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分值 120 分时间 10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 ,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 ”这说明A. 中央集权已经确立B. 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 奖赏诸侯以地为据D. 考察监督维护分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 不符合史实,因为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 AB;题干
2、中体现的是如果诸侯国的统治比较好,那么天子会有奖赏,反之则有责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监督制约的机制,目的当然是维护分封制了,故选 D;C 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人之初,性本善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
3、是要依靠- 2 -被统治者的默认。 ”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是法家的主张,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君主专
4、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地位的至高无上,反映了“家天下”的特点;“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则是指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统治者可以通过科举制等选官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反映了“公天下”的特点。因此材料体现了“家天下”与“公天下”的共存。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君主专制的刚性”有导致中央集权的极大可能,君主专制要求中央集权;而“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并不足以促成地方分权,中国古代始终对地方权力的膨胀防范有加。故 A 项错误。皇权的至高无上指的是“君主专制的刚性” ,未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 C 项错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表述的意思无关。故 D 项错
5、误。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 3 -据材料“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属于贵族政治,秦朝的郡县制、官僚制属于官僚政治,故材料中的“现代化”趋势指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 C 项正确;郡县制本质上属于官僚政治,分封制本质上属于贵族政治,故 A 项错
6、误;秦朝制度也属于人治,不是法治,故 B 项错误;秦朝制度也不是君民共享的制度,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角度分析选项,注意正确认识材料中“现代化”的含义,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
7、措施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汉武帝初立,魏其侯、武安侯、为相时就尊崇儒家,到了董仲舒时推举孔子的儒家学术,罢黜百家,设立负责兴建学校的官员,州郡也都推举茂才和孝廉,故项正确;A 项说法明显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不是丞相,故 C 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故 D 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点睛】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
8、因)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6.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4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C. “格物致知” 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依据所学可知,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
9、一个自然结果;故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应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7.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10、:据材料“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 C 正确。材料提到军机大臣,无定员,故 A 排除。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 B 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8.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
11、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5 -纺织业显著发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明清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之际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势力十分强大,封建阶级对资本主义萌芽摧残严重的阻碍了它的发展,并且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的微弱,并没有能力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所以不能选择包含的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9.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民事农则田垦,田垦
12、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A. B. C. D. 【答案】B【解析】主要表述发展农业可以实现国富兵强,并未涉及生产力低下,故错误;据材料“舍农桑,趋商贾”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据- 6 -材料“一夫不耕”和“一女不织” 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据材料“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故排除 ACD,选 B。10.清道光末年梁
13、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 ”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 ”的信息说明作者对鸦片战争中的原因认识不清,故 C 项正确;A 中并
14、不是相当了解;B 错在一致;D 中认识清醒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认识11.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 ”该规定反映出A.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 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主旨体现了辛丑条约中的内容,即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
15、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的组织。这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7 -工具,故选 C。其他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12. 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A. 永安建制,分封诸侯B. 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属
16、于政策层面的筑梦,故 D 项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13.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 ”孙中山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是其( )A. 没有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B.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C. 没有实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 没有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明确规定了主
17、权属于国民全体,也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但是该约法巨大的缺陷在于没有非常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材料中的“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也是强调这一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 8 -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A. 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B. 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C. 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D. 对三民主义思想的
18、继承和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的确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探索,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错在偏离了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涉及到三民主义思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1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
19、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A 选项是学习西方的技术;B/C 选项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 选项开始走出制度和技术的领域,将西方思想引入到中国,因此本题选D 选项。16.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这一宣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
20、础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A. B. - 9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说明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选宣言,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开始,故错误,其他选项均符合北伐战争时期形势,故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北伐1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 抗日民族统一战
21、线的建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到 1928 年中共党员构成变化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因此选 C。AB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18.中共中央在 1948 年 4 月 30 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 月 5 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 10 -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A. 全
22、面内战揭开序幕B. 战略态势明显转C.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答案】B【解析】1946 年全面内战揭开序幕,1949 年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内战局势已然明朗,1949 年初北平即将和平解放,AC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48 年 5 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即将开展战略决战,战略态势明显向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转折,故 B正确。19.下表是我国 19571960 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7 年 433% 312% 255%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60 年 218% 261% 521%增长率 -22
23、8% 47% 223%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我国 1953 年开始一五计划,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 年我国开始农业合作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 错误;从表格数据看出,19571960 年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和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农业和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于是中央- 11 -1960 年制定“八字方针”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 C 正确;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D。20.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
24、,即柏林墙、朝鲜 38 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A.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D.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所以他认为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助于远东和平。所以 A 符合
25、题意。材料是田中角荣认为的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不是指中美关系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所以 B 项错误。70 年代日本还没有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以 C 项错误;田中角荣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远东和平,没有和日美关系进行比较。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计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古代中国不断创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
26、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后汉书袁绍传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 220 年) ,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 12 -通典选举二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选官制度存在哪些弊端?(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及标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答案】 (1)弊端:东汉末年
27、的荐举对象主要是:一是多钱财,二是显贵望门;官员举荐权为世家豪族所把持,被察举者易与察举人形成依附关系,削弱了中央集权。(2)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出身(3)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4)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得出荐举对
28、象方面过于狭窄,被大家族把持,一是多钱财,二是显贵望门;根据材料“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得出官员举荐权为世家豪族所把持,被察举者易与察举人形成依附关系,削弱了中央- 13 -集权。(2)根据材料“乃立九品官之法”可得出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得出其标准是门第,出身。(3)从所学知识看,科举科目从隋朝的进士科开始逐步发展出明经(经义) 、明法(法律) 、明字(文字) 、明算(算学)等科目并出现武举,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科举考试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公平度。从材料来看,各朝代科举制度均有自己的特色,显示出较强的时代性;而明宣宗出现南北分卷,体现了科举对地域平
29、衡的考虑;而到明清时期,科举开始逐步固定成八股文,内容僵化,缺乏灵活度,直至最终被废止。(4)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需结合材料并依据史实作答。可以从科举设置的目的、发展趋势、评价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22.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 “贩
30、盐”者、 “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 “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
31、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第四卷)请回答: - 14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答案】 (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2)作用:方便农民生
32、活;促进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影响:传统儒学受到冲击批判:小说创作蓬勃发展。【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 “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 “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等信息归纳即可。(2)根据“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 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等信息从农民的生活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概括。(3)根
33、据材料“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 、 “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 、 “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概括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思想的影响主要体在明清时期对儒学的批判方面。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小说的发展。23.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
34、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 15 -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
35、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四 社会转型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
36、着实用的方向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 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4) “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答案】 (1)表现: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根源:西学东渐,对理学的信仰危机(或:理学的社会弊端)(2)新内容和新发展:学习西方“器物” 、“制度” 、“文化” 。(3)原因:近代儒家文化缺
37、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即可)- 16 -说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仍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即可)(4)启示:不要一味照搬模仿西方经验;要善于学习、吸收、融合世界多元先进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文明转型的方向和道路;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
38、】(1)本题根据材料一“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角度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再据材料一“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萌芽、理学的信仰危机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2)本题据材料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器物” 、 “制度” 、 “文化”的方面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3)本题根据材料二“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
39、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 ,据材料三“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再结合 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期的史实即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方面举一例加以说明。(4)本题据材料四“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吸收融合先进文化、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发展和创新等方面回答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
40、些启示。24.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 17 -地配备相当的兵力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摘自 1938 年 12 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
41、办法材料二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 、 “日满一心一德” 、 “民族协和”以及“忠君” 、 “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 、 “忠君”、 “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摘自 l943 年 9 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材料三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
42、,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册)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金冲及20 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材料二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
43、么?(3)根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答案】 (1)变化: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8 -扶植傀儡政权。(2)政策:民族同化和文化愚民政策。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封建奴才思想,培养对日本绝对效忠服从的年轻一代,便于进行殖民统治。(3)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4)说明: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
44、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民族凝聚力增强) ;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详解】 (1)结合材料“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 “亲日政权的扶植”等信息概括。(2)由“日满不可分” 、 “民族协和” “尊孔” 、 “忠君” 、 “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体现了日本的奴化教育或文化愚民政策,从日本侵略者利益的角度看分析可以知道便于其的殖民统治。(3)材料中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45、。这样分析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 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回答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即可。25.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
46、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19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47、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2)说明 20 世纪 20 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答案】 (1)主张: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
48、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 (1)根据“民生幸福”可得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具体表现为平均地权。 “创新”是指新三民主义对民生主义的发展,指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根据现实中民生、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建设需要回答即可。(2)根据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 ,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3)根据“邓小平领导下” “富国强民”的道路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思想精髓的相似之处,及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同时要认识到思想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