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质检卷九 生物与环境(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70 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地区中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2.(2019 辽宁锦州质检)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中种群的 K 值为 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 K 值改变B.图甲中 bc 年,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图乙中第
2、 3 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图甲中 c 点和图乙中 c 点对应的年龄组成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3.(2018 广东广州模拟)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的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 a、b、c。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计数方法为抽样检测法B.本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 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D.a、b 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同4.(2018 广州深圳模拟)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立体种植(养殖)、桑基鱼塘都有
3、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要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和目测估计法C.根据作物对光需求不同而进行立体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增加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5.(2018 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
4、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6.(2018 广东揭阳惠来期末)科学家 R.L.Smith 研究了不同动物种类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相对值动物种类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 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 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
5、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7.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饲养家禽时,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8.(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段测)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
6、乙生态系统高B.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高C.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初生演替过程9.(2018 河南郑州嵩阳中学段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短日照植物黄麻从南方移到北方种植,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10.(2018 山东潍坊一中高考预测卷)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 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7、的是 ( )3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 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30 分)11.(14 分)(2018 新疆乌鲁木齐高考适应性训练)科研机构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开展了连续若干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中数值表示某一年年末(如“1”表示第一年年末)。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内所有生物及其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8、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图中甲的 L 值不变,出现该现象的环境条件是 。 (3)据图分析可知,甲种群的数量在前 4 年未达到 ,乙种群在前 3 年的数量变化是 (填“持续增加”“持续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12.(16 分)(2018 四川广安邻水月考)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属于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 和 。
9、(4)图乙所示生态系统中,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 2a)。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10、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 4单元质检卷九 生物与环境1.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亲代的性别比例,而子代的性别比例正常,B 项错误;同一种群在同一地区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D 项错误。2.C 据图乙可知,种群的 K 值在 ab 之间波动,是某个大于 b 小于 a 的数值,A 项错误。据图甲可知,在bc 年间,前半段 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 项错误。图乙中第 3 年种群数量超过了 K 值,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也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种群数量波动,C 项正确。据图分析
11、,图甲中 c 点时 2,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图乙中 c 点时,种群数量为 K/2,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为增长型,D 项错误。3.D 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三组实验的结果不同,可能是温度、pH 或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外因造成的;三组实验酵母菌的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不同,b 组环境容纳量最大;a、b 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对应的酵母菌数量相同,但无法说明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同。4.C 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 项错误;要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而目测
12、估计法是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的,B 项错误;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能导致本地其他物种生成受到威胁,反而使得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 项错误。5.D 群落演替的发生不会因为某一因素的介入而停止,所以即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在高寒草甸的群落同样也会发生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 项错误。6.D 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 31.0,而呼吸量为 30.9,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0.1,0.131.0100%=0.32%,A 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 3.71,同化量为 1.37,则未同化量=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的比
13、例=2.343.71100%=63%,B 项正确;黄鼠能量的同化量为 3.80,呼吸量为 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C 项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不同是因为各自的消化功能有差异,导致粪便量所占比例不同,D 项错误。7.C 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能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也会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 项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科学研究,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项错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C 项正确。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 项错误。8.A 从图中可看出甲生
14、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高;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一般恢复力稳定性低;新物种产生需经历漫长的时间;乙生态系统在 S 点生物群落基本消失,S 点以后又出现新的种群,属于次生演替,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9.B 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短日照植物黄麻从南方移到北方种植,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10.D 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 项正确;A 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即增长率大于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项正确;曲线在原来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
15、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C 项正确;中生物濒临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 项错误。11.答案(1)生物圈 生态系统(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3)环境容纳量(K 值) 持续增加解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图中甲的 L 值不变,结合题意可知,此时甲的 L 值相当于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 值,说明甲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L 倍)增长,即种群甲的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可推知出现该现象的环境条件
16、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3)甲种群的数量在前 4 年呈“J”型增长,环境中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说明甲种群的数量在前 4 年未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乙种群在前 3 年的 L 值大于 1,即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大于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因此,乙种群在前 3 年的数量持续增加。12.答案(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草5(3)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4)自我调节 恢复力(5)2.481011 J/(hm2a) 3.1%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 A 表示生产者,D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
17、能合成作用。(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4)图乙生态系统中,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物种数目少,所以恢复力稳定性更高。(5)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看,A 是第一营养级,C 是第二营养级,B 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2.4810 11J/(hm2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 的同化量C 的同化量100%3.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