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部分 考前策略指导2高考语篇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处理信息和分析鉴赏的能力。做这些选择题,可分“读选项,标敏感点寻区间,检索原文细思考,相互比对定错因,做出判断”4 步走。 “读选项,标敏感点”及“寻区间,检索原文”(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不难,关键在于第 3 步和第 4 步,作答时重点看选项对原文信息的表述、对思想内容或手法的鉴赏与原文是否一致。考前再品系统答题思维踢好临门一脚应用(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学批评的“远”和“近” ,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远” ,指评论者与作家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葆有客观性
2、;“近” ,指与作品文本距离贴近一点,回到作品本身,回到阅读和文本细读上来。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颠倒了这两点:距离作家太近,距离作品太远。前者表现为与作家熟,下笔只有褒扬甚至溢美之词。各类文学新作研讨会,往往是这一现象的放大镜和聚光灯。专业研讨本是检视和修正创作实践的重要环节,是评论者和创作者沟通的桥梁,遗憾的是,许多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助长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另一方面,文学批评距离批评文本过远。上世纪 80 年代,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虽有建设性意义,但导致批评理论西化严重,许多批评者习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批评与文
3、学本体关系松散。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学界呼吁批评回到文学创作本身。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就是要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如陈晓明用 8 年时间完成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此外,一些作家也拿起批评之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进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他将原文细节不断放大并定格,帮助粗心的读者捕捉到原著的内在精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的批评3文章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
4、的批评实践给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甚至可以给专事批评者以启发。他们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别开生面,富于可读性和启发性。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可以说,对“远” “近”的把握与掌控,既体现文学批评者自身专业素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直观写照:距离作家过近,难以“出乎其外” ,造成把握失准失误;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 ,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职业判断失焦。文学批评家要用好手中这支笔,切实推动文学创作繁荣发展。(摘编自刘艳文学批评的“远”和“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A文学批评的“远”是指态度上葆有客观性, “近”是指方法上回到作品本身。B用西方文学理论解读当代作家作品,导致了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的关系松散。C作家的批评文章虽然存在不合常规套路等弱点,但仍然给专事批评者以启发。D文学批评不能把握好“远” “近” ,就难以“出乎其外” ,又“入乎其内” 。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第一段:“文学批评的远和近 ,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远 ,指评论者与作家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葆有客观性;近 ,指与作品文本距离贴近一点,回到作品本身,回到阅读和文本细读上来。 ”原文中的“文学
6、批评的远和近 ,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不能理解为文学批评的“远”是态度问题, “近”是方法问题。定错因,做出判断曲解文意,该项错误B 项第二段:“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虽有建设性意义,但导致批评理论西化严重,许多批评者习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关系松散。 ”从原文看, “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关系松散”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的外在表现,而非结果。定错因,做出判断强加因果,该项错误C 项第三段:“他们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别开生面,富于可读性和启发性。 ”原文中的“往往”表明不是全部,选项少了“往往”修饰,范围
7、扩大了;“不合常规套路”文中未表明是弱点,但选项中4用“虽然但是” ,基本否定了“不合常规套路” 。定错因,做出判断曲解文意,该项错误D 项第四段:“距离作家过近,难以出乎其外 ,造成把握失准失误;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 ,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职业判断失焦。 ”选项将这两个方面整合后,表意没有改变。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1 题的题干要求通常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类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改动方式: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或换。设误类型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强加因果、关系混乱等。比对方法将选项回
8、归原文,细细比对词语,或比对关系。设误选项中,最为明显的是变动后意思绝对化;解答该题时,可以先筛选标疑绝对化选项,对其做出预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阐释论题之后,主体部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阐述论证。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点问题,并阐述了这两点问题的成因和危害。C文章第三段阐述作家的文学批评实践,旨在阐明作家的文学批评已回归文学本体。D文章结尾阐明文学批评家要把握好“远”和“近” ,以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第一段中心句:“文学
9、批评的远和近 ,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 第二段中心句:“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颠倒了这两点。 ” 第三段中心句:“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学界呼吁批评回到文学创作本身。 ” 第四段中心句:“文学批评家要用好手中这支笔,切实推动文学创作繁荣发展。 ”是在提出并阐述论题;是在分析问题;是在解决问题。选项对文本论证思路的分析,符合原文思路。5B 项“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颠倒了这两点。 ”“许多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助长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 “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 ”“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 ”“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关系松散。 ”指出了两点问题;分析成因;指出危害
10、。选项对第二段论证内容的分析正确。C 项“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 ”“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如陈晓明用 8 年时间完成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 ”例证作家的批评实践;旨在阐明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的可行性。选项对论据使用的分析不当,认为“作家的文学批评实践,旨在阐明作家的文学批评已回归文学本体” ,不符合文意。定错因,做出判断对论据使用的分析不当,该项错误D 项“对远 近的把握与掌控,既体现文学批评者自身专业素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直观写照。 ”“切实推动文学创作繁荣发展。 ”是文本的论
11、点所在。选项对论点的阐述,符合文意。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2 题,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实质上是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个性的理解和分析。设误类型对论点(分论点)概括不当、对立论前提分析不当、对论据使用的分析不当、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分析不当、对论证方法辨识错误、对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分析不当等。标画比对解答题目时,标画选项的关键点(敏感点),即直接点明有关“论点(观点)” “论据”“论证(方法或思路)”的词句或阐释它们的相关内容;然后,回归原文细细比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评论者如果距离作家适当“远”一点,下笔评论时就能
12、褒扬得当,葆有客观性。B研讨会如果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就难以帮助作家修正创作实践,提高创作水平。C评论者只有距离文本更近一点,才有利于捕捉文本的内在精妙,重建批评生态。6D作家积极地介入文学批评实践,能启发专事批评者通过文本细读回归文学本体。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第一段:“远 ,指评论者与作家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葆有客观性。 ”由原文“才”可知,距离作家“远”一点是葆有客观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选项成为充分条件,不符合文意。定错因,做出判断选项内容间的条件关系不当,该项错误B 项第二段:“许多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
13、助长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 ”选项“如果就”条件关系的表述,符合文意。C 项第三段:“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就是要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 ”选项对贴近文本的重要性用“只有才”必要条件关系的推断,符合文意。D 项第三段:“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践给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甚至可以给专事批评者以启发。 ”选项对作家积极地介入文学批评实践意义的阐述,符合文意。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论述类文本阅读第 3 题,通常考查观点推断,主要
14、是根据段意、主旨推导相关的结论;有正向推导和反向推导,而正向推导更多一些。设误类型选项部分内容本身在原文无依据,选项内容间的假设、条件、目的关系不当,选项中的结论推导牵强或错误,依据原文的趋势预测不当,等等。标画比对,分析排除(1)标画的关键点主要是逻辑关系词、 “条件” “原因” “结论”方面的内容。(2)用“三法”准确排除:一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分析假设、条件、目的关系是否成立;二看结论表述,比对原文,分析“条件” 、 “原因”和“结论”是否成立;三看趋势预测,比对原文,分析推导是否合理。应用(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7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南方都市报记者只
15、花了 700 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网吧上网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工作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
16、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 ,2016 年 12 月 14 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20152016 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图2016 年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图(源自补天平台2016 年网站泄漏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材料三:2016 年 6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 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
17、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8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 ,2017 年 8 月 30 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补天平台的数据,2016 年可泄漏个人信息条数为 60.5 亿,与 2015 年相比呈上升趋势。B相比 2015 年,2016 年可致个人
18、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C2016 年网站漏洞和可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 5 月均达到最高值。 D2016 年 5 月至 7 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 月至10 月呈负相关。 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图表)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材料二中的“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漏情况对比图”显示,2016 年可泄漏个人信息条数是 60.5 亿,2015 年是 55.3亿,2016 年与 2015 年相比呈上升趋势。选项中的陈述及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符合图表内容。B
19、项材料二中的“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漏情况对比图”显示, 2015 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是 1 410, 2016年是 359,呈下降趋势。选项说“漏洞数量下降”符合图表内容,但是,选项认为这种情况“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这一信息不符合图表内容,图表中没有显示“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定错因,做出判断曲解文意,该项错误C 项材料二中的“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图”显示,2016 年网站漏洞数量和可泄露个人信息条数在 112个月份起伏不定,二者在 5 月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 81 个和 18.5 亿条。选项分析的“呈起伏不定的状态”和“二者在 5 月均达
20、到最高值”符合图表内容。D 项材料二中的“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图”显示,2016 年 5 月选项分析的正负相关,符合图表内容。9至 7 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泄露个人信息条数都下降,呈正相关;8 月至 10 月,网站漏洞数量上升,可泄露个人信息条数下降,呈负相关。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带有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 1 题,常以解读材料中的图表为主,考查的图表多是以分析数据为主的柱状图、饼状图、表格、曲线图等。设误类型陈述的对象及相关信息不符合图表内容,由图表相关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图表主题。读图比对此类题中比对的关键点是图中的数据、数据变化的趋势、图表下方的“注” 。要紧紧
21、抓住“数据”这个核心来比对区分,比如数据统计的对象、数据的大小变化、数据间的比值等。柱状图要着重分析比对条柱的高低显示的数据比例,饼状图要着重分析比对各项目所占图形比例的大小,表格要着重注意比对横向、竖向数据的差别,曲线图要注意分析比对曲线的发展趋势和曲线的交叉节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B缺失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给“互联网”有效发挥作用和国家推动“互联网”的战略带来隐患。C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D材
22、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材料一第一段:“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选项中的前一个分句与原文一致;后一个分句的表述是命题10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者的主观臆想。定错因,做出判断无中生有,该项错误B 项材料一第三段:“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 ”“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
23、略不利。 ”选项对“缺失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危害性的表述,符合文意。C 项材料三第二段:“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选项前一个分句符合文意;后一个分句中的“完全消除网络乱象”不符合文意。定错因,做出判断说法绝对,该项错误D 项材料一:主要是阐明信息泄露的危害。材料三:侧重阐明实施实名制的好处。选项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与原文一致;对材料三内容的概括有误。定错因,做出判断曲解文意,该项错误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的第
24、 2 题,侧重考查对文本综合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选项涉及的内容区域有一定的跨度,即命题者对文本多点(多区域)信息的概括。设误类型以偏概全、曲解文意、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夸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说法绝对、因果混乱等。比对判断与原文内容比对时,注意“问三问”:内容有无篡改?有无混淆逻辑?有无主观臆想?即仔细查看选项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在选项中加入了命题者主观臆想的内容,等等。应用(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例 3 文本见 P18 第一题明年还种棉花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5、3 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棉花成熟时裂开的景象,同时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桂枝的动作和心理,表现了她因担忧没有足够的晴朗天气晒棉花而焦急的心情。B “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桂枝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种棉花很麻烦,拖的时间也长,而种玉米可用机械收割,方便得很。C小说中的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一方面交代了桂枝焦急盼望连婶和明年再也不种棉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桂枝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D小说结尾交代,桂枝决定“明年还种棉花” ,主要是因为连婶家境不好,需要帮助;并且,桂枝曾顺着连婶的心意答应再种棉花,不能失信。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
26、A 项第段:“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 第段:“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选项包括三项内容:陈述的描写景象与原文一致;指出的“动作和心理”的艺术特色与原文一致;分析的人物的焦急心理也符合文意。B 项第段:“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 ”选项是对桂枝“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的原因的分析,符合文意。C 项第段:“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 第段:“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几千斤棉花里寻
27、不出半片叶子。 ” 第至段:“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选项中“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 ,与原文三个部分的补叙内容一致;选项中对补叙这一艺术特色作用的分析也符合文意。D 项全文内容: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不像以往那么迫切需要帮助,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棉花” ,突出表现了她在感情上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选项中的“需要帮助”和“不能失信”与原文不符。定错因,做出判断情节(事实)分析不准,该项错误12求
28、同存异个性谨记1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的设置规律和设误类型:设置规律角度 小说 散文设误类型人物形象概括评价人物、事物形象概括分析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评价形象不准情节概括分析 事实陈述 情节(事实)分析不准环境概括分析 场景分析 环境(场景)特点概括不准、作用分析不准情感主旨概括 错误解读情感主旨相关内容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定位不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无中生有、错判手法、手法作用分析不准艺术特色 结构思路技巧 思路解读不准、思路安排效果分析不当2该题中的关键点或是相关内容,或是艺术特色,或是二者兼而有之。3细心比对选项关键点和原文对应内容,看二者是完全一致,是部分一致,还是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29、,进而选出答案。应用(四)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例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 ”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世宗再
30、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刺史唐景思死焉,团练使郭廷谓以城降。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宋初,加检校太师。岁余,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
31、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13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选自宋史赵赞传 ,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赞聪慧过人,深受明宗喜爱。曾与明宗的孙子、外孙石氏一起被教导培养,明宗称赞他是个优秀的人才;赵赞幼年就诵读了很多书。B赵赞沉稳持重,能够独当一面。世宗曾留赵赞与其他将领分兵围攻寿春,其他将领战事大多不利,而赵赞从秋到冬无一败绩。C赵赞有勇有谋,作战身先士卒。他诱敌深入,借濠人突然焚桥的机会设伏一举歼敌;面对强敌亲自督战,身受重伤仍继续奋战。D赵赞体恤百姓,治事宽严有
32、度。他担任保信军节度时取缔苛政,务求宽大为怀;镇守延州,抵达州境,羌、浑百姓都为之顺服。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 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 ”选项对赵赞幼年聪慧、读书的陈述以及明宗对赵赞的评价,符合文意。B 项“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 ”选项通过赵赞作战不败的表现来评价他“沉稳持重” “独当一面” ,符合文意。C 项“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
33、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 ”原文说的是,逢久雨不停,淮水上涨泛滥,濠人图谋乘小舟烧桥,赵赞侦察得知此事,在桥下设伏兵,并不是“诱敌深入” 。定错因,做出判断无中生有,歪曲事实,该项错误D 项“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 ”“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选项通过赵赞担任保信军节度、镇守延州抵达州境时的表现来评价他“体恤百姓”“治事宽严有度” ,符合文意。参考译文:赵赞字元辅。本名赵美,后来改为赵赞。父亲赵延寿,娶了明宗之女兴平公主。赵赞从小就很聪慧,明宗非常喜爱他,将他与
34、自己的孙子、外孙石氏一起教养在六宅。空闲的日子,就观察他的十几个孙子,看到赵赞说:“这个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赵赞七岁时便能14背诵二十七卷的书,参加了童子科的考试。世宗南下征伐,先派遣赵赞率领军队巡视警戒寿州城外。世宗返回京城,留赵赞与诸将分兵围困寿春,赵赞独自负责东面。诸将作战大多不利,唯独赵赞谨慎稳重,自秋到冬不曾失败。等到接受诏命转移军队时,零碎的木料砖瓦,都装车运走,城中的人没有敢轻视他的。正值吴派遣猛将鲁公绾统率十余万人沿淮河逆流而上突然到达,跨越山岭建立营栅,倚靠肥水,俯瞰城中。当时大军已经解围,赵赞与大将杨承信率领轻骑兵切断吴人运粮的道路,又独自率领所辖军队打败鲁公绾的大军,被
35、飞来的乱箭射中。世宗第二次征伐寿春,命令在涡口造桥,以打通濠、泗两河。命令骑帅韩令坤监管这项工程,让赵赞辅助他。逢久雨不停,淮水上涨泛滥,濠人图谋乘小舟烧桥,赵赞侦察得知此事,在桥下设伏兵。濠人果然到来,赵赞下令用强弩密集发射,杀死和俘获很多(濠人)。到世宗转移兵力奔赴濠时,用牛皮蒙成大盾攻城,赵赞亲自监督作战,箭射在头盔上,虽受重伤,但还在努力作战,于是攻取了濠人的羊马城。刺史唐景思战死,团练使郭廷谓献城投降。世宗下诏褒奖赞美赵赞。淮南平定,(赵赞)因为战功多,被授保信军节度。赵赞入朝处理事务,全部去除苛政,追求宽厚简易,居民为此感到方便。宋朝初年,加官检校太师。过了一年多,改镇延州,接受密
36、旨允许先行事后上报,将要到达州境,在前后分别设步兵、骑兵,绵绵不绝,树林草丛之间,远远望得见旌旗,所辖羌、浑族人前来迎接,没有不顺服的。开宝二年,太祖将要讨伐晋阳,又任用他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皇上迫近城下,分开军队驻于四面,赵赞扼守西侧。并州军趁昏暗冲出城门偷袭赵赞的营垒,赵赞率领众人攻击他们,(敌军)很久才退去,弓箭射穿了他的脚部。太祖多次慰劳问候,赏踢良药给他敷用。太宗即位,进封他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前来朝见,还没有见到皇上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五岁。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A、B、C、D 四个选项,涉及四个不同方面的内容;主要从时间、
37、地点、人物、事件、业绩、评价、因果关系、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难解词句等角度设误。比对方法(1)宏观上,重点比对选项的分析部分。(2)微观上,重点比对以下特点: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比对时间,防时序混乱;比对关键词,防望文生义;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比对关系,防关系混乱;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语,防以偏概全。应用(五)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例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午 枕 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 向此留。15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 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 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
38、: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q),倾斜、歪向一边。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D “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解答示范 (“读选项,标敏感点”见波浪线标注部分)选项 寻区间,检索原文(明诗意) 细思考,相互比对A 项“百年春梦去悠悠”
39、 ,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诗人要表达的是午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梦里却像经历了百年一样。选项对首句内容的赏析,符合诗意。 B 项从注解看, “吹箫”用典,这里泛指神仙道术。“不复吹箫向此留” ,是说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首联两句以叙事点题,表面写对梦境的依恋,实则借梦境以寄慨,表现对现实的失望。选项对首联用典手法的赏析正确,但对侧面所寄托内容的赏析不符合诗意,没有结合注释及后面几联的内容来全面了解。定错因,做出判断曲解诗意,该项错误C 项颔联写野草“自花还自落” 、鸣鸠“相酬” ,是拟人手法,写出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选项对颔联所用手法及其表达内容的赏析,符合诗意
40、。D 项“旧蹊埋没开新径” ,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以“新叶” “陈叶”作比,也阐释了同样的道理。选项对王诗、刘诗中的诗句的比较赏析,符合诗意。求同存异个性谨记16题型特点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考查“赏析”的落脚点仍然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 4 大考点,只不过是由主观题形式转换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设误类型 望文生义、曲解文意(诗意)、无中生有、说法绝对、胡乱联系等。比对方法标画关键词:形象(人、景、物)概括分析词、语言风格词、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词、题目
41、含义词、情感词等。与原诗比对时,关注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是否恰当,重点诗句的赏析是否准确,表达技巧的判定及分析是否正确,情感内容的判断分析是否妥当。现代文阅读中,对信息概括 归纳 能力的考查,是高频考点,也是保分考点,而“概括提炼法”是解答此类题的金钥匙。 “概括提炼法”顾名思义可分为 2 个步骤,1找全找准信息进行概括,确保答题要点不遗漏;2 对要点进行归纳提炼,确保答题要点不重复啰嗦,做到表达有序,层级清晰。考前再品系统答题思维踢好临门一脚应用(一) 非连续性文本概括分析题例 1 (2018全国卷)文本见 P81 第三题。在 “互 联 网 ”的 影 响 下 , 图 书 出 版 业 发 生 了
42、 哪 些 转 变 ? 请 简 要 概 括 说 明 。 6分 解答示范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答案要点17(1)“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1)(2)合并,从数字化转型方面谈转变。材料一(3)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3)从与新媒体融合方面谈转变。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材料二(4)图表一显示,实体店的销售额仍保持较高数值。(5)图表二显示,网店销售额出现较迅猛的增长势头。材料三(6)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
43、营销模式产生巨大的效益。(4)(5)(6)合并,分别从传统营销赢利和新模式营销赢利方面谈转变。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7)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材料三 (8)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7)(8)合并,分别从内容传播和从信息获取方面谈转变。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非连续性文本概括分析题,信息一般来自多则材料,故须从多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炼出信息后,要分层整合信息,避免重复混乱,注意分条作答。应用(二) 小说情节概括题例 2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 194
44、4 年的 8 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18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
45、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
46、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
47、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19霍夫曼一
48、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21 (有删改)请 围 绕 主 人 公 贝 尔 蒂 梳 理 文 章 的 基 本 情 节 。 4分 解答示范思考角度 回归原文,逐一检索信息合并同类,逐一概括提炼开端(段)“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 “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 ”贝尔蒂俘敌。发展(段)“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贝尔蒂护敌。发展(段)“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贝尔蒂被俘。高潮( 段)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 ” 贝尔蒂脱险。结局( 段)21 “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贝尔蒂赴死。求同存异个性谨记题型特点 小说情节概括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情节的梳理能力和内容的概括能力。情节梳理寻线索。小说常见线索有事物、时间、空间场面、情感变化、对比冲突等,注意圈画线索信息。理结构。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