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 _(2/3)细胞外液(1/3):包括:_、_、_等2、体液之间关系: _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_ 淋巴3、组织液、淋巴与血浆在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 、 、 (37左右)三个主要方面。(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无机盐中 Na+和 Cl-占优势。(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与 HCO3-、HPO 42-等 缓冲物质 有关。5、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6、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和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和 。7、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维持 (非“恒定
2、不变” )的状态。细胞代谢正常;各个器官(如:皮肤) 、系统( 、 、 、 系统等)协调活动;主要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8、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其结构基础是_:_传入神经(有神经节)_传出神经_(还包括_和_)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_(又叫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_(从_部位传向_部位) 。3、未兴奋(静息电位)时:K+外流,_;兴奋(动作电位)时:_,外负内正。24、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或_相接触形成。其组成包括:_、_、
3、_。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_;传递方向:_,原因:_只能由_释放,然后作用于_上。6、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_中枢;脊髓:调节_的低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_;脑干:_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7、_区损伤症:W 区:不能_;S 区: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_;V 区:不能_文字;H 区:不能_。8、正常人的血糖含量:_g/L。 (或 80120 mg/dL)9、血糖的食物中糖类的_;_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_。10、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成_,释放能量;合成_、_;转化成_、_等。11、_由胰岛 A 细胞分泌,与另一种激素_一样具有升高血糖的作
4、用;_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1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13、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该激素能作用于_,使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_。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14、激素调节的特点:(1)_;(2)通过_运输;(3)作用于_、_。1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_、_等)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16、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和_的调节。其中_调节是主要的。17、神经调节的作用
5、途径:_;反应速度_;作用范围_、_;作用时间_;18、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_运输;反应速度较_;作用范围较_;作用时间_。19、免疫系统由_(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 _细胞(吞噬细3胞、淋巴细胞:_、_) 、_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20、_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_(如溶菌酶)和_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二者构成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_,构成_。21、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有淋巴细胞,由_分化而来,在胸腺发育成 T 细胞,在骨髓发育成_。2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受抗原刺激后,由_产生的,专门抗击抗原的_。 23、特异性免疫包括_免疫和_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再由_产生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增殖分化成_,再由_接触_(宿主细胞)发挥作用。24、免疫系统的功能:_、_和_功能。25、_(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通过破坏_,使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