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省河口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1. 下列有关太平大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B. 太平大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C. 他在近代中最早提出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主张D. 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就是农民阶级自身
2、的自私性、保守型等不可能充当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革命进取心减退是局限性的具体表现,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败因2.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新纲领。下列各项措施,那一项不是资政新篇的内容:A. 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 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C.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D. 开设新式学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所学知识“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是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内容,所以不符合题干,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2三项都是资政新篇
3、的内容,故不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3.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方针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 “求同存异”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仍然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随着新中国新的外交关系的建立,这一方针已经不再适用;“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
4、阵营一边,但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这一外交方针也已经不再适用。所以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A、C、D 项,故选 B。4.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 ,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的反
5、帝爱国精神,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的反封精神,所以这些历史事件均是五四精神的具体的体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3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5.余秋雨在他的行者无疆中写道:“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 ,这个城市叫罗马 。 ”余秋雨赞美罗马A. 具有悠久的历史 B. 是西方法制的摇篮C. 出现恺撒、屋大维等杰出政治家 D. 美丽的古城风貌城市【答案】B【解析】罗马的伟大在于罗马法的制定,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
6、源和先驱。故选 B。6.下图是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证照。上有“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合行发给执照,以示优异而懋赏功”等文字,由此推断该证照褒奖的将士应建功于A. 虎门销烟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鄂中将士” “共和” ,可知是武昌起义。所以选 C。虎门在广东,黄花岗是广州,南昌在江西,武昌是在武汉,属于鄂中地区。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7. 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
7、4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 年每年只有 45 个,最多时也没超过 7 个,而 1949 年便陡然增加到 70 个。这说明( )A. 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B.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C. 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D. 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焦点主要是在欧洲,故 A 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 1950 年 2 月,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与美攻苏守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了苏联对中国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故 D 项正确。考点:
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名师点睛】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如:政策的灵活性:一边倒与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等全方位外交(与邻国、发展中国家、大国伙伴关系) 。原则的坚定性: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影响外交的因素:国家利益(出发点) 、综合国力(决定成败的关键) 、意识形态,国际形势。8.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而形成的留传后世的、西方价值和文化的综合体的法律瑰宝。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
9、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A. 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B.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C.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D. 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 。对古希腊人而言,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对人的理性的追求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终极5目标;对罗马人而言,法律是规范、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不能视道德自律为法律,排除 A;民主政治和轮番而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而非哲学思想,排除 C、D。因此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0、特点 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作用。结合备考要注意全面掌握。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9.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其主要的原因是A. 小国寡民的国家形式 B. 轮流坐庄的政治需要C. 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 D. 希波战争的强力推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
11、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之所以说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在于雅典的公民数量比较少,也就是小国寡民。所以答案选 A。其他选项不符题意,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的城邦的特点10. 下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致之效果 ,他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B. 工人斗争的决定性作用C. 商人罢市的推动作用D. 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答案】A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根据图片民气致之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所以答案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
12、立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1.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国共两党” 、 “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 、 “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等,可判断出这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即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年)期间。此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
13、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 三项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共第一次合作;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运动12. “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13. “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 200 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对此认识正确的
14、是A.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 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C. 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7D. 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由其地理环境“决定”;在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中,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雅典民主存在一定的弊端,故 A、C、D 说法错误。14.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这首诗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试
15、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近代” 、“瀛东” 、 “辽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瀛东”指日本, “辽阳”是辽宁的一地名,而“筹海患难防”指的是洋务派筹办海防不能救中国,即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实践上的破产,所以该诗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C 正确;ABD 与题干不符,排除。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16、。(2)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15.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的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A. 日本重视对本国商品的宣传8B. 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 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D.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答案】D【解析】【详解】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通过广告勘察中国的交通状况、重要的设施等,这是为后来发动侵华
17、战争做准备,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故项正确;材料中宣传广告不是主要目的,摸清交通状况、重要设施情况是主要目的,故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论述中国交通落后,故项错误;药品市场冲击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故项错误。16.下图是 1949 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D. 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可知,A 是在 1955 年;B 是在 1971 年;不结盟政策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 D 项错误;
18、而建交最高峰出现于 1972年,联系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 C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名师点睛】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17.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9国周代和古希腊前期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
19、城邦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古代西周与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地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而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A 的表述符合题意;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两国当时的政治不合;C“小国寡民”仅符合古希腊政治的特点; D“分封诸侯”仅符合中国西周政治的特点。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18.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
20、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浓厚的部族色彩B. 浓厚的宗族色彩C. 浓厚的神权色彩D. 浓厚的等级色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故 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 AB 项没有体现,排除;题干也没有体现等级的信息,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019.“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
21、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区域范围大小B. 实施目的不同C. 社会制度差异D. 时间期限长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选项中 C 符合题意,故选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0.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
22、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A. 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 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 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 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可知 B 项符合题意;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 项与“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不符合,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以排除。故答案为 B。考点:近
23、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背景【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物质基础: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导火线: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21.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 五百人议事会B. 民众法庭C. 陶片放逐法D. 平民保民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克里斯提尼执政期
24、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某种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符合题意,因此选 C。AB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陶片放逐法相关知识。陶片放逐法,也被翻译为“陶片放逐制” 、“陶片流放法” 、 “贝壳放逐法”或“贝壳放逐制”等。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 510 年左右创立,约公元前 487 年左右陶片放逐法才首次付诸实施。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
25、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22.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 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 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提示时间是 20 世纪初, “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提示主语和地点、方式,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 1900 年西方
26、列强联合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于1901 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 C。A 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B 项是甲午战争的影响,D 项是南京条约附件内容。23.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中的“去年”是指( )A. 1840 年 B. 1900 年C. 1937 年 D. 1895 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 年的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故此题答案选 D 项
27、,ABC 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马关条约24.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 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 40 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 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B. 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C. 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 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该历史事件应该在1989 年,两岸尚未达成 “一个国家”共识,台独势力仍然强大,
28、台湾当局尚未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大陆对台政策也并未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是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充分的证明两13岸关系缓和并且出现历史性变化,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 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缓和【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25.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海海战等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 抵制西方文明 B. 发展资本主义C.
29、反对封建统治 D. 反对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黄海海战均真实的表达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心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所以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反侵略斗争26.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
30、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相关知识。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14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
31、,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27.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 ,可以参考。 ”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 20 世纪A. 50 年代初期B. 60 年代初期C. 70 年代初期D. 80 年代末期【答案】B【解析】1969 年初,由于美国实力下降,尼克松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 ,调整其亚洲政策。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北部面临苏联军事威胁。中国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
32、略需要出发,在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形成了 “美要利用中苏矛盾,苏要利用中美矛盾,我应有意识地利用美苏矛盾”的外交新思路,以缓和中美关系,牵制苏联。所以材料中的“东吴”指美国,而“曹魏”指苏联。故选 C。50 年代初期我国的外交特点是“一边倒” ,不符合题意,排除 A;60 年代初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一大片” ,不符合题意,排除 B;80 年代末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不结盟,不符合题意,排除 D。故选 C。点睛: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拒曹魏” ,实际暗示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交恶,以此为突破口,容易判断选 C。28. 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的
33、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文中“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在A. 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B.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C.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D. 部落制让位于城邦制【答案】A1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所以“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在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不可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并未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罗马人,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部落制让位
34、于城邦制是雅典政治体制的变化而不是“真正的民主政体”表现,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4 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
35、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 ,编成至元新格 ,这是
36、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16种种不平等的规定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1)罗马和元朝都实行了行省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又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在元朝的历史上, “行省”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指出行省制度确立的影响。(3)材料一中罗马万民法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并从两个角度举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4)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自身的
37、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在法律实施中,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答案】 (1)征服战争,版图扩张;罗马: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受中央节制。(2)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深远影响。(3)版图扩张,经济贸易活动频繁、法律纠纷或矛盾增多。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如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基础,如在法律文本方面,1787 年宪法、权利法案等文献的颁布;其它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司法原则等。(4)由习惯法到成文法。万民法:保护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38、元朝的法律,在不同民族间有所区别。【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有关行省的描述,可以看出罗马和元代的行省出现的背景相同,即帝国版图的扩大,须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二者在与中央的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行省有很大的地方自主权,而元朝的行省必须完全服从于中央的节制;(2)从材料二中“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可以看出行省角色的转变,即由临时的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出行省制的影响即可;(3)结合材料一:“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
39、纠纷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概况出文字的内容就得到了罗马万民法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答出罗马法的影响即可;(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后不难发现,罗马法17和元代法律的形成都经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但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罗马法强调适用对象的平等而元代法律则明确了等级的区分和差别。考点:东西方政治的巨大差异点评:材料考查了罗马行省制与中国元代行省制的异同,同时还对比考察了罗马法与元朝法律的异同,这种异同比较型试题的考查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和惯用的出题手法。对于比较型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比角度的选取问题,只要能明确比较项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就不难回答此类试题,因此希望学
40、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如何寻找对比点的问题。30.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7 年 7 月 1 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 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 月 29 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光明日报材料二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 500 万人
41、次,2015 年10 月 3 日至 5 日 3 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 15 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 年 4 月)请回答:(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 1842 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 1997 年 7月 1 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
42、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18【答案】 (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3)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和题干的叙述,我们可知与南京有关的事件主要是指鸦片战争与香港回归。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香港
43、脱离了祖国的怀抱,1997 年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对于中山陵来说主要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以及他的主要功绩。(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毛泽东的这首诗我们就知道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得到了胜利。它的意义结合教材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我们要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的三个时期。南京在第一阶段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主要体现出的是封建阶级的腐败无能;第二阶段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有两面性,最终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第三阶段是无产阶级的统治,是
44、历史的选择。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
45、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19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 (1)时间: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解析】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