进行解析:选 C 据图分析可知,仙人掌在白天和夜晚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白天气孔导度小,说明其蒸腾作用不强;白天光照强,可以进行光反应,但是气孔导度小(为 0),不能从外界吸收 CO2;暗反应包括 CO2的固定和 C3的还原,其中 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因此暗反应在白天也进行。3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得知,有一种遗传病由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只有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时才不患病。若已知2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5 号和 6 号生育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9/16。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1 号和 3 号的基因型可能相同B3 号和 4 号所生的后代也可能患病C8 号是杂合子
4、的概率为 3/7D7 号与基因型为 aabb 的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 5/9解析:选 C 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A_B_,2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故 2 号的基因型为 AABB;5 号和 6 号生育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9/16,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判断出 5号和 6 号的基因型均为 AaBb,故 1 号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 或 Aabb;由于 3 号和 4 号均患病,后代 6 号不患病(A_B_),故 3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B_或 A_bb,因此 1 号和 3 号的基因型可能相同,A 正确。3 号和 4 号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_(A_bb)和 A_bb(aaB_),
5、二者的后代也可能患病,B 正确。8 号患病(5 号和 6 号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7/16),其基因型有 5 种可能,分别为: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2/72/74/7,C 错误。7 号的基因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产生基因型为 AB 配子的概率为 4/9,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4/9,故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14/95/9,D 正确。4(2018天津高考)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 XY,雌株为 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
6、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选 C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 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
7、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 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 X 染色体或 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 XX 或 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XX、YY,C 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3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5(2019 届高三北京朝阳区模拟)下丘脑的 CRH 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一种含 41 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
8、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 CRH 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 CRH 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BCRH 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C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D可以通过调控 CRH 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解析:选 A 由题意知,下丘脑的 CRH 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类似。
9、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A 错误;CRH 是一种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通过胞吐释放到内环境,B 正确;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减少,C 正确;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使 CRH 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 CRH 分泌增多,诱发抑郁症,故可以通过调控 CRH 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D 正确。6(2018江苏高考)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选 B 农田的存在,使得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所以有利于保护该松鼠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但是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松鼠的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7. 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 1/10 是沙漠,还有 43%面临着生
11、态 类 题 目 沙漠化的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是造成沙化的原因之一,常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 ,此过程进行的是_演替;现在通过植树造林,将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沙丘上4进行的是_演替。我国通过“飞机播种造林” “沙漠边缘人工推进”等方式逐渐控制沙漠的蔓延,甚至减少沙漠的面积,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为了解决沙漠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采集各地树种支援沙漠的改造,你_(填“赞同”或“不赞同”)这种措施,原因是_。(2)沙漠中有一种神奇植物复活草,即使丧失自身高达 98%的水分,仍可顽强生存数十年。沙漠多风的环境可将收缩成球形的复活
12、草散布到沙漠多处,并生存繁殖,同时固定周围沙粒,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_。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复活草惊人的储水力与糖基海藻糖有关,研发出化妆品,这体现了复活草的_价值。(3)沙蜥是沙漠中常见的动物,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若各类昆虫同化的能量为 a,沙蜥摄入的能量为 b,沙蜥粪便中的能量为 c,沙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昆虫沙蜥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100%。蚂蚁被沙蜥捕食时会释放一种告警外激素,使周围的蚂蚁纷纷逃避,这属于_信息传递。解析:(1)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会造成沙化,此过程保留有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通过植树造林,将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该过程的起点没有土壤条件,沙
13、漠中的沙土也没有植被的繁殖体等,该过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弃耕的农田植被的恢复等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全国各地不同的植物适应的环境不同,不一定都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2)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这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适应了沙漠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利用复活草的糖基海藻糖研发出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直接价值。(3)沙蜥同化的能量沙蜥摄入的能量沙蜥粪便中的能量 b c,沙蜥以各类小昆虫为食,所以昆虫沙蜥的能量传递效率(沙蜥同化的能量/各类昆虫同化的能量)100%,即( b c)/a100%;蚂蚁被沙蜥捕食时释放的告警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答案:(1)次生 初生 速度和方向 不赞同 全国各地的植物种类多样,不一定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2)共同进化 直接 (3)( b c)/a 化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