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银川一中 2019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 文 试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
2、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 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 ,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
3、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
4、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 ,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 ,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2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鲁迅的观点, 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B. 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
5、,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C. 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D.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以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与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证来证明观点。B. 文章从文化史与文学史两个角度论证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观点。C. 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D. 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兼用举例论证与理论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极有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思维
6、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B. 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 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不是真正的史书”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 史记
7、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故选 A。【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3一项” ,C 项, “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说法错误,文章是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这才是这篇文章的论点。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8、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D 项, “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中的“自觉选择”说法错误,晚清诗人的含蓄诗风与文字狱的政治背景有关,并非自觉的选择。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
9、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
10、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
11、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4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我的春天史光柱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
12、,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 1984 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
13、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
14、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5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人。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
15、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 。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
16、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采来采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有删改)【注】史光柱,1963 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 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 年开始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17、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 ,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B. “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C. 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D.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抗命运的顽强精神。65. 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 ,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并作简要分析。6. 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
18、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答案】4. D 5. 春天是和平的岁月。 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6. 词语选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例如:“啃嚼” 、 “地疤” 、形象可感。“花不标价,草不打折”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句式使用: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修辞运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情感细腻、富有音乐美、绘画美等【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
19、、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项, “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分析错误,应为“借喻” 。故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
20、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题目是“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 ,解答本题,注意在理清原文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述。从开头段“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 ,结尾段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春天寓意着和平。从文中对故乡的回忆,例如“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 ”可以看出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文中说“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 。看出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 “愿望长翅” 、 “肩挑憧憬”等,说明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
21、命运” ,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7来的奋斗精神。【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赏析文章的语言,要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一般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本题题目是“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 ,题干中给出赏析的范围“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 ,答题时找到文中的相应特征,举例分析即可,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 “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 “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 “回头再望眼的故乡是春天”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
22、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等内容分析可知,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如“花不标价,草不打折” “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 ,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还有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等等。【点睛】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含义注意从字面(即表层含义)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阅读下面的文字,
23、完成小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材料二:8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
24、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
25、付业务规范(试行) ,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
26、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 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9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
27、,2020 年将是 2015 年的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C.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
28、,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答案】7. B 8. C 9. 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29、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预计 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 一 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10规模” ,二是“同比增长走势” ,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 ,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 ,由此可知, “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
30、”的要求,如本题“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项,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 项, “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
31、都不能超过 500 元”说法错误,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故选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看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三,通读这则材料内容,可以从中筛选出“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
32、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联系现实,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
33、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11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34、;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
35、。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
36、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B.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12C.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D.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
37、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B. “丁母忧”指为母服丧。旧制, “丁母忧” 、 “丁母艰” 、 “丁母丧” “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 “丁忧”指古代官员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C. “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D. “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B. 郑兴裔
38、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C. 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又免去他们的欠债。D. 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答案】10. C 11. C 12. C 13. (1)郑兴裔调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
39、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2)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漏洞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13【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武臣提刑” “郡县” “法” “兴裔” “格目” “属县” “吏” “令” ,虚词“为” “之” “其”“因” , “武臣提刑”为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40、两项。 “格目”意思是“表册” ,为专有名词,作“创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句子可以断开为: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故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41、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说法错误,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不是指“开始服丧” ,也不是特指“朝廷官员” 。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自己借钱给百姓” “免去他们的欠债”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兴裔贷之钱” “又奏免其偿” ,说明郑兴裔是让官府借钱给百姓,后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
42、债务。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省略主语“郑兴裔” ,翻译时补齐;“徙” ,调14任;“过” ,经过;“阙” ,宫阙;“臧否” ,善恶、好坏;“询以守令臧否” ,状语后置,省略句“(上)以守令臧否询(之) ”,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条析” ,分条剖析;“以” ,目的连词,来;“对” ,回答。 (2)中“扬” ,扬州
43、;“重屯” ,指很多屯兵;“乏” ,匮乏;“例” ,名词作状语,按照惯例;“籴” ,买入;“例籴他境” ,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搜括渗漏” ,搜求财政漏洞;“以” ,目的连词,来;“遂” ,于是,就;“足” ,充足。【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44、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郑兴裔字光锡。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义。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郑兴裔调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重用你。 ”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建、剑、
45、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吏,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让郑兴裔复査,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15第二
46、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求,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漏洞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贷给人民,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人说韩世忠的遗
47、迹不能改动,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自 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B. 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 诗人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
48、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5. 本诗意在“自咏”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4. B 15. 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 , “单贫”无碍“长富” ,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 “蟠木”自比,不羡不争, “随分自” ,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6【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
49、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说法错误,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 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明确诗歌的题材,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题题目是“本诗意在自咏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 ,首句“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白居易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