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2 月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A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2、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1903 年前后,俄国企图独吞东三省,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被清政府拒绝。谣传拒俄义勇队特派员向袁世凯请愿遇害,此后苏报文章“革命其可免乎”在留日学生中流传开来。这表明A 清政府已经沦为沙俄的附庸 B 日本支持中国留学生的呼声C 清政府助推了反清革命运动 D 不明真相的知识分子被利用41928 年 7 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
3、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 ”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 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 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5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A 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B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C 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D 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6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
4、得越来越民主, 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 2 -了许多愚蠢的战争 ,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 ”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 主权在民 B 法律至上 C 联邦体制 D 分权制衡7 全球通史指出:“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8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
5、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 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B 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 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 D 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919 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 “商战” “商业” “招商”“商办” ”商局” “商会” ”商部” “商学” “商政” ”商校” ”商法” “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10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 (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 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
6、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112016 年 11 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A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 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C 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
7、的所有权121953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 ;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 年 9 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3 -A 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13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8、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14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务中的影响且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 ”这表明美国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C 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D 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15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
9、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此材料说明A 经济危机在客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B 没有经济危机就不会有社会进步C 我们应该多制造经济危机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 经济危机是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1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 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 B 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C 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 D 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失败171927 年秋
10、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4 -C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18 “20 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
11、一些发展。 ”材料主要表明A 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 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C 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 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191813 年和 1833 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20 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 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C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D 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20清代康
12、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1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 1888 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 “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若沿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饮腾茂,星罗棋布。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 ”这表明了当时A 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 B 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C 民族工业
13、有了进一步发展 D 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2218 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 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 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 年美国有托拉斯 318 个,它们存并了 5300 个工业企业,其中有 26 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 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5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23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
14、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24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 70 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
15、农经济的普遍发展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25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 “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 。这反映出在商代A 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 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 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 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26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1979 年至 1987 年为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1987 年至 1992 年为第二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从 1992 年起,国企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转换经营
16、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开始 B 国企改革未突破原有体制C 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 D 国企改革进程已基本完成271912 年 3 月 2 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 ”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A 强调信念一致 B 强化公仆意识 C 充实人民语言 D 彰显平等精神28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
17、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 6 -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2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 ,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 五年计(规)划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二五、三五、四五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一五、五五、六五政府内部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集思广益决策 十五、十一五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18、协商决策A 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 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 D 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30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经济改革运动。这表明A 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 B 党和国家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C 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 D 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二 非选择题(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材料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和垄断世界金融,其要点是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在
19、西部产银州的推动下,美国通过了购银法案 ,购银十三亿银圆。这样,它在金银的储备量上,均可居世界首位,既可“实现垄断世界金融之大权,借以执世界盟主之企图” ,又可刺激世界上以白银为货币的国家的购买力以倾销美国的过剩商品,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的高价购银使银价暴涨,纽约的银价由 1933 年的每盎司27.50 美分升为 1935 年的每盎司 74.69 美分,美国西部七州银铜锡矿业恢复,就业增加。但是中国白银在 1934 年和 1936 年分别外流到美国 2.56 亿元、2 亿元,通货紧缩,百业萧条。- 7 -整理自董长芝试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材料二 1935 年 1 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
20、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和孔祥熙曾密商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 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曾急电孔祥熙要做好金融币制方面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在币制改革令颁布之前,蒋介石作为军事最高领导人,多次颁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抗战前后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顾问的美籍专家杨格,后来在评价 1935 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 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整理自吴景平蒋介石与 1935 年法币政策
21、的决策与实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大萧条时期通过购银法案的目的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35 年中国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7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 ,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
22、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8 -33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 ,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
23、理” 。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 。厢下设有“军巡铺” ,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 ,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
24、杂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9 分),参考答案1A 根据“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说明自先秦到秦汉史籍编写追本于黄帝,具有华夏统一的意识,A 正确;重视血缘关系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 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2C 依据材料“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 ,特点是“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分封制趋于瓦解,故 C项正
25、确。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的制度,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周王室名存实亡是在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排除 BD 项。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官僚性质的家臣” “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 ,明白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情况下出现的乱象,不符合分封制的要求,得出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的结论。3C 因为清政府拒绝了“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 ,从而引起了“革命其可免乎”的呼声,这说明清政府的行为激化了反清的革命运动,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不出日- 9 -本对中国留学生的支持,故 B 项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4A 由材料“1928 年 ”“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
26、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可以得出所述为大革命时期党的政策,再结合“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该认识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A 正确;1927 年大革命以失败告终,B 与题干时间不符;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 不正确;D 是在南昌起义之后。5C 罗马帝国法律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死者也有权指定遗产分割人,这说明罗马法既有法律的原则性也有个人意愿的灵活性,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女性和男性的地位相等,故 A 项错误;B 项错在“决定作用” ,故错误;法律是统治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实施的基
27、础不是血缘和亲疏,故 D 项错误。6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认为古代雅典之所以遭到毁灭,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赋予大众后,没有了制约,因此亚当斯主张在美国应实行分权制衡。所以应选 D。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政体的确立特点7C 材料“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所以答案选 C;A 项与题意无关, B 项此时已经实现, D 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8A【解析】法国在二战后是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法国把“铁幕”一块一块地
28、撕碎,说明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 正确;B 中共同外交策略,说法绝对;C 中一贯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日本的实力对比,D 错误。9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商的名词非常多,说明大家都非常关注近代工业,体现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A 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想在 19 世纪后期才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不能通过商的名词非常多,推断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排除C。题干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政治诉求,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10A【解析】 “沈阳九君子 (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 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29、 (TRUTH(真相) 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表明知识分子在外交中所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担当,故 A 项正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但东三省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成立的事实没有改变,因此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说法错误,故 B 项排除;- 10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排除;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排除。【点晴】此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能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材料中现象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外交中所作出的贡献,据此分析获取正确答案。11B【解析】据材料“
30、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故不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故 A 选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故 B 选项正确;“三权分置”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与发展,故 C 选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是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三权分置”制度。再结合所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明确“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同时进一
31、步解放了生产力,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2B【解析】1953 年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对于农产品和物资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管理和销售,显然是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实施,故 B 正确;建国初期是工农业产品极端困乏,故 A 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 1978 年以后,故 C 错误;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已经完成,故 D 错误。13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趋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 A 项正确;中国远还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
32、的程度,故 B 项错误;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故 C项错误;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故 D 项错误。点睛:审题能力试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通常要从设问和时空两个角度来审题,审设问是为了明确答题的方向,审时空是为了明确答题的范围。该题的设问限定是“政治史角度” ,由此排除了迷惑项 C 项。14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且益加深” 、 “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 ,可知联邦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再结合“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 ,表明联邦政府的权力比之前大的多,C 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联邦政府
33、对国家的影响日益加大,官僚机构虽有所增多,但不是材料- 11 -的主旨,A 错误。美国三权分立机制依然存在,B 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政府的权力,D错误。15A【解析】BD 两项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排除。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排除 C;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作用,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是我们人为能造成的,故选 A。16A【解析】 “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 A 项正确;改革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与材料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前瞻性
34、,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符,故 B 项错误;改革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与材料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前瞻性,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符,故 C 项错误;改革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失败,与材料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前瞻性,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符,故 D 项错误。17D【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27 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不同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分歧,故
35、D 项正确。18B【解析】 “收回航权的口号” “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说明民族资本企业家利用近代爱国的思潮发展民族工业,B 正确;材料说明中国航运业有一定发展,A 错误;民办轮船航运业有一定发展,但不是占据主导,C 错误;D 中主导力量不符合事实。19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关税降低、取消禁令,废止限制措施,都是因为自由贸易思想盛行原因,故 B 项正确;A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C 中生产效率材料无从体现;此时英国依靠的是商品侵略,不是殖民掠夺,故 D错误。20A【解析】题干说的是清代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竞争中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因为
36、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而另外一些人则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里的沦为雇工和雇工经营反映的是在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产生于手工业领域,故选 A;题干体现的是农业种植领域的变化,没有体现商业,故 B 错误;上述材料体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但没有体现技术改进,故 C 不符合材料原意;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解体,故 D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12 -21D【解析】从材料信息“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 ”可知当时开办漠河金矿有利于巩固边防,更是直接针对沙俄的侵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
37、沙俄率先开采同漠河金矿同属一脉的黑龙江左岸的矿产,造成压迫我方的形势,故答案选 D;鼓励实业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时期才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A;漠河金矿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BC 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清末某官员记述” “1888 年” “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 ”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22D【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小,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垄断组织,说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D 正确;A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自由主义不再盛行,
38、但“退出历史舞台”错误,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表述错误,排除 C。23B【解析】材料中说明宋代南门大街商业经营的类别和种类众多,但是经营都是分类进行, “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体现出品牌的特点,故 B 正确;宋代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故 A 和 C 错误;区域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错误。24D【解析】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东部地区,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说明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长江下游地区属于南方,所以唐代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则说明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选 D 是符合题意的
39、,正确;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商业而非交通,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城市兴起体现的是商业的普遍发展而非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帮的涌现是在明清时期而非唐代,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5C【解析】 【详解】从材料“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可以看出,商代对雨水的记载比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商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故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节气,故 A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对雨水的记载,故 B 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的作用,故 D 项排除。26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国企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
40、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故排除A 项;根据题意可知,国企改革开始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 B 项;国企改革任重道远,远远还没有完成,故排除 D 项。根据“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可知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故选 C。- 13 -【点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到 1987 年,全国已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27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题意主要反映了
41、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没有体现信念的相关内容,故排除 A 项;公仆意识主要针对官员,与民间无关,故排除 B 项;称谓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官职高低和阶级之间的尊卑,并非是为了充实语言,而是为了体现平等,故排除 C 项,故选 D。28C【解析】 “”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说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模式不同,C 正确;材料中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减少干预,A 错误;B 说法错误;二战后是御用凯恩斯主义思想;D 中自由放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9C【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出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逐渐由个人决策到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等形式的
42、转变,说明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渐进变革性,体现出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增强,故 C 项正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改革决策方式变化,企业和地方积极性调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原则,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并没减弱,故 D 项错误。【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30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43、960 年的“调整”是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而 1979 年的“调整”是为了改革开放,所以两个“调整”的方向是不一致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致的,故排除 AC;1960 和 1979 年,当时中国确实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但还不能说是生死攸关,故可排除 B;1960 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79 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因为“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停滞不前,是因为我国为改变经济落后已开始了改革开放,所以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故此题选D。- 14 -点睛:1960
44、 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这个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它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调整。31 (1)目的: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向外国倾销商品来转嫁经济危机;增加贵金属储备以求垄断世界金融;增加就业;刺激美国矿业加快复苏。 (4 分)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改造。 (2 分)(2)背景:美国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银本位制度受冲击后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日寇加紧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国内各地货币制度不统一。 (4 分)意义:有利于稳定汇率,恢复经济,安定社会;为
45、未来的抗日战争准备了条件。 (3 分)32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 70 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
46、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12 分)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论述:1949 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 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 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
47、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解析】- 15 -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要求学生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据材料“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 、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 “晚清及近代中国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 、 “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再结合所学近代清朝外交等知识即可从晚清政府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的角度进行简要阐述。学生拟定其它具体的论题也可,但应该注意史论结合。33 (1)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扩大;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强。(6 分)(2)思路: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完整的治安管理体系;发动基层力量,警民合作;管理上宽严相济,适度放松对市民的公共生活的限制。 (9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