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频考点解密 24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湖南卷 1214,生物电池,10分北京卷 1517,光伏发电,10分1416, 御风而行,12 分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后 面 的 题 目 。下 一 代 触 屏 手 机 什 么 样不 管 触 屏 手 机 多 么 方 便 , 有 一 点 你 不 能 不 承 认 : 你 手 指 下 的 东 西 , 一 支 笔 也 罢 , 一 片树 叶 也 罢 , 摸 起 来 全 像 玻 璃 。 因 为 目 前 的 触 屏 技 术 , 还 无 法 赋 予 虚 拟 物 体 以 真 实 的 质 地 感 。人 有 5
2、 种 感 觉 , 但 在 手 机 和 平 板 电 脑 上 , 目 前 充 分 实 现 的 只 有 视 觉 和 听 觉 , 对 触 觉 的 模 拟还 处 于 初 步 阶 段 , 味 觉 和 嗅 觉 则 还 完 全 没 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被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样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有 一 种 触 幻 觉 叫 电 振 动 , 这 一 现 象 是 在 1953 年 被 偶 然 发 现 的 。 一 天 , 美 国 化 学 家 爱德 华 马 林 克 罗 德 特 接 触 了 一 个 黄
3、 铜 制 的 插 座 , 他 注 意 到 , 当 灯 亮 时 , 其 表 面 给 人 的 感 觉好 像 要 粗 糙 些 。 通 过 进 一 步 的 实 验 , 他 发 现 正 是 微 羁 的 交 流 电 导 致 了 这 种 幻 觉 。 我 们 知 道 ,交 流 电 以 某 种 精 确 的 频 率 振 荡 。 当 你 把 手 指 放 在 通 交 流 电 的 屏 幕 上 时 , 由 于 静 电 吸 引 , 你手 指 的 皮 肤 下 面 就 有 电 荷 堆 积 起 来 。 电 荷 的 数 量 随 着 交 流 电 的 振 荡 而 发 生 变 化 , 所 以 你 的手 指 和 屏 幕 之 间 的 静 电
4、 吸 引 力 也 随 之 变 化 。 当 手 指 在 屏 幕 上 移 动 时 , 这 个 静 电 力 将 吸 住 你手 指 上 的 皮 肤 , 阻 碍 它 移 动 : 由 于 静 电 力 是 周 期 性 变 化 的 , 这 使 你 手 指 上 的 皮 肤 也 发 生 周期 性 振 动 。 这 种 轻 微 的 振 动 将 会 被 手 指 上 的 触 觉 感 受 器 探 测 到 。 由 于 这 类 振 动 本 质 上 跟 手指 滑 在 木 头 、 砂 纸 等 毛 糙 物 体 表 面 时 的 感 觉 是 一 样 的 , 所 以 大 脑 就 把 它 解 释 成 了 你 在 触 摸质 地 粗 糙 的 物
5、 体 。2010 年 , 美 国 一 位 工 程 师 利 用 电 振 动 制 造 触 幻 觉 的 原 理 开 发 的 一 款 具 有 虚 拟 质 地 感 的触 屏 , 可 以 安 装 在 自 动 取 款 机 和 手 机 上 。 测 试 表 明 , 一 般 来 说 , 高 频 电 流 比 低 频 电 流 会 让- 2 -屏 幕 摸 起 来 更 光 滑 些 。 比 如 , 当 电 流 频 率 在 400 赫 兹 时 , 屏 幕 摸 起 来 像 一 张 纸 , 而 在 80赫 兹 时 , 则 像 凹 凸 不 平 的 皮 革 。 原 则 上 , 设 计 者 还 可 以 用 这 个 效 应 设 计 具
6、有 不 同 质 地 感 的网 页 或 者 应 用 程 序 。 例 如 , 我 们 可 以 把 电 子 书 的 页 面 做 得 像 真 实 的 纸 张 那 样 粗 糙 。 当 然 了 ,这 种 虚 拟 的 质 地 感 目 前 让 人 感 觉 还 不 太 自 然 , 但 有 一 点 可 以 肯 定 , 未 来 的 手 机 和 平 板 电 脑上 , 任 何 图 标 摸 起 来 再 不 会 千 篇 一 律 都 像 玻 璃 了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 一 个 装 满 东 西 的 筐 总 比 没 装 东 西 时 提 起 来 更 加 费 劲 些 。 可 是 在 手 机 和平 板 电 脑 上 , 一 个
7、 文 件 夹 不 论 是 空 的 还 是 满 的 , 用 指 尖 拖 动 起 来 并 没 有 区 别 。 这 说 明 , 目前 的 触 屏 比 起 真 实 世 界 还 缺 少 一 样 元 素 : 力 感 。美 国 科 学 家 伊 德 科 格 特 正 致 力 于 改 进 虚 拟 键 盘 , 使 它 用 起 来 感 觉 更 像 真 实 的 键 盘 :当 你 按 下 一 个 键 的 时 候 , 你 的 手 指 会 感 到 有 一 股 轻 微 的 抵 挡 力 。 科 格 特 的 设 计 也 用 到 了 电振 动 的 原 理 。 他 设 计 的 振 动 发 生 在 两 个 方 向 : 垂 直 于 屏 幕
8、 的 方 向 和 沿 屏 幕 的 水 平 方 向 。 所以 , 最 后 的 效 果 是 两 个 方 向 上 的 振 动 合 力 。 我 们 只 要 事 先 把 两 个 振 动 调 整 到 合 适 的 “步 调 ”( 在 物 理 学 上 称 为 相 位 ) , 这 股 合 力 就 可 以 把 手 指 一 瞬 间 推 向 左 边 , 一 瞬 间 推 向 右 边 。 由 于振 动 频 率 非 常 高 , 我 们 最 后 所 能 感 觉 到 的 平 均 效 果 是 手 指 在 垂 直 方 向 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为 70 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挡力。通过这种技术,我
9、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总 而 言 之 , 未 来 的 触 屏 技 术 将 极 大 改 变 我 们 跟 数 字 世 界 打 交 道 的 方 式 。 对 于 信 息 , 我们 将 不 再 局 限 于 看 和 听 , 还 可 以 触 摸 。 在 真 实 世 界 日 益 虚 拟 化 的 同 时 , 虚 拟 世 界 却 日 益 真实 化 了 。( 原 文 有 删 改 )1 下 列 关 于 “触 幻 觉 ”的 表 述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借 助 触 幻 觉 , 在 触 摸 屏 上 , 你 手 指 下 的 任 何 东 西 , 无 论 是 看 、 听 , 还 是 触 摸
10、 , 都 可以 像 一 件 真 实 的 物 品 。B 在 指 尖 大 小 的 地 方 , 要 达 到 对 虚 拟 事 物 的 操 作 与 操 作 真 实 物 体 差 不 多 的 效 果 , 唯 有借 助 触 幻 觉 。C 灯 亮 时 插 座 表 面 好 像 变 粗 糙 了 , 手 指 在 通 交 流 电 的 屏 幕 上 移 动 时 会 感 受 到 轻 微 的 振动 , 都 可 以 表 明 正 是 交 流 电 导 致 触 幻 觉 的 产 生 。D 2010 年 , 美 国 一 位 工 程 师 利 用 电 振 动 制 造 触 幻 觉 的 原 理 开 发 了 一 款 可 以 安 装 在 自 动取 款
11、 机 和 手 机 上 的 具 有 虚 拟 质 地 感 的 触 屏 。【答案】A2 下 列 理 解 和 分 析 , 不 符 合 原 文 意 思 的 一 项 是 ( )- 3 -A 人 有 5 种 感 觉 , 但 在 手 机 和 平 板 电 脑 上 , 目 前 充 分 实 现 的 只 有 视 觉 和 听 觉 , 味 觉 和嗅 觉 还 完 全 没 有 , 而 对 触 觉 的 模 拟 已 经 开 始 。B 由 于 大 脑 能 把 手 指 皮 肤 的 周 期 性 振 动 解 释 成 你 在 触 摸 质 地 粗 糙 的 物 体 , 所 以 这 类 振动 本 质 上 跟 手 指 滑 在 毛 糙 物 体 表
12、面 时 的 感 觉 是 一 样 的 。C 一 般 来 说 , 高 频 电 流 比 低 频 电 流 会 让 屏 幕 摸 起 来 更 光 滑 些 。 设 计 者 可 以 用 这 个 效 应来 设 计 具 有 不 同 质 地 感 的 网 页 或 应 用 程 序 。D 在 触 屏 手 机 和 平 板 电 脑 上 , 一 个 文 件 夹 不 论 是 空 的 还 是 满 的 , 用 指 尖 拖 动 起 来 并 没有 区 别 , 这 说 明 目 前 的 触 屏 技 术 还 无 法 让 人 产 生 力 感 。【答案】B误区警示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考生常陷入如下误区:1扩大或缩小范围。自然科学类文章中
13、有很多表示范围的词语,如“全” “都” “大多”“只” “仅仅” “几乎”等,这些词语一般做修饰语,往往圈定了范围,不能被扩大或缩小,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干扰。2轻重倒置或夸大过度。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有很多表示程度的词语,如“很” “最”“非常” “十分” “稍微” “不大” “有些”等,命题者常常故意轻重倒置或夸大过度。3混淆否定、肯定。自然科学类文章中常常有一些表达否定意味的词语,以准确表达自然科学发展的现状,如“切忌” “防止”等,命题者故意混淆否定、肯定。 4混淆已然、未然。自然科学类文章中常常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目前” “已经”“早已” “曾经” “刚刚” “即将” “就要”等,命题者
14、在命制选项时故意混淆已然、未然。5混淆偶然、必然。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有很多表示偶然和必然的词语,如“或许” “可能” “大概” “也许” “必定” “必须”等,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故意混淆它们。6混淆语句间的关系。语句之间主要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转折、递进等关系,命题者将这些关系混淆或倒置来迷惑考生。如上题中的 B 项就因果倒置了。技法点拨解答自然科学类文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可据题溯源,锁定相关信息,- 4 -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审读题干要求以及选项内容,然后据此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信息,然后把原文信息与选项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对照,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哪些词语、句子的
15、顺序变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变了,这样就能对选项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如上题中的 C 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信息对照后发现,选项内容虽然在原文的基础上删去了一些词句,但表述符合原文意思,是正确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
16、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
17、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的航行。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 5 -置在距火星 32 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 250 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 20 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
18、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 4 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 10 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 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撞击时将产生大约 1
19、 亿 3 千万兆瓦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 3 摄氏度。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 1 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 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 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7 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虽然我们在 21 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个生机勃
20、勃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人类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干燥的火星世界。(原文有删改)1下列关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B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居住地或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C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是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之一。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肯定要容易得多。- 6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21、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 250 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所以它们无法从地球发射。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利用地球上的材料又可利用太空中的材料制造。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D含有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将使火星的温度升高,经过多次碰撞之后,火星上将会形成温和的气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太阳辐射,那么人类即使研制并成功安置了巨大的反光镜,也不可能提高火星的温度。B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就可以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C 利 用 小
22、行 星 撞 击 火 星 会 使 人 类 在 火 星 上 安 家 落 户 的 时 间 推 迟 几 百 年 , 原 因 是 撞 击 时会 释 放 巨 大 的 能 量 。D火星环境地球化尚处于研究阶段,要想真正把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还需要人类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科学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 世纪,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已经随着 11 年前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论:构成
23、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 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10 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7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
24、尘,在一个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远边界)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
25、的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结合现代科学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
26、发出的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选自环球科学 ,有删改)1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殊成分。B在有些科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样阻碍宇宙膨胀。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
27、现象的重要依据。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8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奥,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D科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其他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B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
28、的宇宙模样都是一样的。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位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阳系迷你黑洞等现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隔 1011 年,太阳活动便进入一次高峰期,其间,将产生太阳风。太阳风是因太阳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形成的高速粒子流,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太阳“打喷嚏” 。由于太阳风中的气团的主要内容是带电的等离子体,并高速闯入太空,因此对地球的空间环境影响甚大。太阳风是股强大的夹带磁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它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磁场有不可
29、忽视的干扰,而地球正是靠自身磁场的作用才免受太阳风直接袭击的。地球磁场被干扰,地球人造卫星可能方向失控、通信系统短路有些科学家认为:太阳风袭来时,仍有一部分太阳高能粒子会穿越地球磁层并沿磁力线集中到南北极,高能粒子中丰富的氢元素极易与臭氧合成水。因此,研究地球臭氧空洞的成因,不应忽视这一因素。太阳“打喷嚏” ,人体受连累。太阳风产生的 X 射线辐射超过人体的承受限度,过量辐射能使淋巴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下降一半,而蛋白质又是合成抵御疾病感染的新抗体的原料。太阳风的外来电流也会使地球上的电流产生上下波动,给供电网正常运行带来麻烦。- 9 -(原文有删改)1对太阳“打喷嚏”的科学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30、( ) A每隔 1011 年,在太阳活动进入高峰期时因能量增加而形成的周期性太阳风。B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一股强大的夹带磁场的带电粒子流,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C太阳自身活动加强时向太空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的天文现象。D太阳气团中的带电等离子体高速闯入太空影响地球正常运行的天文现象。2下列有关“太阳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风具有高速性,进入太空后将产生等离子体。B太阳风的磁场效应对地球的空间环境影响甚大。C太阳自身能量的增加是产生太阳风的根本原因。D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有一部分可能穿越地磁层。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具有周期性。B太阳风对地球
31、空间磁场大有干扰。C太阳风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空洞。D太阳风对供电网的运行有负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球诞生新说蒋 葳关于月球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久前来自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约 45 亿年前的一次大型核爆炸中与地球分离,并逐渐演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此次大爆炸的强度相当于在广岛投下 400 亿颗的原子弹。两位科学家是根据一种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裂变理论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撞击原因以外,19 世纪初的科学家无法用其它
32、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目前,关于月球形成,主流科学界中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大碰撞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火星体大小的外星体撞击,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然而,不久前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氧、硅和钾等同位素元素,这表明两个星体有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 10 -仅源自地球。因为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如果地月同源的话,只有大型核爆炸才有能力将地球物质喷射到太空中从而形成新的星体。此前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由部分
33、结晶的铁和镍铁合金组成的,内核外面是由液态的铁、镍和一种或多种较轻的元素组成的流体核。从 1940 年以来,这一理论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最近,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亨顿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核地球的新观点。亨顿认为,在我们脚下 6500 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由铀和钚构成的直径达 8 千米的巨大的核反应堆内核,正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这正好可以解释传统地球构造理论难于解释的神秘现象:地球磁场平均每 20 万年发生一次磁场极性倒转,且磁场强度周期性变弱或变强。这个天然的反应堆形成之初体积应该较小,但是随着放射性元素等能产生爆炸的物质逐渐増加
34、,在核心区域附近形成了巨大的液态物质聚集区,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生反应,当其与足够的燃料相混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这一理论恰好也能解释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要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的现象。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造成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蒸发并被喷射出去。他们认为,要想证明这一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1关于月球起源,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主流学界认为,地球外一个巨型天体与地球相撞,使地球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慢慢形成了月球。B近期有科
35、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地幔边界的超级核爆炸将地球的部分物质喷射出去后形成的。C除了地球外天体碰撞说和核爆炸说以外,关于月球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都受到人们的质疑。D所有关于月球起源的说法都是人们的主观假说,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观测资料等客观证据。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物质仅仅源自地球。- 11 -B地球磁场会发生极性倒转,强度有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地球内核存在巨大的核反应堆。C只有产生巨大的核爆炸,才可能将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抛射到太空从而形成新的星体。D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地核作为一个不断成
36、长的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点就会爆炸。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月球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撞击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除了地球物质外,还可能有撞击天体的某些物质。B最新的核爆炸诞生月球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描述,只是当时人们没有科学的依据。C美国科学家亨顿的铀钚地核观点突破了地球内部构造中传统的铁镍地核理论,这为月球诞生新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之 所 以 地 球 释 放 的 能 量 高 于 所 接 收 到 的 太 阳 能 , 可 能 是 因 为 地 球 的 核 反 应 堆 内 核 在不 断 释 放 巨 大 的 能 量 。一1D2B【 解 析
37、】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第三段说“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因此 B 项表述错误。 3A【 解 析 】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文中介绍提高火星的温度有两种方法,利用太阳辐射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如果没有太阳辐射,人们也可以通过小行星撞击火星的方式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二1D- 12 -【 解 析 】 D 项,此项的说法在原文无据。2B【 解 析 】 A 项,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是哥白尼观点的立论基础, “观点太过深奥”不是“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的原因。C 项, “大爆炸原始火球遗迹已经消失”一说有误。D 项,
38、“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在原文并未提及,这种“红移”现象可以用空间膨胀的观点来巧妙解释。3B【 解 析 】 A 项,由太阳系外存在数十亿类似于它的星系,不能推断出“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的结论。C 项, “必将被证实”的说法太绝对。D 项, “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前提是错误的。三1C2A【 解 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不是进入太空后产生的,是太阳风本身就携带带电的等离子体。3C【 解 析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 “太阳风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空洞”说法绝对化,原文是“研究地球臭氧空洞的成因,不应忽视这一因素” ,只是考虑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四1D【 解 析 】 D 项 说 法 不 准 确 。 有 相 应 的 客 观 证 据 , 比 如 地 球 和 月 球 的 组 成 成 分 , 还 有地 球 磁 场 的 变 化 等 。2B【 解 析 】 A 项“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表述绝对;C 项“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错,不是将地球一整块物质抛射到太空,而是先让它们蒸发;D 项“传统- 13 -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文中无依据。3B【 解 析 】 B 项理解不正确,19 世纪的“裂变理论”不是核爆炸学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