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四合庄中学 2018-2019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彳亍 ch 漫溯 s 作楫 曹杂B. 参乘 shn 忤视 w 斑斓 目眩C. 鲰生 zu 平仄 z 租赁 戳没D. 菲薄 fi 叱骂 ch 惆伥 嬉笑【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读音为:A 项,作楫(揖) 曹杂(嘈) C 项 平仄(z) 戳没(戮) D 项,惆伥(怅) 故本题选 B 项。【点睛】高考字音考查
2、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 (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
3、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 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A. 随着 行使 转交 接管 B. 伴着 执使 转交 管理C. 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D. 随着 执使 移交 管理2【答案】C【解析】根据最后一空,可以推断填“接管” ,第二空可以断
4、定填“行使” ,第一个空格至关重要,五星红旗不可能“随着”音乐,因为“随着”有“跟着”的意思,应该是“伴着”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 每到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就 风华正茂 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就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C. 隔壁班的班主任总来我班串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D. 台上走出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原来就是万众期待鲁迅先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
5、项。A 项, “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不合语境,使用错误。B 项,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 项,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在沛公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使用错误。D项,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取第一个意思。使用正确。故本题选 D 项。【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
6、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B.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3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C.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D. 4
7、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选项 C,语义重复,不符合逻辑, “大约”和“左右” 。故答案选 C。5.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 大王来何操C.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答案】B【解析】B。 (B 项,宾语前置句
8、,其余三项都是被动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再别康桥 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B. 小狗包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 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 。D. 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9、本题考查了解4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 项,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故本题选 D 项。【点睛】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 ,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
10、语境推断。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陈连山)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
12、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 ,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5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 ”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
13、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 ”这里“灯”谐音“丁” ,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 。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
14、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 )7. 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 ,全社会的“狂欢” 。B. 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D.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
15、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8. 【小题 2】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D. 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69. 【小题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
16、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望。B. 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宣泄。C. 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答案】7. D 8. B 9. C【解析】【7 题详解】诞生之日开始吃元宵,一是于文无据,二是吃元宵大体是从宋代开始的【8 题详解】元宵节人们出门不是为了“走街串巷,走亲访友” ,而是为了娱乐【9 题详解】A.元宵节的主要功能应为“娱乐”而非“求子” 。 B.“元宵节这一天”不
17、对,应该是“期间” 。 D.“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不对三、古诗文阅读文言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18、:“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7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C.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空间,距离D. 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 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得复见将军于此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长于臣C. 因击沛公于坐; 贪于财货D. 使毕使于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
19、谢罪之词,极大的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B. 按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D. 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继而授意项伯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使鸿门宴气氛越来越紧张。【答案】10. C 11. B 12. D【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
20、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 项, “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 ,嫌隙,嫌怨,隔阂。所以选 C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于”的意思和用法。A 项, “于”和“见”形成“见于”结构,表被动,译为“被” ;介词,在。B 项,两句中的“于”都作介词,比。C 项,介词,在;介词,对。D项,介词,在;介词,到。所以选 B 项。8【1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2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 项,张冠李戴,错在“继而授意项伯舞剑” 。范增继而命项庄舞剑。所以选 D 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
22、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
23、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王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 ”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客戏曰:“ 马无百年之寿,以
24、有肝故也。 ”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刳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9况留肝乎?”1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 ” 语:话语B. 公大悟,家有蓄马 蓄:蓄养C. 便刳其肝,马立毙 毙:死D. 信哉,毒也 信:确实14. 下列选项中,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B.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C.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D.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15. 翻译下列句子(1
2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答案】13. A 14. B 15. (1)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2)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3)马没有百年的寿命,就是因为有肝的缘故阿。【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 项, “语”:作动词,说。故本题选 A 项。【1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句子停顿正确的一
26、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10如本题中“迂公”作主语, “闻”作谓语, “之”作宾语,意思是:一个迂腐的人恰巧听到了这话。句意正确,语法合理,所以应在“之”后停顿。排除 CD 项。 “客”作“诳语”的主语,意思是这个迂腐的人认为“客”说骗人的话,所以应在“客”之前停顿,排除 A
27、 项。故本题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下列句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所以”:“的原因” ;“非常”:“意外事故” ;“者,也。 ”:判断句, “是。 ”第二句关键点:“不”同“否” ;“若属”:“你们” ;“为所”:“被” ;“且”:“将” 。第三句关键点:“以”:“因为” ;“故”:“缘故”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
28、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有客人说马肝非常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说:“文成是吃了马肝而被毒死的。 ”一个恰巧听到了这话,就笑了,说:“你这是骗人的话,马肝本来在马腹中,马怎么没有被毒死?”这个人开玩笑说:“马没有百年的寿命,就是因为有肝的缘故啊。
29、 ”迂腐的人恍然大悟,他家中养有马,他就剖开马腹,把马肝取出来,马立刻就死了。这个人扔下刀感叹道:“马肝有毒,确实是这样啊!去掉肝,马尚且不能活命,更何况把肝留在马的体内呢?”诗歌鉴赏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11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作简要分析。【答案】 (1)老井 桐叶 池荷 西窗 秋雨(2)这首诗抒写了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所盼不得的悠悠愁绪。第一句借“北雁” 、 “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
30、子的来信。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露出来,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解析】【详解】 (1)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写了哪些意象?”本题考查判定诗歌的意象的能力。首先要知道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所谓“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然后读懂全诗,三、四两句的意象有:老井、桐叶、池荷、西窗、秋雨。(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抒写了诗人
31、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是诗人思念妻室之作。 “北雁来时岁欲昏” ,是写季候、时节,也是暗点思归之情。 “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但古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 ,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 “岁欲昏”即岁月将暮之意。 “岁暮”正是在外之人盼与家人团圆的时节,而诗人不能与家人团圆欢聚,反而要远行异地,这引起他的悠悠愁绪。 “私书归梦杳难分”是对思归之情的具体刻画。欧阳修与妻子伉俪情深,夫妻难舍难分,离别之后, “私书”不断,梦寐以思。正所谓心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真是幻,连诗人都分
32、不清了。 “杳难分”三字,逼真地显示了诗人梦归后将醒未醒时的情态和心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露出来,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回答本题时,先要用一句话总说这两句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三、四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12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
33、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名篇名句默写1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携来百侣曾游,_。(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走尽这雨巷。(3)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到了颓圮的篱墙 (3). 软泥上的青荇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 为变
34、徵之声【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峥嵘” “稠” “颓圮”“篱墙” “青荇” “萧” “徵” “”,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
35、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四、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枣香醉人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給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13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
36、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
37、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兩,
38、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14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
39、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
40、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
41、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 “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15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
42、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选文有删改18. 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19. “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20.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2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B. 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C.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
43、依依不舍之情。D. 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 “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E. 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答案】18. 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19. 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0.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和爷爷奶奶的一生类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21. AE【解析】【1
44、8 题详解】16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题干中提示这个场景描写属于“插叙” ,这个场景主要是回忆童年快乐,在情感上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 “作用”题要从内容(场景自身的作用、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回答。本题可以这样回答:“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兩,红通通、圆滚滚的
45、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这样的段落或语句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打枣时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文中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作者惋惜和感恩之情。【1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中内涵句子的情感表达的能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先抓住句子的难懂的词
46、语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度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第三,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这是对奶奶的语言描写,奶奶的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要抓住“老”的多重意蕴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20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內涵。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品味句子的含
47、义。在手法上, “一年又一年”三次出现,是排比、反复手法,用类比手法,用枣树的奉献、衰老衬托了爷爷奶奶的一生奉献,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在句式上,句式整齐,造成了语意递进、情感浓烈的效果。赏析句子要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21 题详解】1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属于综合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48、。A 项,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文章的主旨。E 项,考查了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A 项,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E项,没有心理描写。故本题选 AE 项。【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五、语言运用22.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事实上, “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答案】 “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