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7.50KB ,
资源ID:92867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8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120182019 天津市新华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1882 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 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 人,到 19061907 年,则达到 107000 人。这说明( )A. 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 钢铁时代到来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 蒸汽时代到来【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是重要标志,材料中电力工人的迅速增加,说明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

2、重要的新兴产业,C 正确。A 中世界各国说法绝对,排除;钢铁时代到来不符合材料中电力人数增多信息,B 错误。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 错误。2.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 ”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A. 知行合一B. 致良知C. 人悦易从D. 随材适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依据各人的本性,因此要因材施教。故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应是随材适性,故 D 项正确。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

3、是密不可分的。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致良知是指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是指依据王阳明随材适性的施教原则达成的结果,故 C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使人各求本性” “则因方设教”结合所学阳明心学即可得出答案。23.有入评价徐光启“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也有人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由此可知徐光启在行动上A. 知行合一B. 去虚求真C. 弃文学武D. 译诸西学【答案】B【解析】根据“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

4、,穷无人指趣” “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表明徐光启注重学习研究实用性的知识,在“声律,工楷隶”方面不花费过多经历,体现出去虚求真,B 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即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弃文学武” “译诸西学” ,排除 CD。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各种思想主流进的描述分别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 , “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 , “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5、 儒道墨法B. 法儒道墨C. 道法墨儒D. 墨儒法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指的是道家, “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 “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墨家, “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指的是儒家。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道法儒墨,故排除 A、B、D 项,故选 C。5.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评价中国古代某作品时说,该作品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这部作品应该是3A. 诗经B. 离骚C. 子虚

6、赋D. 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详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主要描述春秋之前社会民间风情,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正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故 A 项正确;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子虚赋属于汉赋,写作风格夸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故 C 项错误;三国演义属于明末时期著作,不符合材料“上古”时间,故 D 项错误。6.中国共产党把孙中山先生大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称之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A. 它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 孙中山先生

7、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解释D. 它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并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A 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相同,而不是完全一致,故 B 项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新三民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其三大政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故 C 项说法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新三民主义中“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即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即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 D 项说法正确

8、, ,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新三民主义”识记和了解,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 。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A. 倡导民主共和制度 B.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4C. 推动民权得以实现 D. 影响近代民主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 ”,说明明夷待访录对近代追求民主的斗争产生很大影响。故答案为 D 项。黄宗羲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黄

9、宗羲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排除 B 项;C 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8.学者魏斐德在研究中国某一时期思想史时指出:“他们通过割断超越的宇宙中的等级与现世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使帝国的统治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并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 ”这里的“某一时期”和“他们”最有可能是指( )A. 先秦的儒学家 B.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C. 晚清的维新派 D. 民初的新文化运动者【答案】B【解析】明清之际的儒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符合该时期思想特点,故项正确;没有体现中央权威信息;是借用儒家思想进行变法

10、;是批判传统思想。9.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总结出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强调“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即耕种土地宁愿耕种面积小而成果精良,也不能追求面积大而成果恶劣,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收益最大化,D 选项与材料相符,故 D 正确。材料未体现耕作模式的转变,A 错误

11、。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并不冲突,B 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材料论述的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特点精耕细作,C 选项与材料无关,5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模式。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精耕细作强调追求单位面积内的土地的产量和收益,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其他三个选项。10. 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B.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经成为历史【答案】B

1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内容的时间是在 19 世纪初的英国,这个信息十分的关键,是解题的决定因素,透露出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故 B 项正确。A 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妇女的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不是重工业,所以 C 项错误。D项在今天应然存在,故错误,也与题意无关。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影响11.19 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认为:“不论在哪一个社会,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是有势力的人,他们控制着社会的情感和意识。 ”于是,他们纷纷在华创办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

13、学、岭南大学等。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这些西方教会大学A. 使中国成为西方的附庸 B. 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C. 改变中华民族的国民性 D. 形成亲西方的主流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观上是为了“和平地征服”中国,为西方殖民侵略活动提供便利;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促成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起步,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不符合题干的角度;西方教会大学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国民性,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点睛: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本题是“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

14、来看” ,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612.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 传统思想文化B. 君主专制制度C. 传统的小农经济D. 反动政府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人物言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说明作者旨在说明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变革的关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15、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B 项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 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传统思想文化13.1859 年, 物种起源出版,它全面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成为一部可以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A.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C.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 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飞跃【答案】D【解析】物种起源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均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所以选项 A、C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两部著作

16、均未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4.1958 年 6 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1966 年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71 年 8 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 年 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7A. 我国雄厚的物质基础B. 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 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D. 科学家的努力拼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三项成就的取得时物质基础尚不雄厚,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1959-1961 年的三年严重困难的外部原因就是苏联背信弃义的撕毁援助合同,撤

17、走专家,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 1995 年,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只有 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15.“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 19 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 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B. 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C. 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D. 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体西用。根据“中体西用” 、 “中西文化碰撞”可知这种文化选择模式提出了有选择性的引进西学,有选择性的引进西学并不能证明“崇洋”思想流行,故排除 A 项

18、;更不是文化侵略,故排除 B 项;引进西学并不是批判封建儒学,故排除 C 项;西学的引进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故选 D。16.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弘扬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减少变法的阻力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康有为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变法主要是减少变法阻力,挽救民族危机,这一思想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正确;弘扬民族文化不符合材料康有为思想目的,排除8,选择 B 正确。17.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

19、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这是哪一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C. 卢梭的“人民主权” D. 普罗泰戈拉的“人的尊严与价值论”【答案】C【解析】【详解】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说明人民在国家权力中的地位,属于人民主权思想,C 正确。 “天赋人权”不符合题意,A 错误;“三权分立”属于政治体制表现,材料没有提及,B 错误;“人的尊严与价值论”不符合材料中人民主权思想,D 错误。18. (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

20、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 基础相当薄弱 B. 照搬苏联经验C. 强调政治导向 D. 发展急于求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材料说明建国初期的教育经验不足, “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说明教育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招生对象受到限制。材料还反映了中国的教育面临的师资和教材短缺的问题

21、,可见建国初期的教育基础相当薄弱,故答案选 A。建国初期的教育既没有强调政治导向,也没有急于求成,建国初期的教育是借助苏联经验而不是照搬苏联经验,BCD 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来的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19.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9底( )A. 反对实行民主制B. 主张实行君主制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原因D.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存在的

22、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故 A 项错误;他认为“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 ,可知他不主张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苏格拉底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不可能认识到衰落原因,故 C 项错误;正是由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引发苏格拉底对其进行反思,故 D 项正确。20.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下列有利

23、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A.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B.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C.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答案】D【解析】题干黑格尔的哲学名言主张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真正的基础;而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是从政治、制度层面“兴天下之利” ,刑法则是从法律层面“除天下之害” 。故选 D。A 是道家思想;B 属于法家思想;C 属于儒家思想。21.某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前者实质是主

24、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网。10A. B. C. D. 【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描绘了资产阶级政治蓝图,而文艺复兴并没有,但是两者的性质都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所以答案选 D,排除其他选项。22.东汉末年,瘟疫肆虐, “家贫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麦” 。张仲景记述道:“现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播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 B. 当时中医学界理论守旧

25、和医德缺失C.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加之粮食歉收 D. 张仲景中医创新的背景和探研方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可知当时社会上瘟疫纵行,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然而当时的医生“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医生并没有发挥医生应有的救死扶伤的作用,这两点即是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根据题干“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 ,探研方法。故综上所述,排除 ABC,D 项正确。23.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应该在渤海湾建立不封冻的深水港湾,在杭州建计划港湾,使上海为东方大港,建广州为世界港。据此可知孙中山:A. 加强海洋建设,抵御列强侵略B. 发展沿海交通运

26、输业C. 注重海运现代化建设D. 注重沿海经济整体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从而有利于中国海运现代化建设,C 项正确。题干强调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没有提到加强海洋建设,抵御列强侵略,排除 A。沿海交通建11设包括海港建设,也包括沿海陆路交通建设,故 B 错误,排除。题干强调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没有提到注重沿海经济整体建设,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24.朱熹曰:“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由此可知朱熹的治学思想( )A. 强调

27、追求“科名爵禄” B. 倡导为专制统治服务C. 主张实践“知行合一” D. 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可知朱熹认为治学的目标首先是完善自我,再为家、国、天下做出一番成就,即成就理想人生,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故 D 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 ,表明朱熹不赞成学生为功名所累,故 A 项排除;“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故 C 项排除;虽然题干中有“治国” ,但 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25.法家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

28、统治者推崇,是因为( )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需要 符合当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 【答案】D【解析】法家思想主张变法革新,这就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故正确;法家思想主张强化君主权力,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故正确;法家思想主张强化对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正确;故选 D。26.伏尔泰曾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一种身高 5 尺的小动物竟不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 “永恒的法则”指

29、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B. “永恒的法则”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C. “随心所欲地行动”指的是人类活动缺乏道德约束12D. 伏尔泰的目标是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的法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永恒的法则”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牛顿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的经典力学理论,伏尔泰的言论体现出人类社会也应该存在“永恒的法则” ,故 AB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指教会宣扬的宗教思想,体现了宗教信仰得怀疑,C 错误。27.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

30、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后来用成果否定了上述观点的科学家是A. 伽利略 B. 法拉第 C. 牛顿 D. 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的时空观,在相对论产生之前,人们以为经典力学的发现,使得物理学发展到了没有可以探知的程度,以此由了材料中观点的出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是对材料观点的否定,D 符合题意;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早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发现,故排除 A;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与材料的论述信息无关,故B 错误; C 人们错误的认为经典力学的发现,使得物理学不存在可以探知的领域,故错误。28.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

31、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 ”“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A. 古希腊先哲B. 人文主义者C. 宗教改革家D. 启蒙思想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13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信息说明提倡人文主义思想,

32、故 B 项正确;A 时间错误;C 是宗教改革;D 是主张理性主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名师点睛】人文精神的含义: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其包含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二是理性,即对科学的思考和追求;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29. 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

33、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 ”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B. 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C. 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D. 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故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故 A 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故 C 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

34、的整体,故 D 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30. 孙中山说:“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 )认为加强海防有利于国防建设注意到海洋连接世界市场的重要价值主张中国通过兴海权称霸世界14认为兴海权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体现出孙中山对海洋,海军,海权和世界贸易的认识,由此可以得出说法正确,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是称霸世界,所以的说法不正确。考点:20 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

35、山的海洋观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 “民本”二宇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盂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材料三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启蒙运动时西方明

36、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表达的思想诉求,并说明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造成不同的根源。【答案】 (1)诉求: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效应:思想启蒙;推动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37、;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15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根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西方主权在民思想则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解析】【详解】 (1)第一问思想诉求,根据材料一的关键词“俘虏” “囚犯” “爱神” “感情之苦”可以得出作者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结合彼特拉克和课本知识可知产生这种诉求的社会效应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其次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2)第一问不同,内涵不同

38、:由材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可知中国的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由材料“主权在民”可知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本质和目的不同:由材料“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可知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由材料“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可知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目的是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第二问根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中国的民本思想是由中国小农经济决定的,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则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地之间

39、,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 ,所谓“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

40、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16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

41、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 ,立君主;中至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特点。(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答案】 (1)核心内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本,是万物根源,气只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 (或理气关系)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2)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

42、制君权;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主张。(3)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特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4)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可见在理气关系上,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由材料“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亦莫不各有理焉” ,可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第二小问,朱熹理学思想的实质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2)由材料“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

43、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 ,可见“此等论调”当指17黄宗羲的观点,结合所学,可以从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和主张法治等方面归纳。(3)第一小问,由材料“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可见回归原典、回归孔孟,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由材料“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 ,可见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结合所学,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为现实服务。第二小问,由康有为的思想要点,不难发现,可见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4)本题要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孔子。要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要敢于借鉴孔子思想的精华,摒弃孔子思想中糟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