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4 地表形态变化专题训练一在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内,一堆堆硕大的圆形石头,鬼斧神工般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如下图),其实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大理岩,而是典型的花岗岩。读图,回答 12题。1.“魔鬼大理岩”属于( )。A.侵入岩 B.沉积岩C.变质岩 D.喷出岩2.图中形态各异的大石头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C.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岩浆侵入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变质作用解析 第 1题, 读材料可知,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大理岩,而是典型的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第 2题,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抬升,表土被侵蚀,石
2、块裸露,石块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剥蚀,形成图中形态各异的大石头。故大石头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答案 1.A 2.B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回答 34题。3.阶地一般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量减少 B.地壳抬升C.地壳下降 D.植被破坏4.图示河谷的右侧较陡峭,河谷的左侧较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上游河源处 B.山口冲积扇处C.中游的河流弯曲处 D.河流
3、入海口处2解析 第 3题,当一个地区的构造上升或气候发生剧变,会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凸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阶地。河流流量减少和植被破坏对阶地的形成影响不大。第 4题,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被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被侵蚀、左岸陡;若河道弯曲,则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关系不大。答案 3.B 4.C20 世纪 70年代初,地质学家在中亚的一个小镇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
4、40余年仍未熄灭,当地人称之为“地狱之门”。读“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 56题。5.“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处 B.处 C.处 D.处6.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蕴藏着丰富的(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C.地下水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解析 第 5题,“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需要通过断层向外泄漏,处为断层构造。第 5题,此处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结合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判断图示区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答案 5.D 6.B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 79题。7.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 )。A. B
5、.C. D.8.在工程建设中,易发生透水事故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岩浆喷出形成火山湖B.乙位于背斜顶部形成山地C.丙地为向斜槽部形成谷地D.丁地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3解析 第 7题,图中先形成沉积岩,后来产生岩浆岩,最后在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地带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第 8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可能发生透水事故。图中甲和丁为背斜,乙为褶皱的一翼,丙为向斜。第 9题,甲处为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谷地;乙处为褶皱中背斜的一翼,而不是位于背斜的顶部;丙处为向
6、斜槽部受挤压形成的山地;丁处为背斜向上拱起形成的山岭。答案 7.D 8.C 9.D下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回答 1011题。10.乙处地貌的成因是(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11.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携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携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解析 第 10题,乙地受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后受流
7、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第 11题,丙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其成因主要是多条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不断沉积,使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这些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附近的山地,上游流经高山峡谷区,水流湍急,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烈,携带大量泥沙。答案 10.D 11.A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暑假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到我国西北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该地区地势平坦,四周无高大山脉。下图为该兴趣小组拍摄的地貌景观图。4(1)指出图中土丘和沟谷最可能的延伸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说出该兴趣小组在考察时应准备的物品。(3)推断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解析 第(1)题,判读土
8、丘和沟谷的最可能延伸方向要结合西北地区的常年盛行风向进行分析。第(2)题,兴趣小组在考察时应准备的物品,要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第(3)题,图中地貌的成因,要综合沉积岩的形成、定向风的侵蚀和岩层软硬性质等进行分析。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理由: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西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在风力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土丘和沟谷呈西北东南走向。(2)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干旱,太阳辐射强,且多风沙天气。因而在考察时应准备帐篷、防晒用品、防风镜、GPS 信号接收机(指南针)和充足的饮用水等。(3)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长时间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该区域气候干旱,风力
9、作用强,在长期受定向风的侵蚀下,相对松软的岩层或土层被吹走,相对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一系列的土丘和沟谷。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极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示意风化坑剖面,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1)说明庙湾岛风化坑的基岩类型与图中岩石的对应关系及其原因。(2)分析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及其原因。(3)分析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解析 第(1)题,由材料
10、可知,庙湾岛风化坑的基岩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在图中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判断为侵入岩,为喷出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主要从风化坑的地质作用及地形对积水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 (1)。庙湾岛上风化坑的基岩是花岗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5(2)化学风化。该风化作用主要由流水参与并且流水作用促使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3)坑口有水渍线,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