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94.50KB ,
资源ID:92324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3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doc

1、1文言文阅读 10 篇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 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 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 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 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稔熟:熟悉。庐:房屋。阖门:关门。涤磨:又洗又磨。歧生:生出的

2、分枝。【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1.下列句子朗

3、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2A.性/痴呆无状 B.后度/悉不记 C.客至/出陈之 D.木枝/皆上生1.(2 分)B 【解析】B 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蓄( ) (2)举( ) (3)悉( )2.(3 分)(1)收养 (2)说出 (3)全,都【课内外链接】本题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后度悉不记(全,都) 悉如外人(全,都) ( 桃花源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3.(4 分)(1)

4、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2)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4.结合以上三则短文内容,说说阿留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4.(3 分)痴呆无比,却给周元素一家带来了不少乐趣。例如记不住熟悉来客的名字;偷磨古董;一整天砍不着根树枝。【解析】阅读短文内容,从第一段的“性痴呆无状”可知其性格特征。具体体现在第一段的具体事件,来的客人,即使很熟悉阿留也记不住名字;第二段的说古董不是铜吧,这么黑?然后用沙石磨古董。让他去砍树枝,他说树枝都朝上长不朝下,惹得周元素一家哄堂大笑。据此概括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黄鲁直得洪州解头 ,赴省试,公 与乔希

5、圣数人待榜,相传鲁直为3省元 ,同舍置酒。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举三指,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 。坐上数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 见于颜色。公尝为其妇翁孙莘老 言,甚重之。后妻死,作发愿文,绝嗜欲,不御酒肉,至黔州命下 ,亦不少动 。公在归州 日,见其容貌愈光泽。留 县所累年,有见者无异仕官。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 ,非学而能之。(选自孙升孙公谈圃)【注释】黄鲁直:指黄庭坚。洪州:今南昌。解头:又称“解 元 ”,乡试第一名。 公:此指孙升 (作者 )。 省元:省试第一名。 不与:不在其中。 少:通 “稍 ”。 妇翁:谷指岳父。孙莘老:黄庭坚的岳父。

6、 黔州命下:黄庭坚曾为 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有人指责 实录 有不实之处,被贬为涪州 (今重庆涪陵 )别驾、黔州 (今重庆彭水县 )安置。 不少动:不稍改变 (绝嗜欲、不御酒肉之愿 )。 归州:地名。 留:通 “流 ”,流放。 殆:大概。夙成:长期养成。【参考译文】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得了第一名,赶赴省城参加省试。考完后孙升与乔希圣等数人等待公布录取名单,大家都在互相转告说黄庭坚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置办了酒席设宴庆贺他。有童仆从外面披着头发大叫着进入旅馆,举起了三根指头(有三个人中了),大家问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孙升与同住在旅馆的其他两个人,黄庭坚不在其中。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

7、散去,有些还痛哭流泪,只有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孙升曾经对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说起这件事,都认为他性格十分沉稳。后来黄庭坚的妻子死了,他写了发愿文 ,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贬谪到黔州,也没有改变。孙升在归州的时候,看见黄庭坚容颜相貌更加光彩。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见到他的,都说他与做官时没有什么两样。当时议论的人怀4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黄鲁直/得洪州解头 B. 相传/鲁直为省元C. 坐上/数人皆散去 D. 有见者/无异仕官1.(2 分)C 【解析】本句的意

8、思是: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根据句意可知,句子停顿应在主语数人之前,故选 C 项。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置( ) (2)被( ) (3)举( )2.(3 分)(1)置办 (2)通“披” ,披着 (3)举起【课内外链接】本题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同舍置酒(置办) 或置酒而招之(置办)(五柳先生传 )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通“披 ”,披着)同舍生皆披绮绣(通“披” ,披着)(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3.(4 分)(1)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9、(2)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非学而能之。(2) 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54.在众人落榜的情况下, “坐上数人”与黄庭坚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 分)4 (1 分)至有流涕者 鲁直饮酒自若5 结合选文,请你对黄鲁直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 2 分)5.(2 分)示例:性格沉稳。省试没有考中而能够做到神情自若, “不少见于颜色” ;妻死后, “绝嗜欲,不御酒肉” ,经年累月;留县累年,淡泊自如。【解析】通读全文可知,考生们在十年磨一剑的科举中没有考中,其他考生都是或散或哭,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而唯有鲁元直神情自若,直到“饮酒罢”

10、 ,看榜后也“不少见于颜色”可见其性格沉稳。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能“绝嗜欲,不御酒肉” ,并且一直淡泊自如。一个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鲍子都之德义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有顷,书生卒。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 者逐之。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由是声名大振。(选自刘氏耳目记 )注释:心痛:心脏疼痛。骢(cng)马:毛色青白相间

11、的马。德义:大仁大义。【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发作心脏疼痛。鲍子都下马。为书生按摩心脏。不一会儿,书生就死了。6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了,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兵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几年以后,鲍子都走在路上,发现有一个骑一匹黑白相杂的马的人追赶他。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他是强盗。那人还问鲍子都他儿子的尸体哪去了。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兵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书生的全家都非常感谢鲍子都

12、的大仁大义。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也响了起来。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暮/行于野 B.其余/枕之头下C.有乘骢马者/逐之 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1.(2 分)D 【解析】D 项句子中“举家”指书生的全家,作主语, “感”是感谢的意思,作谓语,根据句子主谓之间要停顿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在“举家”之后,故选 D 项。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置( ) (2)逐( ) (3)感( ) 2.(3 分) (1)放置 (2)追赶 (3)感谢【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及解释 与教材关联句子及解释置素书于腹旁(放置) 置人所罾鱼腹中(放置) (陈涉世家 )有乘骢马者逐(

13、追赶) 故逐齐师(追赶) (曹刿论战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2)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3.(4 分) (1)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兵书和十个金饼。 7(2)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4.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3 分)4.(3 分)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在事实面前非常感激他。【解析】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文段的后半部分文字。不难发现,刚开始的时候, “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当明白了真相之后, “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变成自己的话,由此加以概括即可。四、阅读下面两则文

14、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 表其闾 曰“三俊” 。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 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 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 ,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 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节选自宋史有删节)【注释】里人:乡里人。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猾:绰号。坐:因,因为。请老:告老还乡。腐败:谷物受潮霉烂

15、。【参考译文】希亮幼时丧父,爱好学习,16 岁时,准备拜师求学,他的兄长故意刁难他,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希亮把借钱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离去。学业完成后,就召见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学习,后来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乡里人称他们所在的里闾为“三俊” 。 升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任,路经博平,绰号“截道虎”的恶霸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致死,官吏不敢过问。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数人被免职。多次上奏8请求告老退休,未获允许,调任凤翔知府。仓中粮食可供十二年之用,管事的官员担心会霉腐,发生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借给百姓。有司官员担心害怕以擅

16、自动用官粮获罪,陈希亮亲自负责此事。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B里人表其闾曰“三俊”C仓粟支十二年 D有司惧为擅发1.(2 分)A 【解析】A 项句子的意思是: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 款利息。 “使 ”为谓语,之后的为宾语,故此句应在 “使 ”字之后停顿。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悉( ) (2)数( ) (3)身( )2.(3 分) (1)全,都 (2)多次,屡次 (3)亲自【课内外链接】本题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希亮悉召取钱者(全,都)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桃花源记 )

17、数上章请老(多次,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 (陈涉世家)3.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2)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3.( 4分) ( 1)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2)当年秋天大丰收,以新换旧,官民两便。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 (3 分)94.(3 分)对哥哥的刁难不忌恨,而是悉心教导他的孩子;严惩恶吏;借粮食给灾民。【解析】概括时要先读懂全文,然后再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第一段讲哥哥对他的刁难,以及他对侄子的劝勉。第二段写了两件事:对恶吏潍州参军王康的惩戒,以及如何对待灾民的。概括时语言要简洁,通顺。五、阅读下面

18、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 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 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公傲 然弗顾曰:“吾岂以一身易六七十万人之命哉! ”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 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 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有删减)【注释】坐:犯罪。石守道:宋代散文家,字守道,兖州奉符

19、(今山东泰安)人。除:任命官职。全活:保全存活。 浸:逐渐。 4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自/河北宣谕使还 B.公皆/招纳之C.从者/如归市 D.偶能全活/得数万人1.(2 分)D 【解析】D 项句意是: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可知此句为动宾结构,因此应在动词“活”后面停顿。故 D 项划分不正确。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会( ) (2)始( ) (3)尝( )2.(3 分)恰逢,正赶上 (2)才 (3)曾经10【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及解释 教材相关句子及解释会河北大饥(恰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恰逢,正赶上)(口技 )始皆襁负而归 (才) 始知郊

20、田之外未始无春(才) (满井游记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曾经)尝趋百里外(曾经)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2)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3.(4 分) (1)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2)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4.灾民涌入河北,富郑公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114 (3 分)收容难民;劝说大户出粮;亲自安置难民。 (一点 1 分,共 3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首先,在选文中找到对灾民

21、涌入的描写“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 ,后面就是富郑公采取的措施: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据此概括即可。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山,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 。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 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 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 ,七十二团瓢,

22、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选自游小谷盘记 )【注释】陂陀(p tu):倾斜。謦(qng)欬(ki):咳嗽。轻曰謦,重曰欬。阬(gng)谷:坑谷。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参考译文】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12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

23、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到山脚才停止。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居民/以桂为业 B.而/耳听常满C.乃登/

24、山循城而归 D.此/万竹蔽天处也1.(2 分)D 【解析】该句的意思是:于是登山沿着城池而回。因此词句的正确划分为:乃/登山循城而归。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蔽( ) (2)业( ) (3)布( )2.(3 分) (1)遮蔽,遮盖 (2)职业 (3)散布,分布【课内外链接】题目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惟大竹蔽天(遮蔽,遮盖)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遮蔽,遮盖)与朱元思书13月光布其上(散布,分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散布,分布)小石潭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2)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3.(4 分) (1)听得犬吠声,

25、于是急忙赶去,终不见人。(2)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 分)4.( 3 分)文章主要写了寻找小盘谷的经过,描写了小盘谷的优美景色。【解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一行按照时间顺序,一起去探访小盘谷。同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将小 盘谷的景色一一描绘下来,展现给了读者。据此概括即可。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5 题。 (12 分)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

26、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选自明薛瑄游龙门记 )【参考译文】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14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

27、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庙门的西南面有一座石峰,高高地伸出到河流中间。踏着石头台阶,登上极顶。顶上有一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用木材建筑,用砖石砌成。靠着阁门向下看,黄河急流翻滚, (向)三面冲击振荡,令人疑心石峰是在摇晃。北看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 (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 (真是)瞬息万变。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

28、去。向东看那座大山,巍峨耸立,与天相接。南望洪涛滚滚, (水中)石洲沙滩,高高的平原和弯曲的河岸,炊烟弥漫的村庄,雾气笼罩的树林,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华山、潼关和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隐约可见。这真是天下少有的景致啊。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濒河有宽平地 B.大河奔湍C.南望/洪涛漫流 D.盖天下之奇观/也1.(2 分)D 【解析】D 项句子的意思是:这真是天下 少有的景致啊。故此句的正确节奏划分应在 “盖 ”字之后。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 (1)濒( ) (2)谒( ) (3)观( )2.(3 分) (1)靠近 (2

29、)参拜 (3)景致15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开阖晦明,倏忽万变。(2)风帆浪舸,渺茫出没。3.(4 分) (1) (云雾)一会散开,一会聚拢, (天色)一会阴暗,一会明亮, (真是)瞬息万变。(2)风里的帆,浪中的船,渺渺茫茫,时隐时现。4. 作者到达极顶后描写的景致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3 分)4.(3 分) 作者登顶后写了临思阁、奔腾的黄河、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山崖、云海以及山脚下的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作者登顶后看到哪些景致, “北顾巨峡” “西则连山宛宛而去” “东视大山” “南望洪涛漫流”四句中从各个方位展示了山顶所见景致,对这些景致

30、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加之末尾一句“盖天下之奇观也”可知这些景物给人的感受。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 (12 分)出夷陵州,治 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

31、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选自清刘大櫆游三游洞记)16【注释】夷陵州治:夷陵州的州府。舆:车。伛俯:弯腰。钟磬:指的是钟磬等乐器。【参考译文】从夷陵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的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舍弃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两崖间有水声传来。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狭窄小路上去。走到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当路挡住,就弯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三部分,就像三开门

32、的房子一样。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声音像磬声。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逢逢”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缕缕不停止。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濒大江/之左 B.循仄径曲/以上C.有大石/覆压当道 D.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1.(2 分)A 【解析

33、】A 项句子的意思是:靠近大江的北岸。据此可知此句的正确划分为:濒/大江之左。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1)舍( ) (2)许( ) (3)绝 ( )2.(3 分) (1)舍弃 (2)左右 (3)停止【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及解释 与教材关联句子及解释17舍舆登舟(舍弃) 便 舍 船,从口入(舍弃) ( 桃花源记 ) 舟行里许(左右) 高可二黍许(左右) (核舟记 )缕缕不绝焉 (停止) 猿则百叫无 绝 (停止) ( 与朱元思书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1)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2)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3.(4 分) (1)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

34、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2) 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4.你觉得洞中的哪个地方最迷人?为什么?(3 分)4.(3 分)示例:我认为写石钟乳最迷人,例如“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 ,主要从声音上来写,让人听罢,感觉像是天籁之音。【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需要找出文中迷人的景色。文中所写的四种景物可以任选,但必须说出恰当的理由。 例如可以从该处的写法上以及带给人的感受来切入回答。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5 题。(10 分) 景清借书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 ,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

35、,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 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释】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举为领乡荐。祭酒:国子监的主18管官员。【参考译文】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给。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 ”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诉讼。

36、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 ”说完就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训斥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 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时同舍生有秘书A. 时同舍生有秘书 B. 时同舍生有秘书C. 时同舍生有秘书 D. 时同舍生有秘书1.(2 分)A 【解析】例句中的“时”是时间状语, “同舍生”应该是一个独立语义,不能断开, “同舍生有秘书”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正确的停顿应在“时”后。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7、。 (2 分)(1)假( ) (2)叱( ) 2.(2 分) (1) 借 (2) 训斥;斥责 【课内链接】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亦未假书于汝( 借) 每 假 借于藏书之家( 借 )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祭酒叱生退(训斥;斥责) 或遇其 叱 咄( 训斥;斥责 ) ( 送东阳马生序(节19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3(2 分)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4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用自己的话谈谈 “生 ”对于书的掌握程度。( 2 分)4.(2 分) 不熟悉,只珍藏却很少阅读甚至不阅读。【解析】从该生

38、在官员的询问之下,竟然连一个字都背不出,可见平日里没有认真阅读书本,虽然拥有这本书,却对书的内容本身并不熟悉。5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耐人寻味,请你从书生和景清的角度出发,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2 分)5.(2 分)示例:书生很爱书,但又没有好好去读,去利用,反而将书当成显摆的“门面” ,这不是真正爱书。而景清则即借即读,而且用开玩笑的方式提醒书生要认真读书,这是值得肯定的。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5 题。(10 分)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

39、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参考译文】人们求学(或做学问) ,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 ,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20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 。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 ,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

40、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需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A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B以求其是非之所在C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D以求其是非之所在1.(2 分)B 【解析】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及其结构,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故 B 项节奏划分正确。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求( ) 若( )2.(2 分)探求 如果【课内链接

4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探求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 ( 岳阳楼记 )若既不出户( 如果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如果 ) ( 出师表 )213.( 2分)人们求学(或做学问) ,不能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4.仔细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谈到应从哪三个方面做学问?(2分)4.(2 分)仔细并且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要与旁人交流;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解析】认真阅读选段,从“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可知一个人学习是不可取的,在做学问的时候要与旁人多多交流;从“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做学问要仔细探究、刻苦钻研;从“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知只有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最后,归纳作答即可。5.这段选文谈的是为学之道,对于我们今后的读书学习有怎样的启示?(2分)5.( 2分)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解析】文中的在穷僻之地应当“博学审问” ,说明要勤奋学习。文中的“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说明做学问必须与人交流。作答此题,言之有理即可。2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