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407.67KB ,
资源ID:92589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5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docx

1、1课时规范练 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2019 江西上饶中学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2.(2018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

2、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 K 值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 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 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 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4.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 14 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 14 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 第 2 年 第 4 年

3、第 6 年 第 8 年 第 10 年 第 12 年 第 14 年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A.这 14 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 12 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 8 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5.(2018 宁夏银川九中四模)蚜虫常聚集于植物的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6.(2018 山东临沂期末)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力提升7.(2018 山西康杰中学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种群数

5、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天 起始 1 2 3 4 5 6 7培养液中小球藻的数量 (106个mL -1) 0.90 1.00 3.21 3.92 5.40 3.78 4.31 5.26实验期间室温 913 818 818 315 314 416 1017A.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B.可用数学式 Nt=N0 t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C.实验前 4 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D.第 56 天,小球藻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的可能原因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8.(2018 江西上饶中学月考)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 a、b 所示。下

6、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等于零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 a 所示D.若曲线 b1变成曲线 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9.(2018 山西山大附中月考)下图为研究者构建的某地区“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B.N2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P3代表了捕食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10.下列为小李同学构建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1)图中表示 ,表

7、示 。 (2)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 等,其数学模型 Nt=N0 t中, 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 (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 (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 分布。 11.(2018 山东枣庄八中月考)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中生物

8、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 ,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2)曲线 1 表示在第 13 周内,种群的出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 增长。 (3)曲线 2 表示在第 2 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第 37 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 (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填“可能”“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 。 12.(2018 山东淄博模拟)“植物 A动物 B动物 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 B 的种群密度:在 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72 只

9、,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 只,其中有 9 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 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 B 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 。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 C 种群的年龄结构如下图甲。2011 年 6 月种群 C 的年龄结构是 型。可以预测,在 2012 年 6 月后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 ,直接原因是种群的 。 4(3)研究人员监测了 C 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 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 C 为食的种群 D。据图分析,D 最可能是在图中 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 (填“是”或“不是”)控制 C

10、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 B 和动物 C 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 10%用于 ,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能够依据 B 留下的气味去猎捕 B,B 同样也能够依据 C 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课时规范练 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1.B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 项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 项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 项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 项错误。2.C 增长

11、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 项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 项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 项正确;一个种群的 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导致该种群的 K 值减小,D 项错误。3.C 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

12、长型,表示该种群数量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 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4.D 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种群数量应呈“S”型增长,A 项错误;第 12 年增长速率比第 8 年下降,但只要增长速率大于 0,种群数量就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 项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 项错误;白头鹎的数量在第 8 年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是 K/2,环境容纳量是 K,应是第 8 年时的两倍,D 项正确。5.A 蚜虫属于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应随机取

13、样,A 项正确,B 项错误;样方法只能估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C 项错误;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可调整种间关系,不会彻底消灭蚜虫,D 项错误。6.B 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 项正确。在丙点时适当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的目的,C项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K 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 项正确。7.B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A 项正确;根据实验数据,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

14、数量不呈“J”型增长,故不能用数学式 Nt=N0 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B 项错误;前 4 天,培养瓶中小球藻数量越来越多,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C 项正确;第 56 天,实验室温度较低,可能抑制了酶的活性,小球藻的种类数量发生明显波动,D 项正确。8.D 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并不是等于零,A 项错误;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K/2 之前进行,B 项错误;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C 项错误;曲线 b1的 K 值较大,当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K 值减小,变成曲线

15、b2,D 项正确。9.C 该模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A 项正确;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的 K 值为 N2,B 项正确;捕食者数量在 P2处上下波动,捕食者的 K 值为 P2,C项错误;从题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 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猎物的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在 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 项正确。10.答案(1)出生率或迁入率 年龄组成 (2)气候适宜,

16、没有敌害 -1 (3)偏大(4)性别比例 生物防治 (5)集群解析分析题图,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表示年龄组成,表示性别比例,表示标志重捕法,表示样方法。(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或迁入能使种群密度升高;利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2)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 t, 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1。(3)表示标志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

17、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5)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常常表现出集群分布。611.答案(1)种群 种群密度(2)大于 S(3)增长型 波动(4)不可能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 1、2 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变化比无生物乙时大,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解析(1)生活在同一区域

18、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分析题图可知,曲线 1 表示在第 13 周内,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之后处于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3)结合曲线分析,曲线 2 表示在第 2 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 37 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而题图曲线显示,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12.答案(1)480 大 (2)增长 减少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B 不是 (4)

19、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依据题中所给数据可求得该种群密度是 72609=480(只/hm 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重捕后被标记的数量相对会减少,则动物 B 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析图可知,2011 年 6 月种群 C 处于生育前期和生育期的个体数量较多,而处于生育后期的个体数量较少,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应属于增长型。种群在 2012 年 6 月后处于生育后期的数量增多,数量变化最可能呈减少趋势,直接原因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从 B 点开始环境阻力加大,种群 C 的数量增长开始减缓,即 D 最可能是在图中 B 点对应的时间引入。种群数量处于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不是控制 C 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4)同化量的两个去向分别为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的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种群 B 和 C 为捕食关系,通过“气味”这一化学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