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775KB ,
资源ID:92863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8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三物理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京津城际列车“复兴号”在 2018 年 8 月 8 号实现每小时 350 公里时速运行,这样,从天津站到北京南站的时间就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以下四个运动图线,能基本表示“复兴号”列车在京津段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由 x-t 图线知,列车开始匀速运动,中间静止,最后反向匀速运动,最后回到初位置,这与列车的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A 错误。B、由 x-t 图线知,列车开始匀速运动,紧接着就反向匀速运动,最后回到初位置,这与列车的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B 错误。C

2、、由 v-t 图线可知,列车开始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少的减速运动,平稳的到达北京南站,故 C 正确。D、由 v-t 图线可知,列车开始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最后还是做匀加速运动,显然与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D 错误。故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根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确定某个特定的原子核何时发生衰变C. 太阳释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原子核的裂变D. 原子核内部相邻核子之间距离非常的近,但是,核子之间的核力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万有2引力和库仑力【答案】D【解析】【详解】A、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

3、核式结构模型,故 A 错误;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 B 错误。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由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能,故 C 错误。D、核子之间的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核力的作用范围在 1.5 m 内,10-15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核子之间的核力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故 D 正确。故选:D3.一个人在地

4、面上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 s(m) ,假设他站立在船的右端处于静止状态要跳上距离在 L(m)远的岸上(设船与岸边同高) ,如图所示, (忽略水的阻力)则A. 只要 L s,他一定能跳上岸B. 只要 L s,他有可能跳上岸C. 如果 L=s,他有可能跳上岸D. 如果 L=s,他一定能跳上岸【答案】B【解析】【详解】当人往岸上跳的时候,人有一个向岸上的速度,由于动量守恒,船必然有一个离开岸的速度,这样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小于立定跳远的初速度,所以 L=S 或 LS,人就一定跳不到岸上了,当 LS 时,人才有可能跳上岸上,但也不是一定能跳上岸,故 A、C、D3错误,B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

5、“人船模型” , “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一个经典模型,由于反冲作用,运动员从车上起跳的最好成绩一定小于 s。4.核潜艇是战略核威慑手段之一,我国自主研制的“094A”核潜艇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如图所示,在某次实战训练中潜艇遇到情况需要紧急下潜,假设在某段时间内可视为匀减速下潜,若在这段时间内 5s 末的速度比 2s 末的速度小 3m/s,则“094A”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2B. 1.5 m/s2C. 2 m/s2D. 3 m/s2【答案】A【解析】【详解】设 5s 末的速度为 v5,2s 末的速度 v2= v5-3,时间 t=3s,潜艇在该段时间内

6、的加速度 a= = =-1m/s2,故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故 B、C、D 错误,Avt v2-v5t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简单。有些题目前面带个很大的帽子,应该从题中去分析与题目问题相关的物理量。5.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 、 、 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 表示 射线,其射出速度最慢但电离能力最弱B. 表示 射线,其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都很强C. 表示 射线,是由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高频电磁波D. 表示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答案】C【解析】【详解】A、 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带正电,垂直进入匀强

7、电场后,受电场力作用向射 线右偏转转,垂直进入磁场后,受洛伦茨力的作用,向右偏转, 射线其射出速度最慢但电离能力最强,故 A 错误。 射线不带电,在电场中不偏转,在磁场中不偏转,其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B、最弱, 射线是由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高频电磁波,故 B 错误,C 正确。D、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向左偏转,在磁场中受洛伦茨力向左偏转,故 D 错误。故选:C6.火星是我们认为最有可能有生命活动的地方。我国将于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如图所示,探测器在太空直飞火星,在 P 点进行制动,使火星沿着大椭圆轨道运动,再经过 P点时再次制动,使得探测器沿着近

8、火星圆轨道做圆周运动而达到近距离探测的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完成两次制动之后,探测器在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上的运行周期B. 探测器分别在轨道和轨道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相同5C. 探测器分别在轨道和轨道上经过 P 点时的速度相同D. 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速度大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探测器在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小于在轨道上的运行周期,故 A 错误。B、探测器分别在轨道和轨道上经过 P 点时受火星的万有引力相同,由牛顿定律可知,加速度一样大,故 B 正确。C、由于在 P 点万有引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探测器只有向心加速度,a 1=a2

9、,而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 P 点的曲率半径 r 大于圆轨道上的半径 R,由向心加速度a1= ,a 2= 可知, v1v2,因此卫星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错误。v21r V22R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绕火星表面附近的速度,由 v= 知,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速GMr度小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故 D 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静止斜面体 P, P 上有一小物块 Q; P 与 Q 之间、 P 与地面之间均存在摩擦。开始 Q、 P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 P 和 Q 一个共同向右的初速度, P、 Q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P 和 Q 滑行过程中与 P 和 Q 都静止时相比,则A. P

10、与 Q 之间的压力不变B. P 与 Q 之间的压力增大C. P 与 Q 之间的压力减小D. P 与 Q 之间的压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设 Q 的质量为 m,斜面的倾角为 依题意,开始 Q、 P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Q 对 P,的压力为 mgcos;若给 P 和 Q 一个共同向右的初速度, P、 Q 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由于 P 与地面间有摩擦,当给 P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后,P 开始向右做减速运动,而 Q 由于6受到 P 的作用力后也向右做减速运动,则 Q 的加速度一定水平向左,如图将加速度分解为垂直斜面与平行于斜面,则垂直斜面方向,mgcos N=may,即支持力

11、 FN=mgcos-may,F N小-F于 mgcos,与都静止时比较,Q 与 P 间的压力减少。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是运用整体法判定 P、Q 加速度的方向,然后用隔离法对 Q 物块的加速度进行分解,同时要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8.如图为一种“滚轮平盘无极变速器”的示意图,它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轮组成。由于摩擦的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随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的转速 n1、从动轴的转速 n2、滚轮半径 r 以及滚轮中心距离主动轴轴线的距离 x 之间的关系是( )A. n2=n1xrB. n1=n2xrC.

12、n2=n1x2r2D. n2=n1xr【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滚轮不会打滑,滚轮边缘与主动轮接触处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滚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为 v1=2n 2r,滚轮与主动轮接触处的线速度大小 v2=2n 1x,联立求解n1、n 2、r 以及 x 之间的关系解:滚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为 v1=2n 2r,滚轮与主动轮接触处的线速度大小7v2=2n 1x根据 v1=v2,得2n 2r=2n 1x,解得 ,故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9.以下给出的核反应方程中,所有说法正确的是A. , X 为中子,核反应为聚变21H+31H 42H+XB. ,

13、Y 为质子,核反应为聚变147N+42He 178O+YC. + , Z 为中子,核反应为聚变42He2713Al 3015P+ZD. , K 为 3 个中子,核反应为裂变23592U+10n 14456Ba+8936Kr+K【答案】AD【解析】【详解】A、 是氢核的聚变,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21H+31H 42H+X知,X 为中子,故 A 正确。B、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也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Y 为质子,故 B147N+42He 178O+Y错误。C、 +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Z 应为中子,故 C 错误。42He2713Al 3015P+ZD、 是核裂变,K 为 3

14、 个中子,故 D 正确。23592U+10n 14456Ba+8936Kr+K故选:A、D10.某建筑工地需要把货物提升到高处,采取如图所示的装置。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悬挂于 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货物 a,人拉绳的另一端缓慢向右运动达到提升货物的目的。在人向右缓慢运动的过程中,则A. 细绳 OO的张力大小保持不变B. 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保持不变8C. 细绳 OO的张力逐渐变小D. 人对水平面的压力保持不变【答案】BC【解析】【详解】人拉绳的另一端缓慢向右运动过程中,可以认为 a 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故人对绳的拉力 F1大小等于货物的重力保持不变,F 1与货物向下的拉力 F2的夹

15、角逐渐增大,F 1与F2的合力逐渐减少,所以细绳 OO的张力逐渐变小,故 A 错误,B、C 正确。人拉绳的另一端缓慢向右运动过程中,细绳对人的拉力大小不变,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少,竖直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少,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就逐渐增大,人对水平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故 D 错误。故选:B、C11.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 Uc与入射光频率 v 的关系图象。则由图象可知A.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hv0C. 图像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hD. 入射光的频率为 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hv0【答案】BD【解析】【分析】9根据光

16、电效应方程 Ekm=hv-W 和 eUc=EKm得出遏止电压 Uc与入射光频率 v 的关系式,从而进行判断【详解】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W,对照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 W=h0,由于eUc=EKm,所以遏止电压 Uc= -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0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heh0e频率成线性关系,故 A 错误,B 正确。C、因为 Uc= - ,知图线的斜率等于 ,故 C 错误。heh0e heD、从图上可知,逸出功 W=h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v-h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为 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hv0,故 D 正确。故选:B、D12.如图所示,

17、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1.90 ev 的金属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4 跃迁到 n=3 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4 跃迁到 n=1 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C. 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12.75 evD. 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10.19 ev【答案】AB【解析】【详解】A、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的激发态,可能发出 = =6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从C2n4(4-1)2n=4 跃迁

18、到 n=3 间的能级差最小,所以从 n=4 跃迁到 n=3 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 A 正确。B、因为 n=4 和 n=1 间能级差最大,所以从 n=4 跃迁到 n=1 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 B 正确。C、从 n=4 跃迁到 n=1 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发出的光子能量为 13.6ev-0.85eV=12.75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v-W0得,金属铯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m=12.75ev-1.90ev=10.85ev,故 C、D 错误。10故选:A、B13.蹦极是勇敢者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蹦极者从高台跳下,在空中经历加速、减速下降

19、至速度为零,然后再通过反弹上升。设蹦极者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过程为,弹性绳张紧至最低点速度为零的过程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的重力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B. 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中绳子弹力冲量的大小相等C. 在过程中,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D. 在过程中的任意一段时间内,蹦极者受到合力的冲量方向始终向上【答案】AC【解析】【详解】A、在过程中,蹦极者只受重力,重力冲量等于在过程中动量的改变量,mg = ,每秒钟重力的冲量相等,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就相同,故 A、C 正确。tpB、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中绳子弹力

20、与重力合冲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B 错误。D、在过程中的开始阶段,重力大于弹性绳的弹力,蹦极者受到合力的冲量方向向下,故D 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14.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有质量为 2 kg 的物体,整个装置放到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则台秤的示数为_N。如果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则台秤的示数为_N。 ( g 取 10 m/s2)【答案】 (1). 16 (2). 2411【解析】【详解】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对物体有:F N-mg=ma,a=-2 m/s2,可

21、得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 FN=m(g+a)=2 (10-2)N=16N,故台秤的示数为 16N。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对物体有:mg-F N=ma,a=-2 m/s2,可得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 FN=m(g-a)=2 (10+2)N=24N,故台秤的示数为 24N。故答案为:16N;24N【点睛】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小车的一端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重锤相连,另一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为准

22、确完成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A保持木板水平B把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C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D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答案】D【解析】【详解】A、用如图示的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保证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木板可以水平,也可以倾斜,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故 A 错误。B、平衡摩擦力不是本实验必须的,可以平衡也可以不平衡摩擦力,故 B 错误。C、本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保证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不必要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故 C 错误。12D、为准确完成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3、,如果不平行,细线的拉力在沿长木板方向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小车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故 D 正确。故选:D16.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第一次用两只弹簧秤同时拉 OB 和 OC,第二次只用一只弹簧秤拉 OB(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必须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B只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C需要及时记录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D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 O 拉到相同位置(2)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填字母代号)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并且长一些B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

24、量近一些C使拉力 F1和 F2的夹角尽量等于 90D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3)甲、乙两图分别是某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填“甲”或“乙” ,其中力 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拉计时的图示)【答案】 (1). CD (2). AD (3). 甲【解析】(1)A、B、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橡皮条两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长度要相同故 A、B 错误C、要作出力的图示,所以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故 C 正确。D、在白纸上标下第一次橡皮条和绳的结点的位置,第二次将橡皮条和绳的结

25、点拉到相同位置,表明两次效果相同,即两个拉力和一个拉力等效,而弹簧秤不必拉到相同刻度故 D 正确故选 CD.13(2)A、两根细线应适当长些,便于减小力的方向测量的误差,故 A 正确;B、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 B 错误;C、两拉力 F1、 F2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小以 60100为宜,故 C 错误;D、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作出的是拉力在纸面上的分力,误差较大两细绳长度不需要相同故 D 正确故选 AD。(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

26、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点睛】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难度适中四、计算题(共 38 分)17.如图所示,质量为 m=2.0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 F=5.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物体上,在 t=4.0 s 内可使物体产生 x=4.0 m 的位移。(1)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多少?(2)这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后撤去该力,物体又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已知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下来共发生位移 x 总 =20.0 m,求:该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时间?(

27、 g=10 m/s2)【答案】 (1)=0.2 (2)t 1 =8 s 【解析】【详解】 (1)由运动学知识:x= a1t2,代入数据得 a1=0.5m/s21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ma1,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2)a 1=0.5m/s2,撤去 F 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2= =2m/s2mgm设 F 作用一段时间 t1后撤去,发生的位移为 x1,物体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2,发生的位移为 x2,,由于有:a 1t1=a2t2,x 1+x2=20.0m,x 1= ,x 2=12a1t21 12a2t22解得 x1=16m,又 x1= ,得该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28、时间 t1=8s12a1t211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60 kg 滑板运动员,以 v 0=4 m/s 初速度从某一高台的 A 点水314平飞出,恰好从光滑竖直圆轨道的 D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 。已知圆弧的半径 R=3 m,=60,取 g=10 m/s2,求:(1)滑板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行时间。(2)滑板运动员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 B 时轨道对他的作用力。【答案】 (1)t=1.2s (2)F N=1440N,方向向下【解析】【详解】 (1)设运动员到 D 点时竖直分速度为 vy,tan30 0= ,解得 vy=12m/s,由于 vy=gtv0vy可得

29、滑板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t=1.2s(2)设运动员到达 D 点时速度为 ,到达 B 点时速度为 ,D 点到圆心的竖直高度为 hvD vB= ,h=Rcos60 0=0.5R,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m +mg(R+h)= m ,解得 =102m2/vDv02+vy2 12v2B 12v2D v2B,由于物体通过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应满足 v= ,即 v2=gR=30m2/ ,因为s2 gR s2=102m2/ gR,所以滑板运动员能顺利通过最高点。v2B s2设运动员在最高点时轨道对他的作用力为 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N=mv2BR解得滑板运动员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 B 时轨道对他的

30、作用力:F N=1440N,方向向下【点睛】要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滑板运动员能否顺利通过最高点。19.如图所示小球 A 用长为 L 的细线悬挂与 O 点,且与水平面刚好接触,另一相同的小球 B从固定的光滑曲面 h 高处由静止下滑,然后沿水平面向右运动 S 距离后与 A 球发生对心碰撞。设曲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且 mA=mB, A、 B 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求15(1)若水平面光滑,且 h=3L,试通过计算说明 A、 B 两球碰撞后各如何运动?(2)若水平面不光滑,且 B 球在水平面上滑动时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h=L=1 m, S=0.5 m,则 A、 B 两球共发生多少次碰

31、撞? B 球最终停在何处?【答案】 (1)B 与 A 碰后,B 停止,A 做圆周运动,经一周后,A 再次与 B 相碰,A 停止,B向右以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最后一定停在曲面的低端。每经过一次往复,碰撞2gh两次,所以共碰撞 10 次【解析】【详解】 (1)设 A 与 B 碰前 B 的速度为 ,B 沿曲面下滑时由机械能守恒得 mBgh= ,vB12mBv2B得 =vB 2ghA、B 碰撞动量守恒有:m BvB=mAvA+mBvBA、B 碰撞能量守恒有: mBvB2+ mAvA2= mBvB2+ mAvA212 12 12 12因 mA=mB,得碰后方 B、A 的速度分别为:v B=0,v

32、 A= 2gh设 A 到最高点的速度为 vc,A 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m Ag=mAv2CLA 作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有: mAvA2= mAvC2+mAg 2L代入 vA= 得 h=2.5L3L故 B 与 A 碰后,B 停止,A 做圆周运动,经一周后,A 再次与 B 相碰,A 停止,B 向右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因 L=h 且水平面粗糙,故 A、B 第一次碰后,A 上摆高度必小于 L,到达最高点后又左摆动与 B 球相碰交换速度,B 球向左运动达曲面上某高度下滑,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与球发生第二次碰撞,如此反复。设 B 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 x,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mBgx=mBgh,x= = =5m=10S,因为小球 B 在水平面上每经过一次往复与 A 球碰撞两次,所以共碰撞 10 次,最后一定停在曲面的底端。1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