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宁夏吴忠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B. 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C. 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D. 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
2、用有关的酶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 、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4、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答: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A错误;B、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 RNA 通过的部位,B 正确;- 2 -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C 错误;D、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的 ATP 是光反应产生的,D 错误故选:B2.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 ADP 含量增加的是( )A. 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线粒体中H与 O2 结合生成水C. 叶绿体基质中 C3 合成葡萄糖D. 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
4、分解成丙酮酸考点: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据题干信息分析,能使细胞中 ADP 含量增加,这是消耗能量的过程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消耗能量;线粒体中H与 O2 结合生成水、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产生能量的过程;叶绿体基质中 C3 合成葡萄糖是消耗能量的过程解答: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B、线粒体中H与 O2 结合生成水,是产生能量的过程,B 错误;C、叶绿体基质中 C3 合成葡萄糖是消耗能量的过程,C 正确;D、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产生能量的过程,D 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
5、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 癌变的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基本不变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
6、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A、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因此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红细胞)说明该细
7、胞已经分化,A 正确;B、衰老细胞内有的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 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后细胞中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D 错误。故选:A。4.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败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图甲、乙、丙的分析正确的是( )- 4 -A. 图甲中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 X 染色体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
8、中的 kl 段C. 图乙中的 de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都可能相同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fg 表示前期和中期;hj 表示后期;kl 表示末期解答:A
9、、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该细胞含有 Y 染色体,因此基因 A 和 a 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 X 染色体,A 错误;B、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对应于图乙的bc 段;但在图丙中无对应的区段,因为图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 错误;C、图乙中的 de 段表示着丝已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丙中的 hj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可见两者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 错误;D、图乙种 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也是着丝点分裂,D 正确故选:D5.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做进一步处
10、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5 -A. 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B.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 和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 由到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考点: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分析题图:和为两个亲本,是杂合子 F1,是通过诱变育种筛选获得的个体,是诱变育种;是 F1 代,是通过自交产生的 F2 植株,是杂交育种;是秋水仙素处理产生的多倍体植株,是杂交产生的杂种植株,是多倍体育种;是单倍体幼苗,是正常的纯合体,是单倍体育种解答:A、由到表示诱变育种过程,其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A 正确;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
11、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正确;C、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 2 倍,而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因此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C 正确;D、由到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D 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B.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RNAC.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 -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考点:证明
12、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 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解答: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A 错误;B、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 DNA,B 错误;C、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都没有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错误;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13、 RNA,D 正确故选:D29.如图所示,图 1 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解,其中表示代谢过程,AF 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 2 为该植物在 CO2 浓度为 0.03%、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 O2 释放速率曲线回答有关问题:(1)图 1 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填序号) ,A 代表的物质是_(2)图 1 中代表有氧呼吸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填序号) ,该过程进行的场所为_(3)图 2 中 a 点能发生图 1 中的生理过程有_(填序号) ,b 点时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速- 7 -率_(填“大于” “等于” “小于” )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4)图 2 中 d
14、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当光照强度为 5klx 时,若白天给予植物 12 小时光照,则植物-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CO2_mmol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 1 中,表示光反应,表示暗反应,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表示H和 ATP,B 表示 ADP 和 Pi,C 表示氧气,D 表示二氧化碳,E 表示H,F 表示丙酮酸图 2 表示该植物在 CO2 浓度为 0.03%、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氧气释放速率曲线解答:(1)据图甲分析,A 表示H和 ATP,表示光反应,表示暗反应(2)图 1
15、 中,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3) )图 2 中 a 点只发生细胞呼吸,能发生图 1 中的生理过程有b 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4)图 2 中 d 点时光照强度不影响光合速率,并图 2 处于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进行的,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 浓度图 2 中光照强度为 5klx 时,呼吸速率为 2,净光合速率为 3,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2+3=5,每天 12 小时光照,释放的氧气量为 512=60
16、,经过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量为 60-242=12,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植物-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CO212mmol故答案为:(1)H和 ATP (2)线粒体内膜(3)等于 (4)CO2 浓度 1230.正常细胞内 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 30 倍,细胞外 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 12 倍当细胞内外的 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 Na+/K+-ATP 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 8 -解 ATP,将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 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 1 所示:(1)膜内外 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性有关Na+/K+-ATP 酶将细胞内的 Na+移出膜
17、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2)在运输 Na+和 K+的过程中,Na+/K+-ATP 酶的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3)比较图 2 和图 3,当 Na+和 K+_浓度差流过 Na+/K+-ATP 酶时,将 ADP 合成 ATP,说明进行 ATP 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4)生物膜系统能维系细胞内活动的有序性,体现了它具有的作用是_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填编号)的过程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析:1、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可知,图 1 中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 ATP 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且在该过程中 Na+
18、-ATP 酶的构象发生改变,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也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 ATP 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且在该过程中 K+-ATP 酶的构象发生改变2、分析题图 2 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钾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都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该过程中伴随 ATP 的合成过程,是放能反应;3、分析图 3 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该过程中伴随 ATP 的水解过程,是耗能反应解答:(1)由题意知,细胞外 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 12 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 酶将细胞内的 Na+移
19、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 ATP 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方式(2)分析图 1 运输 Na+和 K+的过程图解可知,运输 Na+和 K+的过程中,Na+/K+-ATP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9 -(3)分析题图可知,当 Na+和 K+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 ATP 的合成过程,当 Na+和 K+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 ATP 的水解过程,说明 ATP 的合成与分解反应是可逆的;进行 ATP 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流动方向(4)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
20、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 ATP 的合成过程,类似于图 2 过程故答案为:(1)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3)顺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4)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231.图甲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 (填数字),发生在 (填“真核”或“原核”)生物中。(2)图乙中 2 过程的发生需要的酶是 ,此时 DNARNA 杂交区域中与 A 配对的碱基为 。(3)人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图乙中的 (填数字)过程。(4)人类某基因经图乙 2 过程产生的 RNA 全长有
21、 4 500 个碱基,而翻译成的蛋白质是由 107 个氨基酸组成的,这是因为 。解答:(1)2、5 原核 (2)RNA 聚合酶 U、T (3)2、5 (4)人转录产生的 RNA 要经过加工才能进行翻译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中心法则,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辨别能力。图甲所示过程- 10 -为转录(对应图乙 2)和翻译(对应图乙 5)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中。2 过程为转录,需 RNA聚合酶参与,在转录杂交区域内 A 在 DNA 或 RNA 上,所以与 A 配对的应该是 U 或 T。神经细胞中可发生基因表达,不会发生 DNA 复制。真核细胞转录的初始 RNA 还要在细胞核内经过加工、剪切成为
22、成熟的 RNA,才运输到细胞质内进行翻译。32.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用 A、a 表示控制颜色的基因,B、b 表示控制斑纹的基因) 现有一只绿色有纹雕鹗与一只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1 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 l:l当 F1 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雕鹗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2)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出现此比例的可能原因是_(3)Fl 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双显性的基因型有_(4)F2 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
23、型及比例为_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知:F1 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对于颜色来说绿色与绿色交配,后代绿色:黄色=2:1,说明绿色对黄色是显性,F1 基因型是 Aa、Aa,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对于斑纹来说,无纹与无纹交配,后代无纹:有纹=3:1,说明无纹对有纹是显性,F1 基因型是 Bb、Bb;所以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F1 基因型是 AaBb;解答:(1)由分析可知,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有纹是显性(2)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出现的比例是 2:1,而不是 3:1,可能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24、即AA 致死(3)Fl 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双显性是 A_B_,其中 AABB、AABb 是致死双显性的基因型(4)F2 中的黄色无纹个体的基因型是 1aaBB、2aaBb,与 aabb 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Bb:aabb=2:1,前者是黄色无纹,后者是黄色有纹- 11 -故答案为:(1)绿色;无纹(2)绿色显性纯合时个体致死(3)AABb、AABB(4)黄色无纹:黄色有纹=2:137.柿子经过发酵可制成柿子醋,以下是柿子醋制作的流程:柿果挑选清洗去皮去核脱涩处理切块压榨柿汁灭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灭菌陈酿淋醋过滤成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脱涩过程可以用成熟的苹果、
25、梨等水果释放的_气体促进柿子成熟(2)将压榨后的柿汁加热到 80保持 1020 分钟的目的是_酒精发酵时可添加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的原理是_(写出反应式) (3)若醋酸发酵时需扩大培养醋酸菌种,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和_接种前应对培养皿、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方法分别是_接种时应在火焰附近进行,同时设置空白培养基做对照,原因是_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6、酶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1)脱涩过程可以用成熟的苹果,梨等水果释放的乙烯气体促进柿子成熟 (2)将压榨后的柿汁加热到 80保持 10-20 分钟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酒精发酵时可添加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原理是 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3)若醋酸发酵时需扩大培养的醋酸菌种,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 12 -布平板法,接种前应对培养皿,接种环境等用具和培养
27、基进行灭菌,方法分别为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分别为检测培养基是否合格(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故答案为:(1)乙烯(2)防止杂菌污染 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检测培养基是否合格(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38.研究人员欲对拟芥兰叶片中某种蛋白质进行改造,使其能结合空气中微量的黄色炸药挥发分子,导致叶片产生特定颜色变化,从而有助于检测公共场所是否存在爆炸物请回答:(1)科研人员从上述预期蛋白质的功能出发,设计_结构,然后推测相应目的基因的_序列,最终人工合成出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导入拟芥
28、兰细胞通常采用_的方法首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的_上,并最终整合到拟芥兰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3)在_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上述拟芥兰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_,最终形成转基因植株该过程的原理是_(4)在转基因植株附近放置_,从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出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转基因植株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分析:1、蛋白质工程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 (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2
29、、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上的 T-DNA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的 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 DNA 上- 13 -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4、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
30、化胚状体新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原来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解答:(1)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预期蛋白质的功能出发,设计蛋白质的空间(或三维)结构,然后推测相应目的基因的序列,最终人工合成出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上的 T-DNA 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的 T-DNA 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 DNA 上(3)将转基因受体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上述拟芥兰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终形成转基因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4)根据题干信息“使其能结合空气中微量的黄色炸药挥发分子,导致叶片产生特定颜色变化,从而有助于检测公共场所是否存在爆炸物”可知,在转基因植株附近放置黄色炸药,从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出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转基因植株故答案为:(1)蛋白质(或空间,或三维)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2)农杆菌转化 T-DNA (3)无菌 愈伤组织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黄色炸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