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 “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
2、映(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3.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 ”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B “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 4.
3、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5.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竞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2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 ( )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6.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 )
4、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使专制下权利发生转移C. 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8.古希腊人相信:“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故而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 ”“彼时整个文明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
5、概念。 ”(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这表明古希腊 ( ) A法律是紧密联系各城邦的基本纽带 B奠基了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进程C城邦法律因专断而导致了文明毁灭 D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立法的蓝本9.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10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
6、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 )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D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311.“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 。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和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
7、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 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13.读18321935 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14.1820 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南北双方
8、又发生了争吵。后来, 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 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 ( )A.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B. 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C. 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 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415.在 1787 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C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16.1935 年,
9、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 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 ”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17.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 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C德意志开创
10、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18.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19.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 )A
11、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20.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5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21.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A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B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22.“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
12、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23.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 ,在外国人“被虐” “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 )A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 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24.“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创办报纸并以之
13、监督国家行政;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材料评价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25.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6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第卷(非选择题)(50 分)26.(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
14、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 ,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 秦律 ,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 唐律疏议 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 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 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 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
15、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 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 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 重脱节。1902 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 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 府随后下诏: “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开启了清 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 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
16、刑法之 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10 分)72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
17、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 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 “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 1265 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 10 世纪,参与
18、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 12 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 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6 分)28.(14 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
19、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阅读下列材料:8材料一: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1898 年,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6 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 字左右) (8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