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地理 9 月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本试卷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3.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选出正确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涂黑,不要写在第 I 卷上。第 II 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
2、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2.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C.区域是由人们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各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
3、水道C.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4.关于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C.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D.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5.读下列甲、乙两图,有关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2 -A.甲地降水量多,洪涝灾害频发B.乙地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C.甲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乙地农业生产易引发土地
4、盐碱化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是日本最大的农机制造商,在我国成立了多家农机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下表是“久保田农机信息吧”统计的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读后完成67 题。6.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量 B.纬度 C.地形 D.劳动力数量7.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GPS C.RS D.数字地球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运用遥感技术可以拍摄最新的气象云图。据此,回答 8-9 题。8.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航空器 B.传感器 C.胶片质量 D.磁带质量9.中国风云四号观测的优点有
5、 探测范围大 获得信息快 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成本低,效益高A. B. C. D.2017 年 7 月 8 日,马云的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消费者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扫码就可以进店,结账的时候没有收银员,系统会自动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支付宝自动扣款。地区 收割开始时间山东 5 月 26 日湖北 5 月 18 日北京 6 月 12 日吉林 7 月 13 日- 3 -据此完成 10-11 题。10.马云首家无人超市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科技的发展 B.市场的扩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优惠政策的扶11.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 B.GPS C.GIS D.数字
6、地球2017 年 8 月 8 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 。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 20 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 2.1 万,50 公里范围内约 6.3 万,100 公里范围内约 30 万。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完成 12-13 题。12.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A.GPS 、GIS B.GIS 、RS C.GPS 、RS D.GPRS 、RS13.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A.评估区域商业价
7、值 B.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C.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据此完成 1415 题。14.“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包括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现代通信技术A. B. C. D.15.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 政府政策 百姓生活 科学研究A. B. C. 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
8、突出的地区。回答 16-17 题。16.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 4 -过度樵采 植被稀少 过度放牧 气候干旱 过度开垦A. B. C. D.17.以下不属于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草场载畜量C.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D.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8-20 题。 18.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19.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
9、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20.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A.气温高 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夏季水量最大。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回答 2123 题。 - 5 -21.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A.雨水B.地下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高山冰雪融水22.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陡坡开荒种地 B.工业规模扩大C.水库拦截蓄水 D.全球气候变暖 23.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
10、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下游扩大灌溉农业规模 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A. B. C. D.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425 题。24.“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2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读雨林
11、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 2628 题。- 6 -26.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B.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 1525D.亚马孙地区是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27.右图中 a、b、c、d 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 B.b土壤C.c生物 D.d供给养分28.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 B. C. D.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将 201
12、1 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 2930 题。29.目前全球每年约有 1000 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7 -A. B. C. D.30.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3132 题。3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工业
13、化快速发展3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 3000 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下图回答 3334 题。- 8 -33.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A.产生药材,调蓄洪水 B.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 34.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 B.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
14、D.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的山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为了加快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读图,回答 35-37 题。 35.山西省发展煤转电对当地的积极意义是A.节约水资源 B.减轻环境污染 - 9 -C.减少经济收入 D.减轻铁路运输压力36.方案与方案比较A.方案煤炭利用率高 B.方案经济效益明显C.方案环境污染严重 D.方案工业耗水量小37.提高晋煤能源输出能力的措施,正确的是加强内河航道的建设 建设以铁路为主的路网体系 推动由输煤向输电的转变 主要依赖高速公
15、路提高运速 A. B. C. D.38.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A.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B.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C.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需求量大增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 3940 题。3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发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4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GDP
16、 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人口会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10 -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40 分)41.(15 分)下图为某区域 1 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 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 M 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5 分)(2)比较 M、N 两地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 分)(3)提出治理 M 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4 分)42.(13 分)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
17、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1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 分)(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4 分)(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4 分)43.(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2 -(1)分析亚马孙流域 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的原因。 (3 分)(2)叙述大面积热
18、带雨林消失殆尽的原因(5 分)(3)指出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 (4 分)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D 4.C 5.B 6.B 7.C 8.B 9.C 10.A 11.C 12.A 13.C 14.A 15.D 16.C 17.B 18.D 19.A 20.B 21.D 22.C 23.C 24.C 25.B 26.B 27.B 28.A 29.A 30.D 31.A 32.D 33.D 34.D 35.D 36.B 37.B 38.B 39.B 40.D 二、综合题41.(15 分)【答案】(1)(5 分)自然原因
19、:气候干旱,降水少(2 分),蒸发量大(1 分)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活动(2 分)等。(2)(6 分)M 地降水量小,N 地降水量大(2 分)。原因:M 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 分);N 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 分)。(3)(4 分)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2 分)。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1 分);合理的- 13 -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 分)。42.(13 分) 【答案】(1)(5 分)剥离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2 分);地下采空导致地面塌陷(1 分);堆
20、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1 分);污染环境(1 分)。 (2)(4 分)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4 分)(3)(4 分)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每个要点2 分,任意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 4 分)43.(12 分) 【答案】(1) (3 分)亚马孙流域雨林面积大,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1 分) ;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1 分) ;生物循环旺盛,蒸腾作用强(1 分) 。(2) (5 分)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1 分) ;过度的焚耕开垦或迁移农业(1分)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1 分) ;商业性伐木(1 分) ;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1 分)等。(3) (4 分)对雨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提供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的保护和管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的机会。 (答出任意 4 点即可得满分 4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