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年秋季高二年级 12月月考政治试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7小题,共 54.0分)1.2015年, “狗带” 、 “颜值” 、 “吓死宝宝了” 、 “城会玩”等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凝炼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这表明A. 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文化源之于人民群众的创意和情怀C. 网络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2.“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做的,你也能做!”这是公益广告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解说词。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
2、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爱国热情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A. B. C. D. 3.校园民谣,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感受的“现代民歌” 。 同桌的你 睡在上铺的兄弟 窗外 歌声与微笑 小芳 单车岁月等校园民谣,或者朝气蓬勃、极富校园味道,或者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所以,这些歌曲曾为几代人年轻时传唱,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只有纯粹自然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化
3、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体现在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也可以体现在个人的工作、生活和成长中A. B. C. D. 4.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A. B. C. D. 5.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4、,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 “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A. B. C. D. 6.马云 18岁高考落榜,开始打工,这时他看到路遥的小说人生 。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锲而不舍地参加高考鼓舞了马云,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并考上杭州师范。小说人生的这种作用来自于A.
5、 其自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 读者的心灵震撼和感知C. 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7.我和我的祖国 、 长江之歌等经典老歌不仅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勾起了曾经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也因其优美的旋律,壮美的歌词传唱不息,深受今天青年人的喜欢。优秀的文艺作品应 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足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发挥其文化熏陶“主心骨”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 B. C. D. 8.习近平故事
6、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优秀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 B. C. D. 9.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 “鉴”指的就是理性的判断,包括真伪的判断,包括真伪高下的判断;“赏”就是指感性的理解,就是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那种特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通过文物鉴赏能够A.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 改变人生轨迹,推
7、动社会进步 D.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10.英国诗人本琼森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据此说明A. 语言见诸的交往方式往往带有文化印记 B. 语言往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且丰富的传媒 D. 提高素养才能避免自己暴露于语言之中11.2016年 4月 23日,中英共同纪念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 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华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 不同的民
8、族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中英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A. B. C. D. 12.截至 2018年 7月, 我不是药神收获票房 30.38亿元,豆瓣评分 9.0。对此,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一部对人心有触动、对人性有认知的作品,一部植根于现实,真正找到深入民心、反映生活的鲜活题材的作品,无疑有着更强的生命力。材料给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只有赢得市场,文化创作才具有价值3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切入社会、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作品A. B. C. D. 13.习近平
9、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新时代,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 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记使命,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 B. C. D. 14.2018年是马克思诞展 200周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指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 “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 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A. B. C. D. 15.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起源于微博的风靡流行。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课、微店的汇聚融合。微文化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迅速走入并影响公众生活。这说明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 16.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
11、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对此,我们应该( )认同各民族文化 正视各国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取长补短,消化吸收。A. B. C. D. 17.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 “和诗以歌” ,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 B. C. D. 18.国产动画片大鱼海棠故事脱胎于庄子逍遥游 ,其中的角色名称、想象构思,都取材于这部古典名作,甚
12、至引入了山海经里的“神物” ,是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一次融合展现,这种创意思路无疑为国产作品的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这表明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 B. C. D.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4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 ,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 ”由此可见 文化创新需要吸收借鉴外国文
13、化成果 理论创新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推翻旧有理论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A. B. C. D. 20.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如图),增加了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A. B. C. D. 21.下列关于哲学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A.
14、 B. C. D. 22.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 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C. 辩证法、相对主义、不可知论 D. 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A. 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B. 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C. 批判地汲取了黑格
15、尔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辩证法的基本内核D. 批判吸收了其他哲学家的所有哲学思想24.继“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10 月 16日晚 22时,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 。这表明( )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思维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A. B. C. D. 25.2018年 8月 13日至 20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0 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下列观点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天地之变,阴
16、阳之化”与“心外无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与“胜败天注定”“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A. B. C. D. 26.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5“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A. B. C. D. 27.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从哲学角度看,这
17、是基于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真正的哲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A. B. C. D. 18年秋高二政治 12月月考试题二、论述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6.0分)28.材料一 雷电崇拜,起自上古。雷公名始见楚辞 ,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材料二 数百年来,球状闪电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最近,澳大利亚的一个科研组已经揭开球状闪电的形成原因。科学家约翰洛克指出:“闪电击中地面,照
18、亮天空后,会留下一条由带电粒子或离子形成的长长的尾巴。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离子会在瞬间结合在一起,但剩余离子会迅速移向地面,这种离子越积越多,就会产生足以让玻璃窗内的空气分子失去一些电子,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的球状结构。 ”(1)材料一、二对雷电的看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4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 (6 )29.材料 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19、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身后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的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6行(15 )30.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5 年 12月 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国
20、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材料二 近年来, “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 ,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展映、电商平台、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
21、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12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9 )7818高二政治 12月月考试题【答案】1. D 2. D 3. D 4. C 5. D6. A 7. B 8. C 9. D 10. A11. B 12. B 13. C 14. B 15. A16. B 17. B 18. A 19. B 20. A21. C 22. A 23. B 24. B
22、 25. A26. C 27. A28.(1)材料一的看法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材料二的看法属于唯物主义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政治互信、边防安全;有利于中华
23、文化的传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或有利于促进沿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或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中不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30.(1)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借助文化传播的手段,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中的强大功能,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24、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本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做传播本国文化的使者,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变革文化生产经营模式,促进文化创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能够带来更快速、方便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9【解析】1. 此题考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可用排除法作答。 “狗带” 、 “颜值” 、 “吓死宝宝了” 、 “城会玩”等新词、热
25、词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且享用着这些文化,故 D选项说法正确;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A 选项说法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B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网络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2. 略3. 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同桌的你 睡在上铺的兄弟 窗外 歌声与微笑 小芳 单车岁月等校园民谣,或者朝气蓬勃、极富校园味道,或者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所以,这些歌曲曾为几代人年轻时传唱,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说明优秀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
26、求,文化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体现在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也可以体现在个人的工作、生活和成长中,故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故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错误。故选 D。4. 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符合题意, “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 ,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 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27、的一面旗帜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
28、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5.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排除;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 “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故符合题意。故选10D。6
29、. 【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解答】从材料看出,优秀文化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的这种作用,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结合教材,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作品本身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而不是读者心灵震撼和感知,故 A正确,B 错误;作品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故 C错误;D 与题干原意重复,故排除 D。故选 A。7. 此题考查学生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我和我的祖国 、长江之歌等经典老歌不仅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勾起了曾经建设祖国的壮
30、志豪情,也因其优美的旋律,壮美的歌词传唱不息,深受今天青年人的喜欢,这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该立足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正确;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错误。故选B。8. 此题考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传播,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中国故事能增
31、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优秀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故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且优秀的文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排除。故选C。9. 此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强调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可见,材料没体现,故 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通过文物鉴赏能够使人提高对美的判断、理解、欣赏,可见,不涉及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故 B不符合题意;通过文物鉴赏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说法夸大了文物鉴赏的作用,故 C错误;材料强调通过文物鉴赏能够使
32、人提高对美的判断、理解、欣赏,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可见,这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故 D正确。故选 D。10.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说明语言见诸的交往方式往往带有文化印记,故 A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 B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口语的特点,故 C不符合题意;提高素养并不能避免自己暴露于语言之中,故 D错误。故选 A。11. 此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
33、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这说明中英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故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英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故不符合题意;文化交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故错误。故选 B。12. 【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掌握材料主旨。【解答】11我不是药神是“真正深入民心、反映生活的鲜活题材的作品” ,可见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切入社会、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故符合题意;文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错误;
34、正确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错误。故选 B。13. 【分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题意。【解答】材料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而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是不同的,错误。故选 C。14. 此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
35、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正确;要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排除;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排除。故选 B。15. 【分析】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文化创新的作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抓住材料主旨内容。【解答】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符合题意;微文化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迅速走入并影响公众生活,说
36、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符合题意;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故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网络文化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错误。故选 A。16. 表述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认同本民族文化,而非认同各民族文化,故排除; 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给老年人让座”这一行为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的差异,体现了我们要正视文化差异,故当选; 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在日本,乘地铁时给老年人让座,会让人认为你嫌他不中用,因此,我们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当选; 不合题意,材料只强调了这种文化差异,并没涉及“谁长谁短”或“孰优孰劣” ,故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尊重
37、文化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
38、的繁荣。本题以给“老年人让座”这一行为在中日文化中差异化的评价为背景素材,考查“尊重文12化多样性”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适中,但解题时要注意避开一些易错点,如“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各民族文化” ,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又如,“当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时,我们应取长补短” ,这也不准确,存在差异也可能各有千秋,并非就有长短优劣之分。17. 【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审题。【解答】材料中,节目形式新颖, “和诗以歌” ,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
39、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和归宿,而不是开发创新,错误;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但不是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错误。故选 B。18. 此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大鱼海棠的国产动画脱胎于庄子逍遥游 ,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正确;大鱼海棠的角色名称、想象构思,都取材于这部古典名作,甚至引入了山海经里的“神物” ,说明满
40、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只是方式之一,错误;材料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体现在内容上,是对古典文化中庄子的逍遥游的继承,而不是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也不能说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错误。故选 A。19. 此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文化创新需要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排除;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论创新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坚持辩证否定观,并不是要推翻旧有理论,排除。故选 B。20. 【分析
41、】此题考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符合题意;“消除思想差异”说法错误,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排除。故选 A。21. 此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错误,符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正
42、确,不符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二者不能等同,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22. 此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的观点;“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夸大了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 A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1323. 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
43、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4. 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人类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 ,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故符合题意;思维既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也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反映,故错误;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故错误。故选 B。25. 【分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掌握课本
44、基础知识。【解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由此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此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说明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正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胜败天注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错误;“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是可知论的观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45、说明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故正确;“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否认运动、只承认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只承认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错误。故选 A。26. (1)此题考查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要求结合材料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实质是是考查文化的作用,从文化的一般作用和不同形态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角
46、度作答。(2)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要求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限定为文化创新,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认识,认识理解类题型,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具体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内容等角度分析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27.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说明应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回答时,根据知识体系,可以首先从对待文化具有多样性的正确态度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交流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其次可以从尊重
47、文化多样性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来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借助文化传播的手段,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既要欢迎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角度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运用教材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等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视角14力求全面,不能拘泥于某一个视角,否则
48、失分严重,最后依据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1)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运用“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 “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 “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的步骤是“原理+意义” 。28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