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0练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洛阳市 2017届第二次统一考试,27)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进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这表明近代上海( )A引领近代中国社会风尚B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C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2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中山装、旗袍 B面包房、咖啡屋C西式别墅 D火车、汽车3(百师联盟 2018高考猜题卷,29)“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
2、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 ”这最能说明( )A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B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4(济宁 2017届 3月模拟,28)郑观应在 19世纪 90年代初写的盛世危言商战中,历数当时常见的日用洋货。以洋手帕为例,1859 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 9万打,1869 年时增为 10万打,1879 年更猛增至 35万打,十年内增加了 2.5倍,到 1889年又增至 40万打。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
3、中国(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D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51895 年至 1898年,全国出版社的中文报刊有 112种,其中 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2影响较大的是政治性报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C “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6白寿彝说:“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
4、尚相去甚远。 ”下列对比项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中国和英国的枕木数量 B中国和法国的电线长度C中国和美国的煤炭产量 D中国和法国的服饰文化7(山西名校 2018届联考,29)出身宦官之家的孙宝瑄在 1902年说:“西人之剧,男女合演,其裳服之华洁,景物之奇丽,歌咏舞蹈,合律而应节。人问其佳处何在?余曰:无他,雅而已矣。 ”材料可以佐证( )A上流社会对西剧的接受和欢迎B全盘西化下国人对西剧的追崇C西剧推动中国近代民俗的变化D西剧冲击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8(滨州 2017届 3月模拟,27)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
5、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 ”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A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B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C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9下图是 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3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10(大连 2018届双基测试,13)西班牙人雷玛斯于 1911年 6月 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开始进入
6、我国民间。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 12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111866 年 7月 22日的上海新报 ,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7、( )A 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B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C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D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121926 年 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4答案精析1D 根据材料“上海妇女除了传统活动外开始现象”得出近代上海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故 D项正确。2A 中山装、旗袍都是将西
8、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故 A项正确;面包房、咖啡屋、西式别墅、火车、汽车完全是从西方引进的产物,故 B、C、D 项错误。3C 材料中“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说明当时的国人对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心存疑虑,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甲午中日战争后, “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表明随着近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最主要含义,故 C项正确。4D 近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仍然是小农经济,故 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故 B项
9、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 C项错误;据材料描述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使用洋手帕,这在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故 D项正确。5A 材料中时间是 1895年至 1898年,中文报刊发展壮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等,更多带有“刊物”的特色,介绍专业知识为主,而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政治性报刊更多带有“报纸”的特点,具有传递实时信息、舆论监督功能,所以材料反映了“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的信息,故 A项正确。6D 中国与英国、法国、美国在枕木、电线、煤炭方面的比较,反映了中国与英国、法国
10、、美国之间的近代化的状况,因此 A、B、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与法国均有悠久的服饰文化不能直接体现双方近代化的差距,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7A 根据题目中“出身宦官之家的孙宝瑄”对西剧的评价,并非完全排斥,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故 A项正确;根据题目中“无他,雅而已矣” ,并没有体现追崇,故 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中国民俗,故 C项错误;题目强调了宦官之家对西剧的评价,并未提到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故 D项错误。8C 材料“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反映部分知识女性争取参政权,说明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故 C项正确。59A 闹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
11、花小碗是传统的物质文明。两者并存于日常生活中,表明传统与现代交融,故 A项正确。10B 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办法可知既有封建保守内容, “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 12点以前为限等” ,又有思想开放的体现,例如女子可以观看电影,故 B项正确。11C 国人近代自己创办报刊开始于 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1866 年的报纸要么是来华传教士创办,要么是来华商人创办, 上海新报宣传的是商业信息且是中文版的,所以其为外商创办的中文商报,故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一则介绍机器的图画广告,并鼓励“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 ,可见该广告是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的,故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向国人推销机器及产品的一则广告,没有反映推销广告的效果,另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工商贾不会纷纷购买其机器的,尤其是农工,故 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可知,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A 该报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 A项正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