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31KB ,
资源ID:9231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31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2019 届天一中学高三语文 11 月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A. 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B. 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C. 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D. 入乡随俗

2、置疑 若隐若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本题所给文段说文学史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用“落地生根”恰当。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文中不是否定句,用“质疑”正确。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文中用“不绝如缕”恰当。故此题答案应为 A 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

3、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2 -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 B. C. D

4、.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 ,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 A 项。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 D项。是对中“谷

5、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在前,据此排除 C 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

6、角度、抓句式等等。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3 -D.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 ,这是针对“借代”设题。B 项,“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意思是“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 “世事茫茫”语含双关,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没有使用借代。ACD 三项都使

7、用了“借代”的修辞。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帆”代“船” ,这是以局部代整体;“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环珮”代指“王昭君” ,这是以佩饰代指人物;“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以“长安”代指“朝廷” , “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故选 B 项。【点睛】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

8、 ,替代的叫“借体” , “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形象代本体。4.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子的样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请问教授,如果现在一个盲人走进来,他想买把剪刀,他会怎么做?”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

9、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B. 人有认知限制C.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D. 勇于质疑权威观点【答案】B【解析】- 4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所给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大概意思,然后分析其中的内涵。材料中,农民先给教授讲述聋哑人买钉子的过程,且把这一过程讲述得非常详细,然后问教授“如果现在一个盲人走进来,他想买把剪刀,他会怎么做” ,教授的回答是“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教授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前面农民说“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子的样

10、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 ,农民的讲述在教授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把教授往这个方面指引,材料中聋哑人用手比划买钉子,这一现象在教授心里形成一个固定模式,他认识到聋哑人不能说话,同意也认为盲人也不能说话,也用比划的方式,于是陷入农民的问题中,出现思维定式,教授是受到自己既有认知的限制。由此可知,人是有认知限制的。故选 B 项。5.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是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D.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

11、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 ,考生要先分析漫画的内容,把握漫画的主体,把握漫画上的文字,进而分析漫画的主旨,再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的哲理与漫画相合。从图上来看,漫画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图和文字,图又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棵只剩下一片叶子的大树和一个仰头观望这片叶子的人,这个人的头扭向树上的叶子,而他的脚正在往前走;旁边的文字是“满树叶子时,人们低头赶路,一片叶子时,人们抬头仰望” ,由此可知,漫画呼吁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莫负好时光,不要等到要消逝的时候才后悔。- 5 -A 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

12、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也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B 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这说明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

13、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C 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这是感叹青春易老世事无常。D 项,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故选 D 项。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义感人洪迈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汉

14、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 ”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 ”自是流言遂息。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

15、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 6 -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选自容斋随笔 ,有删节)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B. 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16、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竟以复国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 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D. 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两种情形。【答案】6. D 7. D 8. (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大义(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劝勉)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9

17、. 君主恤民(自省) ;臣子忠勇(明理) 。【解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 项,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中“逆”如解释为“反叛” ,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 7 -意思是“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 , “逆” ,意思是“迎接” 。故选 D 项。【7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

18、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 ,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 项, “竟以复国”中“以”为介词, “以”后省略代词“之” , “以”解释为“因为/依靠” ;“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为动词, “认为” 。B 项, “为父兄除害”中“为”是介词, “替”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中“为”是动词, “作为” 。C 项, “贼围张巡于雍丘”中“于”为介词, “在” ;“若亡郑有益于君”中“于”为介词, “对” 。D 项,两个“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他们” 。故选 D项。【8 题详

19、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引” ,带;“于” ,到;“责以大义”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以大义责之” , “以” ,用;“之” ,代词,代六将;“益” ,更加;“劝” ,劝勉, “益劝”暗含被动,即被鼓舞。第二句中, “方” ,正;“以” ,用;“绥” ,安抚;“何” ,怎么;“得” ,能够;“归” ,归顺;“之” ,代词。【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20、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两种情形” ,考生要先找出“感人心”和“理义”这两个词语所在的位置,再圈出具体的表现,理解其意思,最后进行概括。文章标题是“大义感人” ,第一段说“理义感人心” ,二、三、四、五、六、七几段举出具体的事例,考生要分析这六段的事例,然后进行归类,要注意题干中“两种情形”这一提示。二、三、四说的是“楚昭王” “汉高祖刘邦” “唐明皇李隆基”三人的事例,这是从君主的角度来说,这三个君主要么体恤百姓,要么对自己进行反省;五、六、七三段说的是张巡、王武俊、韩愈、王庭凑等人的事例,这是从臣子的角度来说的,这些臣子要么忠勇,要么明理,这些都是感人

21、的大义。考生从这些角度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8 -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

22、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

23、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

24、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 ”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 9 -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

25、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 ”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唐德宗时),河北

26、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以上这几件事,虽

27、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归王官 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 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 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 10 -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28、。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10.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11.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0. 对故居遭受战火、毁弃严重的痛惜之情;对自己远离官场、不用机心的欣喜之情;对自己等待诏书、急于做官的后悔之情;对故居清新明媚、盎然春景的沉醉之情;自己绝缘政治、深隐故居的闲适之情。 11. 照应颔联,阐释了“忘机渐喜逢人少”中的“人”为“长者”即达官贵人。用典。借用法真和陶渊明不与达官贵人交往、遁形远世的典故,表达自己深隐故居、啸歌山林的悠然自适之情。【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2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考生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诗题“归王官次年作”点明了两点:一是作诗的地点, “王官”即王官谷,是司空图的故乡。二是作诗的时间,司空图弃官“归王官” ,诗作于“归王官次年” 。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前一句展现出作者故居在兵燹之后的受到严重毁弃, “乱”是指战乱,即黄巢农民军与唐王朝军队的战争。作者回归故乡时战争虽已平息,但旧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乱”字已令人悚目惊心,一个“烧”字更使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恐怖情景,不禁为之震栗。这流露出故居遭受战火、毁弃严

30、重的痛惜之情。然而,虽经战争的洗劫,但这毕竟是诗人的故乡,所以第二句紧接着来了一个转折:“峰前犹自恋吾。 ”表现了对故乡的执着的挚爱。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前一句表现了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 “忘机” ,就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又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对此是很高兴的。诗人对自己的过去作了深入的反思:我对镜自照,看到如此衰老,感到过去是徒然高兴地在等待鹤书的到来了。这是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出去做官,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以后虽经曲折,他确实没有再出山做官) 。这一联非常婉曲地表明了终老

31、山林之志,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在初晴的中午,有着小岛的池塘里涨满了春水,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更加富有韵味。一切显得更加清新明媚、生机盎然,这的确是无限美好的时刻。隐约透出作者在深- 11 -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酣歌自适逃名久”使用典故表明要绝缘政治、深隐故居的闲适之情。【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题干只给出了鉴赏的对象,但没有指明鉴赏的角度,考生可以先解释尾联的意思,把握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看

32、使用什么技巧。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结合诗歌的注释可知,前一句中“逃名”是用汉书逸民传中法真的故事,即东汉人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后一句“不必门多长者车” ,又化用了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 “长者车” ,指达官贵人之车。作者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和陶渊明那样做逃迹的隐士,在山林中尽情高歌,决不做陈平那样的人去与达官贵人交往,徒费心机。这里的“长者” ,是对“忘机渐喜逢人少”中的“人”的具体解释,故在结构上又呼应了颔联,解释了颔联中“逢人少”的“人”原来是“长者” ,由此可知

33、,诗人所反复表示的,就是要与扰攘争夺的晚唐政治绝缘,深隐故居,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 “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 “请赏析联的妙处” “请从角度赏析两句”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

34、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 。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

35、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 12 -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 (荀子劝学 )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 )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 管弦呕哑,_。 (杜牧阿房宫赋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凭谁问,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乱石穿空,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岂无山歌与村笛,_。 (白居

36、易琵琶行 )【答案】 (1). 而致千里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妃嫔媵嫱 (4). 多于市人之言语 (5). 酾酒临江 (6). 廉颇老矣 (7). 惊涛拍岸 (8). 呕哑嘲哳难为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致” “庸” “妃嫔媵嫱” “酾”“呕哑” “嘲哳”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晚饭花汪曾祺(1)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

37、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2)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 )(3)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13 -(4)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5)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

38、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6)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7)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8)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9)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9、。(10)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11)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

40、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12)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13)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14 -(14)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15)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

41、,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16)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17)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18)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

42、,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19)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20)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21)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22)晚饭花还在开着。(23)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24)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25)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13. 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14. 赏析文中第(11)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15.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这世界上再

43、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16. 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15 -【答案】13. (1)表现王玉英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孤寂单调的形象;(2)反映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喜欢;(3)与王玉英嫁人后的情形形成对照。 14. (1)比拟,赋予晚饭花人的情态,用使劲发疯喊叫热闹等词语,表现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2)对比,绿叶红花色彩对比鲜明,表现晚饭花的鲜艳明丽;热闹凄清对比,表现晚饭花无人欣赏的落寞。 15. 在李小龙看来,如果没有王玉英的存在,生活也就不美好了,流露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默默爱慕之情(或侧面烘托了王玉英的美好形象) 。在李小龙看来

44、,王玉英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她曾经恬静美好的形象就不复存在了,流露出他内心的失望、惋惜之情。 16. 开篇对晚饭花的说明交代了开花时间及常见、实用的特点,为表现王玉英的平凡、质朴做铺垫。描写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则突出了其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特点,意在烘托王玉英美丽、朴实、卑微、忧伤的形象。提到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以它们的引人注目和晚饭花的不起眼构成鲜明对比,烘托王玉英的平凡、恬静。婚后头上的红花,表现了王玉英新嫁娘的身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

45、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 ,这是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联。考生要先到文中圈出王玉英做针线活的内容,如第九段“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第十段“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如第十四节“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等,这些内容都是写王玉英的,故内容上应是表现出王玉英的特点,表现出王玉英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而又孤寂单调的特点;王玉英做针线活这一场景是李小龙眼中所见的画面,故内容上还能表现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情感。从结构上来看,做针线的王玉英是她成婚前的情形,嫁给钱老五后的王玉英“在钱老五

46、家门前的河边淘米” ,前后形成对照。考生从这些方面分析即可。【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文中第(11)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题干给出赏析的对象,但没有给出赏析的角度,故考生可以从多角度赏析。先找到句子,明确句子是写什么的,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 16 -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 ,这是一段写景的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晚饭花” ,作者以“发疯一样,喊叫着”

47、 “热闹”等来形容“晚饭花” ,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花的“殷红”和叶子的“浓绿” , “热闹”与“凄清” ,这些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用绿叶衬托红花的热烈,后者反衬出晚饭花无人欣赏时的落寞。考生从这些角度鉴赏分析即可。【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这是针对句子含义设题。考生要找到这两句所在的语境,看这两句有无修辞等技巧,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理解含义的时候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这句话在文章第十

48、二段,该句前面说“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那么为什么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结合前后的内容可知,是因为李小龙爱慕王玉英,在李小龙的心中,如果没有王玉英,生活就没有那么美好了,这也体现出王玉英的美好。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世界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原来的王玉英是什么样?现在的王玉英又是什么样?结合上文来看,婚前的王玉英坐在晚饭花前做针线,恬静美好,而嫁给浪荡子钱老五的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李小龙心中的那个美好的王玉英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流露出李小龙内心的失望和惋惜。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 “多次”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所有写花的内容, “对表现人物” “各有什么作用” ,这就要求考生是分析物象对人物表现的作用,且要分开解说。文章第一段交代晚饭花得名的由来,第二段对“野茉莉” (晚饭花)的特点和功效进行介绍, “处处有之,极易繁衍”写其平凡以及生命力之旺盛, “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这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