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46KB ,
资源ID:92274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2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 1 -惠来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这一制度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授予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可知,这是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要向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故 D 项正确;世袭制是夏朝建立,一直沿用于后代,不是地方行政制度;宗

2、法制强调以血缘关系维系宗族的团结与稳定,而非地方的制度;郡县制在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周代主要推行分封制,故排除 ABC 三项。2.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得很。这反映出当时A. 周文化的延续性B. 宗法制的稳固C. 神权的至高无上D. 王权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赏赐,诸侯感到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说明当时宗法制度较为稳固,没有出现周王室衰微的局面,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周文化的延续性,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西周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排除 CD 两项。- 2 -3.

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礼乐制度的破坏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分封制度的崩溃【答案】B【解析】【详解】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在诸侯墓中出土,这说明春秋时期等级制度的破坏,即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宗法制度是关于血缘继承的制度,故 A 项错误;C项错在“颠覆” ,故错误;分封制度是关于分封诸侯的制度,故 D 项错误。4.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丞相制与刺史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皇帝制与郡县制【答案】D【解

4、析】解题时紧扣“汉承秦制” ,然后联系秦汉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皇帝制与郡县制,而西汉时期也实行皇帝制,同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包含了郡县制,故 D 项正确;秦朝没有刺史制,故 AB 项排除;秦朝也没有封国制,故 C 项排除。5.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势力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A. B. - 3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在清朝最终达到顶峰,故 B 项正确;皇帝不可能不断弱化,也不可能一直不变化,故 AC 项错误;皇权的加强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直线上升,故 D 项错误。6.三国志称秦始皇“罢候置守,设官分职,

5、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故 C 项正确。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世袭制、分封制,排除 AB。行省制是在元朝推行的,与秦朝无关,排除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罢候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结合秦朝郡县制的史实分析即可知道答案。7.学者黄仁宇认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 ”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A.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B. 郡国并行制C. 王权与神权

6、相结合D. 郡县两级制- 4 -【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郡国并行制,两种政体互不干涉,属于平行机构,正如斑马身上的条文,故 B 项正确;A 是西周时期实行地方制度;C 属于商朝政治制度特点;D 属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机构。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唐朝的吏部C. 宋朝的枢密院D. 明朝的内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具有驳回的权力,故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唐朝的门下

7、省,故 A 项正确;吏部是尚书省下的一个执行部门,不能驳回诏书,故 B 项错误;宋朝的枢密院负责军事,没有驳回权,故 C 项错误;明朝没有宰相,故不是明朝的内阁,故 D 项错误。9.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 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 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 32 人,杨、杜二姓各占 11 人,卢氏、郑氏分别占 10 人和 8 人。这反映出当时( )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能够选拔优秀的人

8、才,故 A 项错误;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不到宰辅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因此不能说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故 B 项错误;世家大族出身的宰相数量众多,反映出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故 C 项正确;宰相中虽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但却并非职位承袭,而是科举出身,故 D 项错误。10.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 5 -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枢密副使C. 知府D. 兵部员外郎【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限制宰相的权力,宋朝分别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

9、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枢密使主掌军权,权同宰相。故 ACD三项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1.“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A.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B. 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D.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汉代察举制的弊端,故 B 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按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不符合“举秀才” “察孝廉”等信息,故 A 项错误;科举制是依据才能选拔官吏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八股取士是

10、科举制僵化的产物,故 D 项错误。12.史记 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记载的真实性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D. 修撰的政治性【答案】D【解析】- 6 -【详解】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 “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修撰史书的真实性,故 A 项错误;私家著述和官修史书,也看不出评价历史的公正性,故 B 项错误;官修史书和私人撰写史书,都不能保证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故 C 项错误。13.下

11、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沦是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B. 官员的增加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D.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官民之比,越来越大,表明需要供养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故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D 项正确。由西汉到唐高宗时期,人口减少,官员数量增加,这说明不是正比关系,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率,而是强调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无法推断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排除 C。14.政治制度文明之魂为“有衡” 。 “有

12、衡”首先表现为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下列史实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 汉代分封同姓王B. 唐朝三省并立C. 元代推行行省制D. 清朝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结合选项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 B 项符合题意。汉代分封同姓王,主要实行- 7 -的是贵族分封,企图以血缘关系维持住庞大的帝国,与材料不符,排除 A。元代推行行省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未能体现出权利的“有衡”特征,排除 C。清朝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未能体现出权利的“有衡”特征,排除 D。15.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

13、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A.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B.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度C.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D. 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革新,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项正确。A 项中的“只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行省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说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度,排除 B。行省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6.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

14、,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A. 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 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 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 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视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故材料范进中举的故事正是科举制消极作用的体现,A 项正确。材料强调科举制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没有涉及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而是强调科举制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排除 C。材料没有涉

15、及科举考试的程序和难度,无法推断出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排除 D。【点睛】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科举制的局限,紧扣材料信息“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 8 -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即可知道作者认为科举制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17.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 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 ,结合所学可知,明

16、朝废除丞相,皇帝政务繁忙,负担沉重,故 D 项正确;AB 两项都涉及的是地方的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A 项;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能够为皇帝分担政务,也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排除 C 项。18.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 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 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 清初军国要务一般都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 (清朝)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17、故 C 项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故选 C 项;明代废除丞相,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皇权加强;B 项是内阁的内容;D 项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ABD 三项都强化了皇权,故排除 ABD 三项。19.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9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B 不对,明成祖时期初设内阁;C 不对,废丞相后明朝政治腐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18、D 不对,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A 符合题意, “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有所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时期时期政治制度内阁制20.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A. 清代军机处B. 元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唐代门下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 A 项

19、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 、 “总理处” 。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 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21.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 (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

20、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 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 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 10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 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此机构是清朝设置的军机处。西汉“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央建制的机构,故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西汉的“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皇帝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故答案选 B;军机处有职无权,故排除CD。点睛:清朝军机处参与机要政务;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跪奏笔录;勤、密、速;行事快捷。

21、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2.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该学者想表达的是古希腊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征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B不是材料反映的内涵。C 和 D 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A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特征2

22、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 ,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 颁布“解负令” ,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B. 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C. 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11 -D. 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答案】C【解析】解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中对这项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日益遭到排斥” 、 “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这说明这项改革措施使有产阶级权力增加,传统的氏族贵族权力受到遏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23、这应该是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并分配政治权力”的措施导致的,C 符合史实和题意;ABD 虽然均属于梭伦改革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在早期的雅典城邦,广大平民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梭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国家权力机构,鼓励发展工商业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城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24.公元前31 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

24、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A. 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B.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发放津贴是为了解决因为贫穷而不能参政的问题,即消除“贫穷”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而非废除财产等级制,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而选项 A 则是不符合题意,排除;“五百人会议”和消除这种“障碍”无关联,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是伯利克里的措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5.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

25、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12 -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答案】C【解析】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 “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种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故 C 正确;A 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排除 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

26、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26 题 14 分,27 题 16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请回答:(1)材料一中“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

27、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3)你认为上述政治机构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现实意义?【答案】 (1)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削弱地方节都使的权利。 )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解析】- 13 -【详解】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

28、具体措施指的是削弱地方节都使的权力、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看法” ,由材料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得出: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第(2)问, “不同” ,依据材料二信息“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第(3)问, “现实意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既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又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两个角度分析。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

29、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

30、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 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

31、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什么变化,并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答案】 (1)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3)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或政权开放) ;提供了公平、公正竞争的机会;扩大了统治(或社会)基础;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解析】【详解】第(1)问, “差异” ,依据材料一信息“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

32、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依据方面,分封制是出身、血缘,郡县制是军功、选贤任能;方式上,分封制是世袭,郡县制是君主任命。第(2)问, “变化”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相比的变化体现在: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 ,依据材料二信息“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等。第(3)问, “作用” ,依据材料三信息“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33、。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公平、公正竞争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等。28.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15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

34、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请回答:(1)依

35、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了盲目决策。(3)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和雅典的民主政治。(1)考查中国专制主义发展过程中君权和相权矛盾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从秦、唐、明三代的基本史实中列举表现。(2)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相对于专制的优势,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来,考查了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3.)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的角度指出其不足,同时从集体管理的角度指出这是其“伟大的创举” 。- 16 -考点:古代中古政治制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