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2、、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下“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故答案为 A 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排除 B 项;秦汉时期土地私有,与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无关,排除 C 项;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与西周时期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建立起来的“家天下”不同,排除 D 项。2.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
3、象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的信息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说明了九鼎- 2 -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故项正确;ABC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级制度(九鼎)3.历史记载,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 给皇
4、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强化皇权,秦始皇进行封禅活动,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尽管这一活动也具有 A、B 两项所述之意,但 A、B两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D 项仅仅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幌子。故 C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5、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 项属于经济方面;C 项和 D 项中的“分权” 、“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 A 项正确。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 3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
6、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公”的表现是选贤任能。郡县的长官一律由皇帝按照其才能、政绩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改变以往的“任人唯亲” ,因此答案选 D,其他几项与题意明显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名师点睛】这是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25 题。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
7、,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 C 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为 2012 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7.有史学家认为:
8、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 4 -D. 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 、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 C 正确;A 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排除;D 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排除。点睛:本
9、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 、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对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的识记。8.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
10、风气。 ”【答案】A【解析】从 A 项中“中正” “评定”字样判定其为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 B项中“摧毁门阀” “策试” “及第”等字样判定其为科举制,该制度自隋朝开始实行;由 C 项中“孝廉之举”字样即可判定其为察举制,该制度盛行于西汉;由 D 项中“八股形式”即可判定其为八股取士,其流行于明清。9.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
11、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答案】D- 5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制和英国内阁最根本的区别:当时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英国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明朝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构,故 D 项正确;英国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只是国家的象征, A 错误;明朝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错误;明朝的内阁长官称首辅,故 C 项错误。10.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
12、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军机处设在皇宫内”的初衷就是便于要务保密和皇帝宣召,A、B 两项正确;在清代, “行走”的意思就是临时调遣的非专任官职,D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并未提到遴选的标准,故 C 项符合题意。11. 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
13、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A. 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B. 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C. 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D.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雅典的一半左右的政治家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的惩罚,其原因多是作战失败。由此可以看出,雅典公民参政并不能客观公正的对政治家进行评价,而是从个人的直观感受出发,因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故选 C。A、D 两项材料- 6 -中无法体现;D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名师点睛】此题难度
14、较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此题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题干,此题实际上是举例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中有两个信息:信息一: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群众的惩罚(群从决策存在弊端);信息二:柏拉图的言语:也是在否定群众决策,认为民众决策存在问题。从这两个信息中可以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具有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样的国家管理权,这有可能影响到主群体决策中感情用事,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1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
15、备的程度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古希腊对公民自杀的个人自愿行为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这体现了出于对尊重生命而加强对个人自杀行为的限制,因此 C 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说明雅典法律的完备性,因此 A 项错误;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尊重生命无关,因此 B 项错误;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因此 D 项错误。1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
16、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答案】D- 7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说明 A 正确。内容庞杂、结构松散材料无从体现,故 B、C 不正确。根据所学,习惯法是成文法之前的,D 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
17、法特点14.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业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答案】A【解析】罗马不断的扩张,统治范围不断的扩大,罗马法也就会不断充实,这就造成了众多的法律出现,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反映万民法颁布,因为是有很多的法律颁布,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仅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才不断制定,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帝国
18、建立之前也是依法治国的,并非罗马帝国建立才开始依法治国,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5.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B.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D. 是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答案】A- 8 -【解析】试题分
19、析:本题考查对已学基础知识的准确了解。由材料中“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说明了无论奴隶还是奴隶主都得遵循法律的规定,因此 A 符合题意。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但在一定能够程度上调和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维护了正义,因此 AC 不合题意;D 从材料上没有体现。故选 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16.“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 反映出民主是
20、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罗马法。题眼在于“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根据时间排除 A 项;根据“境内”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罗马法的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从材料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平与公正,C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C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原则【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
21、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17.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 9 -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
22、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B. 德国君主立宪制C. 美国总统共和制D. 法国共和制【答案】A【解析】英国的民主制度在确立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多的妥协,因此“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 。而“渐进中累积着大步”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完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故答案为 A 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的,美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逐步建立起总统共和制的,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过程艰难曲折,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BCD 项。点睛: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以和平方式实现资产阶级的夺权,其后在和平的改革进程中,民主
23、政体不断完善。18.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 1688 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关键词是“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里的“革命性”自然是指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性。1688 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英国国家主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故选 A。B 项错误,
24、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有君主,并非共和制;C 项错误,1689 年权利法案通过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并非光荣革命;D 项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后。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10 -19.“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型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上述材料反映的状况促使A. 贵族权力的废除B. 中央集权制的完善C. 责任制内阁的完善D. 1832 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 “新的经济利益”等关键词,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渐入佳境
25、,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是1832 年议会改革,故答案为 D 项。A 项说法绝对,排除;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中央集权制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议会改革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与责任内阁制的完善无关,排除 C 项。【点睛】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
26、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C【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国家元首,但是“统而不知” ,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 C 错误,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均正确,排除。21.参加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 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11 -B. 政府权力
27、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 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D.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麦迪逊认为人不是天使,因而需要政府的管理,有必要加强政府的权力;但是,并不是天使管理人,因而可能面临着严重的专制的现象出现,所以需要对政府进行监督,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要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而不是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排除 A。材料强调要对政府权力加以制约,而不是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排除B。麦迪逊主张建立共和制,反对建立君主制,排除 C。22.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28、。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1787 宪法是美国 1787 年制定并于 1789 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与“1787 年 3 月”时间信息不合,也就是说联邦制还没有建立,故 A 项排除;三权分立是政府权力的的分权与制衡,与题意无关,故 B 项排除;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故 C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因此“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 D 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
2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邦联制23.学者龙太江在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中指出: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对美国宪政发展表现出的政治妥协理解错误的是A. 两党相互制衡的宪法规定体现了政治体制的妥协- 12 -B. 参众两院议员席位的分配体现了多元利益的妥协C. 人民权益的保障体现了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妥协D. 政治妥协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30、:美国 1787 年宪法对政党制度没有作出任何规定,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项。BCD 项符合史实,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 “无” “没有” “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理解正确的选项,最后确定理解错误的正确选项。24.据报道,由
31、于民主党、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参议院于 2015 年 2 月 23 日第四次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算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该周内通过新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案,国土安全部十多万雇员将从 2 月 28 日起停薪。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B. 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美国两党交替执政、相互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 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致参议院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
32、算案,甚至可能会导致国土安全部因无法发薪而关门,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 A、B 两项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 项说法正确;美国两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本题选 D 项。25.“(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13 -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 1787 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体现的是法国政治体制的斗争,所以“它”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 C
33、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共和制但没有君主制的阴影,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26.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
34、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A. 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 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 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 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代议制是指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驶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驶立法职能,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的议员由皇帝任命,皇帝有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权力。所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 年德意志
35、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所以答案选 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 14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名师点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高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1)进步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巩固了德国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德国工业化的进程,这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2)局限性: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很强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色彩的表现及其影响。27.1
36、878 年 5 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 月 19 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 221 票对 149 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 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法案遭到议会的否决,俾斯麦指使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新选举的议会被迫通过了该法令,议会在与首相的斗争中败北,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37、,故答案为 D 项。帝国议会被联邦议会解散,A 项说法错误,排除;皇帝有批准法律的实际权力,排除 B 项;联邦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 C 项。28.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 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 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 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D. 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D- 15 -【解析】材料中“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
38、税”说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说明总统权力受到限制;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说明皇帝与议会之间制衡,故三国均体现制衡原则,故 D 项正确。德国是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故 A 项排除。德国体现皇权至高,故 B 项排除。德国是封建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故 C 项排除。29.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 宪
39、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等大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由此可知题干“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应该是指帝国首相对内阁的控制权。A、C、D 各项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故答案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 年宪法30.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
40、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 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C.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答案】B【解析】- 16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 错误,因为议会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已经建立。C 错误,因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对选民和宪法负责。D 错误,因为德国议会虽有立法权,但它受到了皇帝的制约。而 B 正确,因为法国为议会制国家,总统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故本题
41、选 B。二、材料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 40 分)31.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42、 邑聚千数百童生,摧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答案】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
43、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17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取人之道益“公”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防闲之法益“密”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被西方国家所借鉴,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度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能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能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就是强调科举制度能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3)首先要知道梁启超是要
44、改革科举制度的,所以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主要突出科举制度并不能选到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民族危机的人,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主要突出是要救亡图存、是要挽救民族危机,这是为改革科举制度做准备。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会可用 2/3 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 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 9 年。每 3 年改选其中的1/3”材
45、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 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第 18 条:(皇帝) “有创制法律之权”;第 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两种类型?(2)材料一、二的政治文献发挥了哪些相同的积极作用?(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谈谈材料三、四反映的政治体
46、制有何不同点?出现差异的原因?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 -【答案】 (1)材料一 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二:法国 1875 年宪法;材料三: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四:德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确立了国家的共和政体,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有限。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的成熟程度;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专制主义
47、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国会可用 2/3 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看出材料一是美国1787 年宪法;从“众议院议员任期 4 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 9 年”可看出材料二是法国 1875 年宪法;从“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看出材料三是英国权利法案 ;从“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可看出材料四是德意志帝国宪法。(2)材料一、二的政治文献分别是美国 1787 年宪法和法国 1875 年宪法,二者的积极作用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3)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内容来回答。出现差异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内容,从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当时的国际环境等方面来回答。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等方面来回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